纽约人际隐规则

时间:2022-09-18 01:31:12

我小学四年级开始接触外国人,掐指算来也有十几年经验。但是到中国工作旅游的外国人和在外国的外国人是不一样的。我不能完全按照之前与到中国的外国人交往或者与中国人交往的逻辑在这里开展人际交往。简单来说,他们希望我们的行为符合这样一些规律(They expect us to behave in certain ways)。

Full of personality

拿出你的人格魅力。在我执教的几所纽约学校里,常常能听到老师用这样的句子赞美他人:“He is full of personality.”这句话是我多么希望能在中国的学校里多听到的。没有人格魅力的人,就像一张没有雕印的大饼,既不能让人记住也不会被人挑选。人格魅力是最最自然的东西,因为是个人的(personal),我们的教育压抑了个人的这一部分,把我们输送到同一个模子里。回归个人,回到心灵深处找那些最能体现你自己的东西,品质、爱好、价值观、擅长的事情……只有是个人的,才能有原创性;只有有原创性,才更有意思。

Don't take everything too seriously but take FUN seriously.

做一个有趣的人。“interesting”是一个对人很高的评价。我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之一便是如何做一个有趣的教师,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无论是教学还是生活,如果你无趣,人们不会喜欢你。人们痛恨俗套惯例(cliché),痛恨无聊的东西。有意思不是傻不拉几地跟人一起玩乐(have fun),而是能拿出独到的见解,新鲜的观点,做好玩的实验,做有创意的东西,分享不一样的文化体验,用轻松有趣的口吻跟人介绍自己的专业领域……大家的注意力尺度(attention span)在变短,周遭有很多新鲜的事物刺激着人们的感官。一个无趣的人,是会被众人遗弃的。

Sincerity

诚意是看得见的。对人对事,诚意是摆在桌面上的。你什么时候回邮件,邮件有多长,加人人好友的时候有没有说明理由,怎么写论文,参考文献有多少条,是不是同行审评文章(peer review articles),都表明了你对人对事的态度——敷衍了事还是充满诚意。纽约人对诚意很敏感,如果你没诚意,人家不求跟你合作。毕竟,有诚意的人多了去了。

Don't mistrust without bases.

不信任是一种侮辱。在美国学术界里的假设是:原创就是原创,引用就是引用,“不做假”是共识。我系某教授怀疑我的同学抄袭,给了她的一篇作业F,但是我的同学并没有抄袭,只是作文的方式显得比较高级(advanced),而教授也拿不出具体的证据,两人差点在法庭上见,该教授也在学生当中留下了不好的口碑。还有一次,我受某中国公司的委托去一家他们想合作的美国公司探个虚实,为此给我编了一个深圳分公司副总女儿的头衔。这种不信任的探访让美国公司的亚洲市场部经理很不舒服,最后两家公司也没能合作。我们来自一个法制相对不健全、作假风行的国家,所以才会有诸多如《非你莫属》节目的文颐怀疑留法海龟的文凭等尴尬的“可能是文化差异吧”的场面。但这是一个有法律保障的诚信社会,没有证据的怀疑是一种侮辱。所以,不要再问“这文章是不是你写的?”之类的问题了。如果不是我写的我会说不是我写的。

Make appointments.

Respect others' time.

永远尊重他人的时间。一个真懂纽约的人,一定不会觉得无聊没事干,反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天有48小时来应对迎面扑来的生活和大苹果!你要清楚地明白,你是无法在别人的时间线里随意进出的。如果你硬要随意进出,别人会觉得你很粗鲁,然后对你关上门。要进出,要给理由,要给预先通知。邮件和短信是比电话更安全的联络方式,因为这给了对方回旋的余地。别催促,纽约人最怕被催促。要有耐心,但不要等待,继续做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就好。除非是谈婚论嫁了的男女朋友或者是很好的朋友,别抱着一束玫瑰在人家楼下等着“制造惊喜”,会把人家吓跑的。除了家人和亲密的朋友,我一般只会给专门负责解答某类问题或提供某种信息的接线员打电话。纽约人不回邮件不回短信或者“十年”之后才回也正常得很,99.99%的情况是:邮件和短信都安全抵达,但是你对对方而言不重要或者不相关。永远感谢别人花时间为你做了什么事情,哪怕只是跟你聊了会儿天说了几句话。

Resources would come after you, when you are good enough.

想利用别人的资源首先自己要有实力。纽约云集了这个世界上太多美好的资源——学术,财富,人际等等。到这里来的纽约客们,纷纷想利用这里的资源,同时也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多资源。有争取资源的心态是好的,不过,你要明白任何资源都是有获取权限的。撇开网路上的分享性资源不说,现实世界中的很多资源是有获取壁垒的,没有实力,你根本无法获取别人的资源,也没有证据表明你能利用好那份资源。别去碰你配不上的资源,这是一种徒劳的只会带来挫败感的做法,反而,应该修炼内功,等时候到了,资源自然会来找你。

"I don't need you to tell me what to do!"

"You are not my boss!"

"My advice for you is…"

"I have an idea…what do you think?"

你没有资格对人指手画脚。美国人非常独立自主,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时间安排。你没有权利告诉别人怎么做。即便是男女朋友之间,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都有绝对的私人的领地。在幼儿园里,你会听到小朋友之间的对话中有“你不是我的老板,我不需要你告诉我怎么去做”之类的句子。作为老师,我在提供建议的时候会非常谨慎,“我对你的建议是……”“我有个主意……你觉得呢?”等等。跟纽约人说话要谨慎使用“you should”、“you should not” 等带有强硬祈使语气的句式或词汇,别人会觉得非常粗鲁、没礼貌。在别人的生活方式侵犯到你的利益的时候(通常会有法律保护),可以据理力争,谈判商洽,诉诸法律。否则,谨慎干预他人选择。提供选择和建议的时候,也要采取保守的态度。

"I don't know but is this something you are interested in?"

"I was going to propose that…what do you think?"

"This is my choice. I am an adult. I know what I am doing."

你有权利决定你要做什么。没人强迫你要干什么。美国人在做任何涉及到你个人的事情时,都会征求你的意见,别觉得自己吃了亏,也别觉得占了对方的便宜。有一次我跟一个已婚男士半夜散步误了他回家的点,我再三说对不起。他说,别说对不起,他的意思是,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有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和权利,底线是自己设定的。不想做就不做,不要勉强,要很大方地拒绝。想做就去做,只要不违法、不违心、不侵犯他人利益。

Call for help after you helped yourself.

Nobody should run errands for you.

先自助后求助。美国社会高度强调自力更生。于大,是一种人生奋斗的态度。别把自己的幸福托付给任何人,别在任何人身上寄托太大希望。于小,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我接触到的美国人,无论年龄大小,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尝试自己解决,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进行求助。千万不要拿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去求助别人。简单来说,别人凭什么要替你google呢?万一要求助,一定要说明自己通过努力已经无法解决该问题,希望别人从某方面提供帮助。得到帮助之后,一定要表示感谢。千万别给人分配端茶送水之类的小差事儿(秘书除外)。

English! English! English!

英语!英语!英语!我在纽约遇到挫折,往往是跟英语不够好有关。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如果思想没法在这个语言体系当中得到很好的表达,我能给予的还有多少呢?难怪某好友跟我说,英语降低了他百分之八十的战斗力。有人跟我说美国人浅薄,我说是你不懂他们的深刻。你跟他谈浅薄,他就谈浅薄,你跟他谈深刻,他就谈深刻。问题是,你能跟他谈深刻吗?好好准备语言,因为纽约人是没有耐心听你磕磕巴巴地讲完话的。大量输入是基础——高质量地道的英语文章、电影、TED演讲、与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内化是关键——摘抄、背诵台词、模仿口音、不懂就问,输出是目的——多写、多讲、在对话中不断改进。

这里所提到的,很多是美国孩子从小学习的、老师在幼儿园里反复“灌输”的价值观,比如个人的气泡空间(bubble space)、坚持自己的观点等,从小就耳濡目染的文化习惯。

说了这么多,概括几个原则:你情我愿原则,互相尊重原则,互惠互利原则,遵守契约原则,坚持自我原则,公平交易原则。 这么多的原则,那做人岂不是很累。我的答案是,第一,做人本来就不应该轻松;第二,这是最不累的办法,你试过就知道了;第三,正是这几个原则让社会透明健康,少一些闹心的事儿和拉扯不清。

上一篇:葡萄酒,玩出哪些职业 下一篇:我保持轻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