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三路告别我的少年

时间:2022-09-18 12:43:37

在文三路告别我的少年

这是一本作文刊物,与作文亲密接触的不止是学生,还有老师,大凡语文老师都有着浓浓的文字情结,有的本身就是作家、诗人,他们在忙于教学的同时,闲下来也会对着电脑敲下自己的心情点滴,谓之博客。喜怒哀乐,人生际遇,嬉笑怒骂,快意恩仇,“博”选心香一瓣,一睹师者风采。是为宗旨。

我对杭州这条以电子数码产品为特色的文三路有着特殊的情结,尽管它曾耗费了我许多钱去购置那些更新换代快速的数码产品。这种特殊的情结让我在写《作文新天地》的稿子时也充满着很大的乐趣――这是一份位于文三路140号的刊物。

这个门牌号我大概是不会轻易忘记了。有时候我们会用“人生坐标”这个概念来反映一个人的经历,那就可以这么说:我在2003到2007年的这段时间里,曾无比快乐地奔走在这条东西走向的轴上,和我现在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快乐心情一样。这种快乐似乎让我还可称得上是一个少年而不显矫情。但我终究不再是一个少年,我和我的少年在文三路上认真地告了别。

我在一个盛产香榧的山区小镇的一张讲台上写下这些时,讲台下分明是46个少年鲜活的身影。在这个小镇和我家之间往返,中途经过作家海飞的丹桂房。半年前,那里开始建高速,但至今我还没看到他写下与之有关的文字,如果有,大概也会和他的少年有关。他大概是很忙的。越忙就越不像一个少年了。高中时代的一个下午,我在校报上看到了“海飞”这个名字,然后我似乎变得更爱文字了。当然,这是一种略带诗意的表达,关于究竟,是大可不必计较的。再说,我也早已记不起那个下午是阳光明媚抑或阴云阵阵。后来在文三路上,我继续保持着对文字的爱好,还把用稚嫩文字获得的稿费用于购置那些更新换代快速的数码产品,不过我的稿费还远不至于让我如此阔绰,这样一来,往往还得我自己掏出更多的钱来。

从文三路,到这个小镇,实在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转移,刻意标榜自己是“在路上”就有些做作而不纯粹了,所以我终究没有成为一个侠客,一个行者。我想起我的老师曾以这样的标准来给不同的人归类,这位老师在文三路140号这个地点,教会了我不少东西,在我学会了这不少东西之后,我就越来越不像一个少年了。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大知识。但我的这种正常的转移勉强称为“奋斗”,还是可以的。相信很多的80后都喜欢这个词语,因为和他们的生活无比接近。我也是其中普通的一个。奋斗,就至少给了自己一个梦。我又想到了文三路上曾经的许多快乐,大概也是因为有梦的缘故吧。有梦就是快乐的。

我在2007年10月份的一天写下这样的话:“早上,收到了一张《作文新天地》的稿费单,200整大洋。但想想《作文新天地》的稿费其实我是不大好意思拿的。蔡编说应该的应该的,其实就算她不说我也不可能再退回去的,就像我这个人一样。”所以现在我很高兴,因为我的文字回到了文三路上,一如少年时的我。

上一篇:我的老爸 第2期 下一篇:罗曼.罗兰《名人传》素材运用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