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提升大学生诚信品质

时间:2022-09-18 11:54:5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提升大学生诚信品质

摘要:诚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构建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但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经济活动和学业等方面,其原因是社会诚信缺失和学校诚信教育乏力以及家庭及个人信用意识淡薄。为此,应从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开展诚信教育等方面入手,提升大学生诚信品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大学生;诚信品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7-0136-02

作者简介:张健(1975-),男,江苏常熟人,讲师,硕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研究;张卫(1968-),男,江苏苏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研究。诚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是人际关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诚信品质是个人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具有较高素质的群体,是知识、文明和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理应具有良好的诚信品质,并勇于承担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重任。但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甚至影响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因此,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已迫在眉睫。

一、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1在经济活动中缺乏诚信

大学生的身份虽然是在校学生,但同时也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尽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他们也有频繁的经济活动。当前,大学生在经济活动方面诚信缺失的突出表现是:故意拖欠学费,骗取资助款,不按时还贷,等等。当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十分明显,高校仍有部分贫困大学生因家庭困难无法及时缴纳学费。我国高校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助学贷款、减免学费、缓缴学费和助学金等多种举措关心贫困生,兑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承诺。但这些举措,却引起了部分学生的心理失衡。他们谎称家庭经济困难,并且出具了假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不及时缴清学费,能拖则拖,或者将父母亲给他们的学费移做它用;有部分学生开具假贫困证明,冒充贫困生骗取国家、社会和学校给予的助学金,与真正的贫困生去争夺本已比较有限的助学资源;有些学生得到助学贷款后,用于非学费支出,用于自己的奢侈生活,甚至有人用于投资经营活动;此外,还有相当多的学生不能如期还贷,甚至逃避还款,致使某些高校每年都有高额学费欠账。这不仅给学校自身的正常运转带来了诸多困难,而且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降低了银行对高校开展贷款的热情,迫使银行在开办助学贷款业务时,为有效控制和规避风险而提高申贷门槛。2006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国联网运行新闻会上也说到,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284%,导致许多银行不愿发放助学贷款[1]。

2在学业上缺乏诚信

当前,我国高校的学风整体上不够严谨踏实,部分学生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奉行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导致学业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和论文抄袭、随意旷课等等。前不久发生的全国学联驻会主席、广西某高校孙某考试作弊被抓的新闻再次引起大众对高校学生学业诚信的关注。大学生的作弊行为似乎成了求学的一种必有“经历”,在各级各类考试中作弊、替考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还出现了严重的泄题事件。课堂作业、论文乃至毕业论文抄袭的学生也屡见不鲜,随意旷课更成为大学生的“家常便饭”。大学生学业不诚信的行为已经成为高校的一大忧患,直接影响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等学校的声誉。

3在求职中缺乏诚信

毋庸讳言,当前我国总体的就业压力较大,大学生的求职难问题比较突出,与此相伴的是求职中的不诚信也呈多发态势。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有的学生为了增加就业砝码,有的学生为了获得更加理想的工作,不恤在求职简历中“掺水”。如随意添加从未担任过的学生干部头衔、获奖证书造假、改动成绩等等。还有的学生虽签订了就业协议,但随意毁约,直接影响到毕业生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损害了大学生的诚信形象。

4在生活中缺乏诫信

在生活中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交友中的诚信缺失,不以诚待人,向老师或同学借钱后不及时归还,甚至赖账。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下,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利用钓鱼网站盗取账号及个人信用信息等。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系统诚信缺失

当前,我国社会的诚信生态环境尚未形成,社会的信用体系不够完善,群体失信和社会各领域不讲诚信的情况比较普遍。三聚氰胺、苏丹红和毒奶粉等事件频发,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虚假广告层出不穷,盗版猖獗。诚信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虽有部分法律条文如《民法通则》、《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但都只是作为一个一般性原则来设定,其内涵较为模糊,外延较难确定,具体应用时难以操作。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作为社会人,其诚信的确立离不开整个社会的整体诚信。可见,社会诚信是大学生诚信的基础。

2学校诚信教育乏力

诚信问题归根到底是德育问题。当前,我国的教育还带有浓重的应试教育色彩,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尽管也强调德育的重要性,但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以考试成绩来衡量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尽管开展德育或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口号很响亮,但无论是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在教育十分功利化的背景下,德育仍处于边缘化状态。另外,各校开展的德育工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方式单一和说教式灌输式等教育方式,教育措施乏力,教育效果不明显。此外,学校还缺乏健全的诚信约束机制。尽管高校对于考试作弊和学术论文抄袭等有具体的处罚规定,但还没有系统的诚信评价和监督机制。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需要承担的责任较小甚至是没有,使得失信成本过低。守信者未得到应有的回报和有效的保护,失信者未得到相应的惩罚和严厉的制裁,甚至还可以从失信中捞到好处。

上一篇:《黑白撕贴画》 教案 下一篇:高校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