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扶助何以告别“有心无力”?

时间:2022-09-18 11:47:35

工会扶助何以告别“有心无力”?

在云南,退休职工中的失独老人,虽然有工会的关怀扶助,但仅仅靠此还面临诸多困难。

退休职工中的失独家庭和失独老人,仅靠工会的关怀扶助,目前还面临诸多困难。

有业内人士表示,若能将工会的优势与民政、计生等部门的优势结合起来,建立一整套扶助退休失独职工养老的机制和体系,才可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对此,云南省正在探索多部门联动、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试图开辟扶助新路径。

又是清明。站在新墓旁,54岁的何秀兰看着墓碑上儿子的照片,几度哽咽,两年前一场车祸使她的儿子离开了人世,现在与她相依为命的,只有59岁的老伴老杨。

何秀兰与老伴都是企业职工,马上面临退休,未来养老成为他们最揪心的难题。“老百姓活的就是孩子,现在唯一的孩子也没有了,退休后单位也靠不上了,我们该怎么办?”

退休失独老职工的无奈

我国《计划生育法》第4章第27条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这一规定虽好,却没有明确帮助措施和标准。

尽管民政部近期表示,失独老人应纳入国家负担层面,然而记者调查显示,不少地方尚未明确实施细则,很多地区失独老人档案和信息处于缺失状态。

记者从云南省计生、民政、公安等多个相关部门获知,目前失独人群中的“五保户”、低保户、临时救助困难户,在民政部门进行的困难人口入户登记中会有记载并获得救助。除此之外的其余失独者因之前并不属于救助范围,因此并没有相关的信息和数据统计。公安部门虽然负责户籍管理,但也没有失独人群的档案记录。

采访中,一些失去独生子女的退休企业职工对记者表示出了无奈:“国家刚开始重视这个问题,社会不少人对我们这样的群体的关心又太少,目前还没有成型的办法完全解决我们的问题,没法一一照顾到每个失独家庭。而退休后企业对我们这样的家庭也没有特别照顾政策。”

何秀兰和老伴老杨明年退休,意味着从“企业人”转变为“社会人”。之前有什么困难他们可以找企业,现在只能找政府、街道办和社区。对此,他们感觉很不适应。

“虽然退休以后就从‘企业人’一刀切到‘社会人’,但我们的情感还留在原来的单位,”老杨说,“老职工对企业的文化和依赖切不断,有事还总想着去找单位工会。”

据记者了解,昆明市失独家庭中,企业职工占80%。他们对企业的情感依赖度很高。“以前生病做手术、家里有急事、身后事可以求助企业,现在去找社区街道,而他们似乎还没有相应的义务和扶助政策,还是怀念在单位上班的时候。”与老杨持相同观点的退休职工很多。

工会扶助的现实瓶颈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不少失独退休职工把希望寄托在原先企业工会的扶助方面,然而效果不尽如人意。

据某国企工会主席介绍,近期他们正式启动“工会干部结对帮扶”和“惠及全体职工爱心”活动,组织工会干部和“失独、困难老职工”建立一对一联系制度,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服务,比如紧急情况下如何找到工会干部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工会要求每名工会干部联系一位失独老职工,确保双方信息畅通,一周一问候,一月一探望,生日送礼物,住院送关怀。然而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所需成本很高。比如每位职工包括离退休和失独职工生日那天,工会都要送生日礼物。而仅这一项就是笔不小的支出。该企业工会会员36659人,离退休、失独老职工17664人,按人均80元计算,每年仅给离退休和失独职工发放的生日礼金需支出工会经费超过140万元。

记者调查发现,人力物力财力的缺乏以及相应扶助政策的空白是工会在扶助失独退休职工方面遭遇的现实瓶颈。

“‘知情人’是工会目前能做到的延伸性帮扶,实际已超出我们职责所在。”云南省总工会调研员罗阳说,“人力和财力是最大问题,县级工会仅五六个人,人少事多,服务工作首先是在职职工,工会经费的走向也要以在职职工为主。”

“实在是没时间没精力,现在我们的工作人员已是一人多劳,对于在职职工的帮扶有时都有些力不从心,其他的更难有时间和精力了。”某企业工会干事普超无奈地对记者说,“对于失独老职工这块的扶助工作,首先需大量时间精力摸底入户调查,其次,针对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需定期专人跟踪服务,这都需专项经费和专业人员保障。对失独退休职工,我们真是有心无力啊。”

云南省总法律保障部部长王正钢表示目前的工会帮扶对象主要是在职困难职工,要帮扶失独退休职工,需要政策突破和各方保障。

各方联动优势互补

“工会经费应惠及包括失独职工、离退休老职工在内的全体职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企工会主席对记者表示,企业职工退休后依然保留工会会籍,不少人对企业和原单位的情感、文化乃至经济依存度和关联度依旧很高,“不能简单把他们纳入‘社会人’”。

对于失独退休职工,企业工会相对而言扶助较为便利,但仍面临不少掣肘。云南省总工会巡视员刘水源说,“有个必要条件是企业要效益好,工会也才会有帮扶力度和经费扶持。而效益不好的企业单靠企业工会是不行的,还是应结合民政局和计生委等部门的具体出台政策。”

调查发现,针对失独老人的保障和“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多停留在建议和倡导层面,缺乏实施细则和扶助标准。

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社会老年学方向博士王灏晨看来,针对退休职工的失独群体,可考虑通过工会与民政、计生以及街道社区进行有效对接,逐步建立起以企业工会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去年底,昆明市五华区人口计生局、区总工会联合社区志愿者共同建立了“暖心社”,从心理、生育、生活等方面关爱“失独”家庭,请心理疏导医生为失独家庭成员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救助,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灵交流。

“目前,我们区工会已准备把失独老人纳入困难职工帮扶当中,并有了初步做法。”五华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张丽萍对记者表示。

五华区人口计生局副局长郭秀坦言,“区工会对社区失独老人进行摸底调查后,区计生局在每个街道社区配有两名专职干事进行后续工作开展,目前最难的是没有明确的专项资金,每次活动就和工会凑份子钱。”

2012年12月,昆明市总工会扩大困难职工帮扶范围和金额,拨了3.78万元专项资金,慰问退休职工中的失独老人和家庭。这或许是个好的开始。

上一篇:孙红雷天价接戏低价吃小炒 下一篇:重视多学科融合理论 加强信管专业学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