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魏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时间:2022-09-18 11:44:12

如何理解魏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魏晋南北朝,上起建安,下至隋统一,历时四百多年的历史。在这四百年中,社会一直处于动荡分裂的状态,然而处于汉末的建安年间,却是一个光辉的新起点。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典论?论文》)将文学的创作意义提升大经国治邦的高度。自此,文学的自觉时代开始了,文学开始逐渐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正如宗白华所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期,然而却是精神上最自由,解放,寓于智慧,浓情与热情的时代,算是富有艺术的时代。”

在古代文学的漫漫长河中,文学的自觉性早在汉代便有了苗头。汉人将精于学术者成为“文学之士”,将工于词赋和杂文散文写作者成为“文章之士”,已显然把文学和学术区别开来,并承认其独立地位的趋向。从贾谊到祢衡,从枚乘到赵壹,从司马相如到张衡,两汉赋家从未终止过对辞赋题材,功用,风格和表现艺术的探索。散文繁荣的一个突出表现是独立之文大大量出现。汉代文学不但总结了先秦的经验,而且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司马相如的“赋家之心”便是如此。汉代文学的自觉倾向,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带有一定的约束性。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自觉是对汉代文学倾向的继承和发展。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一倾向与汉代的表现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志性特征:

一、学术思想的多元化以及以老庄为主题的玄学的风行,带来了文人思想观念的解放和个体人格精神的自觉,使文学从经学附庸地位中挣脱出来,走向广阔的天地。道家哲学的自然旨向和人格的自由精神,是文学最近本的思想根源。

为由于社会原因,儒家思想以不复有当年的威力,取而代之的是从宇宙本体出发,探求本末,论述人生、社会、自然哲理的玄学。这种既不是道家亦不少儒家,却兼有二者品质的学派对魏晋时期的文学创作影响巨大。玄学的流行,使追求个性解放,精神自由蔚然成风。文人志士开始放弃宗教隶属的舒服,摆脱官场的纠缠,非汤、武而薄周、孔。玄学中对自然的热爱也影响了那个时期文人的创作倾向,从“建安七子”到“竹林七贤”再到陶渊明,无不潜心山水以避世。这一现象不仅使山水诗的兴起,而且极大的促进了魏晋时期的创作题材,完成了主题和艺术精神的转变。

二、文学创作的文学性。在文学创作的心态中,淡化了文学的政治倾向和社会的功利目的性,强化了文学的本体性和文学的审美趋向。文学创作开始趋于个性化和风格多样化。

(一)就诗歌而言,突出的特点是五言诗的成熟和繁荣。五言诗最早产生于民间,到了汉代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大量存于汉乐府中。五言乐府诗新鲜,活泼,深受贵族和一般文人的喜爱,但是由于它来源于民间,质朴通俗,又受到正派文人的鄙视。因此,虽然在东汉末年出现了像古诗十九首那样优秀的五言诗,但总的来看,写五言诗的人不多见。建安时期开始,那种热情开始有了很大的改变,建安诗人中除少数写四言诗和七言诗,大部分是人都热衷于写五言诗的创作。在其中的创作热潮中,曹植的《与汤德祖书》中“人人谓自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各自努力,竞相驰骋,彻底打败;汉代四百年来文人创作的沉寂局面。

(二)在辞赋创作上出现了有体物大赋转向抒情小赋的趋势,完成这种转变,病史抒情小赋的创作成为辞赋的主导倾向的,是建安作者。赋是汉代的主要文体,汉赋作为汉代经济繁荣,国势强盛的反映,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它们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词汇和艺术技巧,是十分宝贵的文学财富,但是,汉赋特别的汉大赋,以体物为工,少有寄托,或劝百讽一反收诱导之效,或寓讽谏之义而隐藏的很深,有明显的不足。抒情小赋最早在西汉时期便已出现,直到东汉中期才得以重视。汉末的赵壹等以用赋来表达愤世嫉俗的感情,到了建安时期,才将抒情小赋推向高潮。曹丕的《典论?论文》中里说“王粲长于辞赋,徐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建安辞赋实为诗家之赋,赋家以诗为赋,偏于书写自我性情,既讲究辞藻的华美,又追求情感的浓郁,故那个时期的诗赋有大体相同的艺术精神和艺术风格。

(三)散文则多发慷慨之音和悲凉之情。曹操曾说:“慨当以慷,忧思难忘。”(《短歌行》)曹植则说“慷慨以悲心,兴文自成篇。”(赠徐)。慷慨,情绪激昂,多指人的精神状态或出言气盛、感彩极强以至于直做悲叹之音。和以慷慨、悲凉为美作为所有建安作家的心态不同,崇尚辞采华美只是部分建安作家的审美倾向。但是这部分作家的审美倾向,却能代表建安文学发展的主流,在当时和后世影响很大。

三、文学自觉最显著的标志是文学理论的自觉,而理论的自觉,又是在文人自觉和创作的繁荣基础上产生的。而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就是在这种理论自觉地产物。在文学文本论、创作论、体裁论、风格论等诸多方面,都有建树,又促进了文学创作的自觉和繁荣。

上一篇: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