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口焦煤G值对焦炭强度的影响

时间:2022-09-18 09:38:28

摘 要:酒钢焦化厂焦炭质量自2011年下半年指标持续恶化,本文通过实验验证大武口焦煤G值波动对焦炭质量的的影响指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案。

关键词:煤质量;G值;两因子三水平正交实验;单种煤;混煤;焦炭强度

0 前言

焦化厂自2011年6月3日,进煤指标持续劣质化,主要体现在G值波动较大,G值为48—63的大武口总计16181吨、G值为64—69的大武口总计17617吨。即大武口G值

大武口的G值下降,对于焦炭质量的影响有哪些指标,在小焦炉进行了试验。

1 试验方案

1.1 试验方法:两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

1.2 因素及水平:

因素1:大武口焦煤G值;水平:59、73、81

因素2:结焦时间;水平:18、19、20小时

1.3 试验考察的结果:焦炭M40、M10、CRI、CSR

1.4 试验方案表(见表1,配煤方案执行现行生产配煤方案)

表1 大武口焦煤二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案及单种煤配比

2 试验条件

2.1 取制样过程

所有单种煤在试验前一次性取足,以保证不同方案单种煤具有相同的质量;试样制取需确定专门人员,以减少检验误差。

2.2 试验温度控制

三种不同结焦时间的温度控制前8小时由800℃缓慢均匀升至925℃,中间8小时由925℃缓慢均匀升至1050℃,18小时结焦时间1050℃恒温2小时,19小时结焦时间1050℃恒温3小时,20小时结焦时间1050℃恒温4小时。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各单种煤常规检验结果

表2 本次试验各单种煤常规检验结果

试验所采用的乌达中硫肥煤、木里煤、伟源煤、平罗翔龙煤、海勃湾煤,检验指标均符合正常范围。马克煤灰分为11.69%偏高(灰分平均值为9.50%)。

3.2 大武口煤G值混煤试验

表3 大武口混煤实际检测和理论计算G值

注:混煤后理论计算公示:X=G值*配比=(X1a+ X2b+ X3c+…),

选取高、低两种不同G值的大武口煤,按照不同比例进行混煤试验。通过实测和理论计算得出表3数据。做出对比曲线:

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不同G值大武口焦煤混合后,混合煤G值表现出理论加合性规律;混合煤实测G值比理论加权平均值普遍高出3个点以上,且随着高G值煤比例的下降,差值有增大趋势。

2.3 不同方案焦炭强度的变化规律

表4 大武口焦煤正交试验分析计算表

从整体试验数据看,焦炭M40、CRI、CSR均与相同条件下正常生产数据相差不大,但M10相对偏高。

2.3.1 焦炭M40、 M10、CSR、CRI四个强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M40与M10、CSR与CRI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根据一元线性回归显著性检验分析(见图2、图3计算),相关系数r均大于其临界值,表明M40与M10、CSR与CRI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M40每上升1%则M10下降0.6%, CSR每上升1%则CRI下降1.3%;CSR与CRI之间呈现极强的线性负相关。

——M40与CSR、M10与CRI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性。M40与CSR相关性较强,而M10与CRI相关性较弱(见图4、图5)。

2.3.2 大武口焦煤G值、结焦时间对焦炭强度的影响

——结焦时间越长、G值越高,焦炭冷热强度越好,且两个因素对热强度指标的影响明显大于对冷强度的影响(见图6、图7)。

结焦时间从18小时延长至20小时,焦炭M40升高1.8%、M10 下降1.4%;焦炭CSR升高3.5%、CRI 下降3.8%

G值从59上升至81,焦炭M40升高2.1%、M10 下降1.2%;焦炭CSR升高5.5%、CRI 下降8.0%。

——结焦时间延长1小时对焦炭强度的影响与大武口焦煤G值升高7-9个点的效果接近。

——结焦时间和G值变化时,焦炭冷热强度指标呈现非线性变化

结焦时间从18小时延长至19小时,M10、CSR、CRI的变化量分别为0.2、0.7、1.0;从19小时延长至20小时的变化量则分别达到1.2、2.8、2.8。后者引起三个指标的的变化量是前者的3倍以上,其中M10达到6倍。由于结焦时间的变化只是1050℃恒温保持时间不同,18、19、20小时对应的恒温时间分别为2、3、4小时,说明恒温3小时以前保温时间长短对焦炭强度影响不大,真正的显著变化大约从3.5小时以后发生。因此,从改善焦炭强度指标的角度考虑,保温时间延长至3.5小时以上才有意义。

G值升高过程中,焦炭冷、热强度变化规律有所不同:以G值70为界线,对于热强度,G值低于70时变化的影响远大于G值高于70时的程度,也就是说,当G值高于70以后,G值对热强度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对冷强度则恰恰相反。当G值低于70时影响较弱,高于70时影响加剧。因此,对于大武口焦煤而言,G值大于70是有科学依据的。

3 结论

3.1 两种不同G值大武口焦煤混合后,混合煤G值表现出理论加合性规律;混合煤实测G值比理论加权平均值普遍高出3个点以上,且随着高G值煤比例的下降,差值有增大趋势。

3.2 结焦时间越长、G值越高,焦炭冷热强度越好,且两个因素对热强度指标的影响明显大于对冷强度的影响。

3.3 结焦时间延长1小时对焦炭强度的影响与大武口焦煤G值升高7-9个点的效果接近。

3.4 结焦时间和G值变化时,焦炭冷热强度指标呈现非线性变化。结焦时间超过19.5小时(即恒温时间超过3.5小时)后,焦炭冷热强度的变化明显加剧;而G值以70为界线,对于热强度,当G值高于70后,G值对热强度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对冷强度则恰恰相反,当G值低于70时影响较弱,高于70时影响加剧。因此,对于大武口焦煤而言,G值大于70是有科学依据的。

上一篇:PLC在智能交通灯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SPSS应用于宏观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