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阴性菌性腹膜炎的临床防治策略

时间:2022-09-18 09:26:57

革兰阴性菌性腹膜炎的临床防治策略

摘要:目的:探究革兰阴性菌性腹膜炎的临床防治措施。

方法:选自我院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革兰阴性菌性腹膜患者共200例,随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关防治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对于观察组患者要低很多,两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

结论:革兰阴性菌性腹膜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其治疗、护理以及预防措施,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革兰阴性菌性腹膜 临床 防治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14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34-01

近年来腹膜透析连接系统有了明显的进步,患者出现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概率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对革兰阴性菌性感染却还是没有针对性的控制方法,甚至有部分地区患者有了不断上升的趋势[1]。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革兰阴性菌性腹膜患者危险因素以及相关防治措施,对我院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革兰阴性菌性腹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我院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腹膜透析出现革兰阴性菌性腹膜患者共10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自我院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革兰阴性菌性腹膜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88例,女性患者112例;年龄最大的为76岁,年龄最小的为2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1±17.1)岁。患者的原发疾病主要有:慢性肾炎、糖尿病、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药物性肾损害以及类风湿关节炎。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本次研究患者入选标准主要如下:患者长期不间断的接受腹膜透析、其临床表现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2007年)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2]:①患者表现有腹膜炎的相关症状与体征,其中以反跳痛和腹痛最为明显;②患者透出液显示混浊,对其白细胞总数进行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每升超过100×106,有中性粒细胞超过50%;③患者革兰染色或者培养结果显示患者的腹透液当中存在细菌。

1.3 危险因素及影响。在临床上面革兰阴性菌性腹膜和革兰阳性菌性腹膜两者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革兰阳性菌性腹膜出现概率,革兰阴性菌性腹膜患者无论是住院概率、复发概率以及拔管率等均要高出许多。

1.3.1 病原菌。在临床上面导致患者出现革兰阴性菌性腹膜的主要细菌为大肠埃希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克雷伯菌等,占据培养阳性病例患者中的7.0%、6.8%以及5.0%左右。革兰阴性菌性腹膜患者主要存在的危险因素是在发生之前的30天之内存在有抗生素治疗史并且在该时期同时有隧道外口感染存在。在我院治疗患者中出现这种现象的并不少见,该现象提示了对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如果临床反应并不突出的时候应该注重早期拔管。

1.3.2 抗生素耐药性。革兰阴性病菌能够使用多种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其中β-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效果更是相对突出。随着当前抗生素使用变得泛滥,细菌对于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抗生素药物耐药性有显著增加。但是需要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才能够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革兰阴性病菌对于头孢他啶药物还有头孢呋辛药物的耐药性正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但是头孢他啶类药物的耐药性还没有出现显著变化[3]。

1.4 方法。根据上述调查原因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防范措施的制定,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治疗护理。

1.5 治愈标准。本次研究中患者腹膜炎治愈标准主要如下:患者经过治疗之后腹膜炎临床症状得到完全缓解,腹透液显示完全透明,不需要将腹膜透析导管拔除,患者接受治疗后30天没有出现复发迹象。

1.6 推出标准。本次研究中患者腹膜炎推出标准主要如下: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因为腹膜炎原因需要拔除导管、转为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或者死亡。

1.7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对于观察组患者要低很多,两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

3 讨论

导致腹膜炎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为隧道口感染,且对患者的预后也会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隧道口感染是导管细菌生物被膜出现的一个重要标志[4],一旦患者出现感染,应该立即对其进行治疗。对隧道口感染患者在其隧道外口使用莫匹沙星能够有效防止出现葡萄球菌隧道外口感染事件,但是该药物不能够使得革兰阴性菌的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对患者长期使用的话甚至会导致病菌耐药性产生。另一方面,庆大霉素软膏和莫匹沙星一样都能够对葡萄球菌感染进行有效控制[5],一般情况下都是导管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并且长时间存在之后才导致患者出现复发性腹膜炎,对于隧道外口感染并发腹膜炎的患者对其进行换管处理能够有效预防复发。

在本次研究中,进行了针对性治疗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死亡事件发生概率方面,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要有显著优越性(P

参考文献

[1] 贾月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观察与防护[J].中国医药指南.2010,19(18):134-135

[2] 邹艳,李,蒋琼.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2012,14(12):254-255

[3] 彭卫生,周巧玲,敖翔等.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细菌谱及耐药性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7(12):1205-1209

[4] 晏焕青,李芸,保永军等.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经验用药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1,27(12):899-902

[5] 张培,吴永贵,戴宏等.105例培养阳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经验用药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8):973-977

上一篇:36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急救和护理 下一篇:超短波佐治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