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音乐形象,培养儿童感知

时间:2022-09-18 08:45:39

建立音乐形象,培养儿童感知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人总是通过听觉器官接受音乐信号,联想生活中的相关的事物,引感共鸣,进而在脑海中回荡作品旋律、节奏等,并从中体验到作品蕴含的情感。但是,小学生感知音乐往往依赖于视觉器官。这是由儿童的思维特点与生活经验决定的,他们很难仅凭借听觉就顺利地建立音乐形象。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视觉媒体帮助小学生感知音乐形象,让他们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感知能力。

一、创设音乐感知情境,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把课上得有趣,就要让学生带着一种激动的情绪开展学习活动,并且对教师传授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是震惊。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感受到一种智慧的力量,体会到创新的欢乐,为人的智慧与意志的伟大而感到无比的骄傲。”所以,学生必须在激动的情绪推动下才能开始感受并体验音乐。教学实践证明,创设音乐感知情境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激发学生的审美渴望,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例如:在教学《春天真美好》这首歌曲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先让学生听一遍乐曲,感受旋律,然后教师范唱,接着让学生唱,这样的教法结果只能是:学生和着音乐做动作的韵律感不协调,甚至不正确,学生歌唱的情绪也调动不起来。其原因是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不足。那么如何表现音乐呢?我们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完成。在刚上课的时候,用多媒体播放“春天美景”视频给学生看。在背景音乐下,用生动而富有情感的语言,从容地吟诵并描述春天美景。此时此刻,语言演示与情景演示均随优美的音乐与画面同步进行。学生一边听优美的音乐,一边注视生动形象的画面,完全沉浸于美好的情境中。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同时,为以后学习表现音乐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节拍律动参与,加强对音乐节拍的感知

欣赏音乐需要深刻的内心体验。如果在学唱一首歌曲前,进行丰富的音乐节拍体验,就能增强唱歌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早上好》这首歌,虽然歌词简短,全曲也只有两个乐句,但它是个变拍子的歌曲。前一句为三拍,后一句为二拍。学生在变拍时往往转不过来,这就成为教学的难点。所以,就引导三拍子的一句用拍手律动;唱第二句时手脚并用,拍手踏步。这样增强音乐的紧迫感,律动几遍后,难点便迎刃而解了。再如歌曲《愉快的梦》是一首六八拍子的歌曲,教材中有一个六八拍的图示。但是学生没有办法通过指挥感受乐曲,原因是音乐的速度很快,学生只能在匆忙中完成。于是,就可以通过律动让学生感受这首优美的乐曲。通过尝试在音乐中找强拍,在强拍上轻轻叉腰、搭肩等,当找到强拍后再引导学生轻轻合着强拍屈膝。此时双手依次由上而下搭肩、叉腰、轻拍胯、拍膝四次,这样反复进行。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与律动的统一,可通过分析蹲的轻重提示学生,也可以示范一段急蹲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其不和谐。由于音乐有轻柔舒缓的特点,做屈膝动作时要带上呼吸,轻轻做。这样才能与作品的韵律相符合,从而取得良好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辅助,让学生感知乐曲的情绪

乐曲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稍纵即逝的声音艺术。它不像歌词那样能通过旋律、力度、速度让人理解。且小学生受知识经验、认知能力、鉴赏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仅凭听觉很难领悟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内涵、演奏技能与表现手段,这就需要我们给学生创造一连接感知的纽带。例如:在教学《牧童短笛》这首乐曲时,自制CAI课件。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聆听音乐旋律,然后出示几幅与乐曲内容一致的图片。第一幅:在初升的太阳下,有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悠然地吹着笛子,走在清澈的小河旁。这一幅图画表现的是牧童清晨外出放牧的情景。第二幅:在清澈的小河中,一群快乐嬉戏的牧童们在玩耍。第三幅:在清澈的小溪中,牧童们在尽情嬉戏,还有的骑在牛背上吹奏笛子;第四幅:在日落西山、红霞满天的傍晚,牧童们骑在牛背上回家的背影。通过多媒体画面的展示,学生在头脑中迅速建立起音乐与感知的联系。利用这些形象的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感知乐曲中的抒情与欢快,其中有活泼的跳跃、热烈的奔放,在尾声时让人感觉余音缭绕。从中学生感知了作品的层次结构,体会了乐曲速度的变化对表现思想情绪所起到的作用。此时,再给学生播放一段动画片《牧童短笛》,让学生在优美的笛声中感受牧童放牧时的悠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借助多种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的途径很多。首先,小学生能背诵很多诗词,我们不妨借助语文教学中的诗词艺术形式感知帮助小学生理解不同艺术形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以此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例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这首著名的乐曲时,对本作品的风格、旋律、特点等进行简介,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诵读刘方平的作品《月夜》,其中有“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便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还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一句。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诗词的意境美与美妙的旋律,从而感受到音乐的美。其次,我们可以通过画面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图画是展现形象的重要手段。通过图画的展示与音乐的渲染,刺激学生的视角与听觉,再现音乐形象,使音符变得更加形象、具体、有感情。例如:在教学《门前有条小溪流》这首歌时,展现的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歌颂的是春回大地的美好。教学中用多媒体播放由轻到重的“哗哗”流水声,再展现小溪流水的图片,配上歌曲旋律。这样,让学生感觉仿佛置身其中,好像就感受到其中的美,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学生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必须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对听、唱的大量训练才能获得熟练的感知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音乐表现能力,从而实现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的真正有效提高。

上一篇:浅谈学生公寓管理与服务 下一篇:音美整合,声画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