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第二轮“做空中国潮”

时间:2022-09-18 08:35:55

警惕第二轮“做空中国潮”

种种迹象表明,“做空中国第二轮”正在悄然酝酿。而此次与“做空中国第一轮”使用的是同样的理由——地方债务风险。不同的是,不再直接叫嚷“做空中国”,而是拿问题说事,先把口子扯大,然后制造国民对政府的不信任,使之控制舆论制高点,并让你有口难辩。

报道,外资金融豪客已经在香港股市布局“空单”,而标的股票则是中资银行股。这样的情况在去年年初“做空中国第一轮”的酝酿当中,我们已经看到过了。当时,华尔街做空势力高调唱空中国房地产业,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泡沫。并会在去年第三季度破灭。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弱化,加上银监会、央行分别制造了中国地方债务风险的舆论环境,而且两家机构在数据上说法不一,结果向做空势力提供了绝对有利的做空证据。一时间,在地方债务风险不断被夸大的喧嚣中,中资银行股、蓝筹股、资源股一同在香港被大肆做空,同时A股惨跌。

之后,国家审计署出面澄清数据,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绝无银监会、央行所说的那么严重,而是给出10.7万亿元的数据;同时,中央政府及时转变经济政策,减缓了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这算是平息了一场做空风波。

不过,笔者曾经指出过,历史多次证明,国际金融势力具有强大的耐心,他们会一波强似一波地玩,最后玩一个一泻千里,直至把你玩垮。现在,麻烦又来了。

第一,去年中国政府再次启动“经济财政政策,以大量开工政府项目为依托,护盘中国经济”。这个过程中是不是会继续加大地方政府债务?我们没有获得明确的官方数据。能够听到的是银监会不断给商业银行发文件,不许地方平台贷款扩张,但到底扩张了没有?无从知晓。

第二,中国经济再次面临萎缩状态。政府为经济增长滑坡着急,一次又一次增加政府投资,但金融主管当局却反其道而行。货币刚刚稍宽一些,立即又收,使得中国经济永远摆脱不了恶性循环。尤其在极其敏感的时期,稍有紧缩动作,以民间资本为核心的中国经济主动性增长动力立即出现新一轮弱化。这方面的恶性循环我们已经说了太多次。

第三,去年第三季度开始,中国金融开放程度骤然提速,这为金融巨头攻击中国金融市场提供了更为便利条件。

综合起来可以看到的事实是,惠誉、穆迪两家评级机构已经开始下调中国债务评级,理由就是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以及或有债务说不清。

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开始揪住中国地方债务透明度不高的问题指责中国,国际金融巨头也开始纷纷调降中国银行业几乎所有股票的价格预期,而实际已经有做空豪客开始在香港埋下空单。

从中国前财政部长项怀诚“博整年会”期间号称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高达20万亿元起(超出国家审计署10.7万亿元近一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再次被各方议论,而且愈演愈烈。

人们几乎已经忘记了10.7万亿元这个权威数据,而且基本废掉了国家审计署这张“深明大义”的嘴,也废掉了中国政府辩驳的路径。因为,它们一直在塑造中国政府不诚信、不透明的形象。

实际上,笔者一直又气又急。气的是:中国有关部门的政策沿袭错误,把中国经济推向债务危机;急的是:如果不能尽早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中国必将成为美国金融危机的埋单者,而国民将是最大的受害者。

上一篇:杀死自己方能成佛 下一篇:移动互联是一次产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