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高职院校生源素质差异策略分析

时间:2022-09-18 08:21:35

关于解决高职院校生源素质差异策略分析

摘要:因为高职院校的生源层次和类型有着较大的差异,导致生源之间的素质还依然存在着差别。高职院校应该对这种差异以及不同类型的生源进行针对性培养和分配教学,要紧密地结合高职教育课程和中职教育课程之间的衔接,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对部分特殊的课程进行分批教学,并采用多方向的培养模式,为建设、生产、服务、管理等第一线环节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源;素质差异

目前我国大量的成立了一些高职院校,并且高职院校也在普遍的扩招,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逐渐变为大众化的必经之路。在高职院校逐渐扩招的过程中,生源的层次和类型日益表现出多样化的模式,所以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者和管理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生源逐渐多样化的转变,进而也为建设、服务、管理等第一线环节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一、生源素质存在的差异

1、高等专科院校及其在校生数分别在全国高等院校数及在校大学生数上占有着很大的比例。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培养目标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些没有考上本科院校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大部分选择了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专科院校;而那些职业高中(含中专、技校)的毕业生升学主要途径就是考高职院校。所以,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就可以分为普通高中毕业生和职业高中毕业生这两类。而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有很大差异的。根据教育部所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的职业能力,在生产、管理、技术和服务等第一线工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课程设置包括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类,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比例一般是4:6,实践教学课程占全部专业课程的50%,综合实习则安排在入学的第一学期。普通高级中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社会需要的普通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自觉的学习意识和自觉学习方法”“有针对性的向学生实施升学的预备教育,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毕业生”。课程安排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化学、物理、生物、地理、历史、政治、体育、艺术、劳动技术等12门课程。从教育部所规定的教育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职业高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的技术人才,而普通高中的主要任务就是为高等学校培养合格的毕业生,两者在课程的设置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培养的职业高中生源和普通高中生源之间,在能力、思维、知识和素质等方面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职业高中毕业生在技能、技术的掌握和熟练程度上要强于普通高中毕业生,而普通高中的毕业生在语文、数学、外语、化学、物理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要强于职业高中毕业生。

2、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之间存在差异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在生产、管理、技术和服务等第一线工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即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主要出路就是就业。但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的高职院校的建立,为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之间建起了一个良好的衔接桥梁,大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目标就是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学习。所以,目前大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都面临着两大艰巨的任务,第一就是为高职院校培养合格优秀的生源;第二就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并没有对中等职业学校两大教学任务做出具体的目标规定和统一的要求。因此每个中等职业学校就会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这两大任务采取了不同侧重点的选择。一部分学校严格坚守向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目标,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教育,依照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对课程进行安排和设计;还有一部分学校盲目的提高高考的升学率,一味的重视高考统考课目的教学课程,而忽视对专业技术实践的教育。在这些学校中,有些学校甚至在学生刚入校时就安排就业班和高考班两大类,就业班就按照专业知识进行组织和教育教学,高考班则按照高考的课程内容进行组织和教育教学。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所追求的目标存在差异,也就给学校自身对教学任务的规定和教育部要求的培养目标不一致。如果教学的组织和安排上和最终所朝的目标方向不一致,必然会造成职业高中的生源之间在能力、知识、素质结构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二、对普通高中生源和职业高中生源实行分批教学和分别培养

因为两类生源的素质和知识技能存在着差异,所以高职院校就要对不同类型的生源运用不同的培养教育方案,课程大纲、课程设计以及课时安排都应该不同,教学班级也应当分别进行编排。普通高中的生源文化基础课应在普通高中的基础进行深入教育,重点加强技术类课程的教育学习。职业高中的生源学生应加强他们的文化基础课,提高文化基础知识,在课时的编排上要比普通高中生源的多,技术类课程要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只有对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生源运用不同的培养教育方案,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计划,发挥学生的优势,弥补不足的劣势,因材施教,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现代化规格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1、部分课程实行分层教学

我们所说的分层教学就是指在相同类型的课程中为相同年级的学科基础知识的不同学生建立不同层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素质发展水平的教学要求,并运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素质和能力。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类型不同,学生的基本素质还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对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性课程以及技术和技能型课程的掌握程度也有差别,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公共电脑等基础课程以及技术、技能型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分层式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潜能。在具体的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志愿以及测试的结果将学生分成的不同层次教学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运用不同的教学课程模块进行教学,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环节将课程分解成不同的模块。这样就可以完全满足了不同学生对课程内容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2、毕业生多出口途径多样化

高职院校生源所体现出的这种差异性,势必会导致学生不能全部都按时毕业。为了解决学生的毕业和就业问题,除了对教育实行弹性学制,给学生充足宽裕的时间完成学业以外,还应开通多种途径的解决道路,实行多途径的培养模式。第一,建立综合技能证书制度。综合技能证书就是学生具备了从事某种职业所要求的综合能力的凭证,包括劳动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大学英语等级证书、其它部门或行业协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等。学生按照规定通过了考核,学校就可以颁发《综合技能证书》。如果《综合技能证书》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那么学生就可以凭《综合技能证书》在社会上就业。第二,还要要求学生在取得劳动部门或行业协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前提下,安排学生凭证书就业。这样,虽然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一定全部都拿到毕业证书,但是由于实行了多方向的就业途径,大部分学生就可以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

三、小结

通过上述论述可知,对解决高职院校生源素质差异策略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高职院校生源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我们高职教师承受巨大的压力,面临严峻的考验。我们既要认可近些年我国高职院校取得的辉煌成绩和喜人进步,也要清晰的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奋斗在高职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恪尽职守,甘于奉献,不断对提高生源素质的方法手段进行探究,相信一定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缓解我国高职教育现状,提高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最终提高我国整体的国民素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尽管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我坚信,天道酬勤,只要我们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充满信心,以教育学生为己任,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理念,一定能够解决高职院校生源差的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促进祖国的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 江庆翘 对高职生源状况及对策的研究 [期刊论文] -机械职业教育2003(2)

[2] 湖南建设类高职生源前景及对策的思考 - 文教资料2008(25)

[3] 陈永跃 高职生源不整齐的教学管理思考 [期刊论文]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5)

上一篇:谈警务攀登和下降教学训练中的保护与帮助方法 下一篇:论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