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团结实现共同目标论文

时间:2022-09-18 05:53:37

小组团结实现共同目标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前言;影响高中生运动群体凝聚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体育运动本身对高中生运动群体凝聚力产生的积极影响;增强群体凝聚力的途径与措施;结论与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凝聚力是中学生群体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内在动力要素、群体凝聚力作为实现运动目标的一个内在动力机制、运动群体结构稳定性、角色认知和成员的满足感与情感、团体内部的竞争与应激程度、高中生心理特点、体育锻炼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体育锻炼能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体育锻炼能强化“自我概念”,对自尊产生积极影响、保持团队相对稳定的结构、努力提高群体成员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培养核心成员等,具体请详见。

0前言

凝聚力是中学生群体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内在动力要素。通过对群体凝聚力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探讨如何增强运动群体凝聚力的途径与方法。

凝聚力在体育运动社会心理学范畴被普遍认为是指运动团体成员之间相吸引、相互协作以及对团体或组织目标的认同与追求一系列的动态过程。艾伯特.卡伦认为这样的动态过程,是通过将小组团结为一个凝聚的整体,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表现出来。

一、影响高中生运动群体凝聚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群体凝聚力作为实现运动目标的一个内在动力机制,它的形成与增强是一个动态过程,并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一)运动群体结构稳定性

通常成员相对稳定的团体其群体凝聚力比成员变化较频繁的团体要强,同时当团体规模增大时,群体的凝聚力就减弱。由于成员之间彼此熟悉、长期相处和了解,则易产生认同感,则有助于提高凝聚力。

(二)角色认知和成员的满足感与情感

每一个成员对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作用的明确程度会影响运动的群体凝聚力。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由于比赛规则、团队组织结构等因素,每一位学生都有相对应的角色,所有的学生都会自觉接受了教师所安排的角色,更好的在比赛中贯彻教师的意图。相反,有些学生充当替补队员的角色,他们不自觉接受这样的安排,其角色行为就表现为离散的特征,就会对集体凝聚力产生消极的作用。角色行为越明确,团队的凝聚力就越强。

(三)团体内部的竞争与应激程度

在运动团体中,学生间的竞争程度也会影响群体凝聚力,从米尔斯研究了步枪队员之间竞争力与凝聚力的关系结果看。他将180名的一半分配到竞争组,另一半分配到非竞争组,对以下3种情况进行测量:(1)个体对他人的尊重;(2)个人感到被其他成员接受的程度;(3)个体在失败时相互指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竞争型组比非竞争组成员间更多的显示相互尊重的现象。可见竞争型情景可促进成员间相互理解和相互适应。

(四)高中生心理特点

1意志方面

高中时期学生意志方面的特点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对他们不正确的体育态度,要耐心给予说服教育,提出充分的科学依据,证明体育锻炼的意义与价值,使他们能够转变自己的认识,内化正确的观念。要帮助青年学生处理好学业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要通过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手段,给学生设置困难、挫折甚至失败的情境,加强他们坚韧、刚毅品质的培养,提高他们应付困境的能力。

2兴趣方面

人的体育兴趣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而不断变化发展的,在体育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主体实践活动培养起来的。高中生的体育兴趣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可能更加稳定,且有明显的选择性。但同时也显现出更大的不平衡性:如从年龄上看,高一、高二年级兴趣的发展有上升趋势,而高三却出现停和下降趋势。在性别上的差异也很明显。男生喜欢竞争性强的项目。女生在体育活动中惰性更加明显。但是,在正确教育和影响下,有些高中学生会对某些体育项目或体育锻炼产生执着的兴趣。

二、体育运动本身对高中生运动群体凝聚力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体育锻炼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

体育锻炼中从事每一项运动都要求运动者对外界事物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与感知,从而快速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从事长期的运动能促进人的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知觉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敏捷、灵活。

(二)体育锻炼能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体育锻炼能带来流畅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种理想的内部情绪体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忘我地投入到运动中,并产生来自于活动过程本身的直接兴趣和享受,这是一种在学习、下作、交际中所无法产生的情绪状态。研究表明: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

(三)体育锻炼能强化“自我概念”,对自尊产生积极影响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看法和感觉的总和。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的,在适应社会的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显提高,肌肉力量、情绪稳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现正相关,通过力量训练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三、增强群体凝聚力的途径与措施

群体凝聚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虽然它与运动成绩不呈现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它是影响中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在某种程度上,被人们视为取得成功的秘诀,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提高运动队的群体凝聚力。教师要以身作则,真诚守信,注重发挥表率和榜样作用,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产生“向心力”;只有代表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才能产生“亲和力”,把全体学生吸引在核心的周围,形成强有力的战斗群体。

(一)保持团队相对稳定的结构

教师与学生相互之间要做到形成关系默契、齐心协力的有机体,需要保持团队组织结构与规模的相对稳定,不能频频地更换教练与队员。尤其是集体项目的运团队,要相对固定打法与主力阵容,使之形成相对稳定默契的配合,从而保持与提高凝聚力,同时,运动团队的规模也要避免过大而影响凝聚力。

(二)努力提高群体成员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

应尽可能解决需要与满足的基本矛盾,尽量满足成员在自身成才发展、自尊、被理解以及物质与精神上不同层次的需要,满足其健康的成就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尤其是在比赛中未能发挥水平、未能取得较好名次的情况下,要及时肯定团队所取得的成绩,如一支篮球队输了比赛,但防守却较出色,而教练则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多给予正面的鼓励,从而有助于增强中学生的群体凝聚力。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培养核心成员

体育教师是中学生运动群体的决策者、指挥者和激励者,他不但要拟订学生的奋斗目标,而且还要育人品格,培养学生的情感功能以激发学生的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育教师应提高群体凝聚力中地位与作用,平时,要加强与学生的接触与沟通,使学生了解教师的意图,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并协调矛盾,解决冲突,在群体中营造团结向上、相互信任与尊重的氛围,弘扬正气,以形成良好的队风。同时要重视对运动队核心成员的培养,充分发挥他在群体凝聚力中的精神领袖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建立良好的内部人际关系可以增强运动群体凝聚力。在体育教学中通过确立目标方向可以增强运动群体凝聚力。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保持团队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可以增强运动群体凝聚力。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心理手段提高高中生运动群体凝聚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运用积极的引导方式。

参考文献:

1.马为平,谭受清等.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师姿资状况研究[J].体育科学,2000,(2):98-100

2.廖惠珍,浅谈体育运动中的群体凝聚力[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3.漆昌柱.运动群体凝聚力研究的现状与方向,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04)

4.沈婵珍.体育教学训练中团队合作意识的培育之道.体育师友,2004(1)

5.马德森,刘一民.体育团队凝聚力多维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2)

6.李勋,张海燕,张广建.谈体育教学中团队心理的运用[J].衡水学院学报,2006(03)

7.魏建和.论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营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

上一篇:科学运用力量素质训练手段论文 下一篇:企业工会女工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