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生的人文思想

时间:2022-09-18 05:38:15

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生的人文思想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强调人的素质要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应注重素质教育,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及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为目的。

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活动,又是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的活动。语文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既是工具性学科,又是人文性学科,它除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外,也要注重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逐步树立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在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语文素养是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担负着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任务。所以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应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注意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都是由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筛选出的,通过专家根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审定,所选的课文完全符合“文道合一”,既有知识性,即工具性,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又有人文性,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能够更好地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语文学科的内容,培养学生,增强他们的意识和能力。用古代名人、科学家等人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从而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应着重从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品质等方面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爱国主义教育是人文精神的核心。

在同志号召全国人民学习的“八荣八耻”中,都把爱国主义精神放在第一,可见其地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教学最基本的教育。教育工作者应把它始终贯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教育学生热爱家庭、班级、学校、家乡和环境,服务人民,从身边小事做起,服务父母、老师、同学。崇尚科学,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从现在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乐于助人,团结同学,诚实守信,从不撒谎骗人,不弄虚作假,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守班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珍惜每一分钱,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每一张纸。从好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点点滴滴,才会取得进步,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都体现了这些精神,如鲁迅的作品《故乡》、《鲁迅自传》、《藤野先生》等都表现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郑振铎的《海燕》体现了爱国爱家的思想感情,不食嗟来之食的廉者、耻为亡国奴的文天祥、拒绝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等,他们的作品无不显示着他们的人品、人文精神、铮铮傲骨,这些充满崇高精神品质的作品,都会教育、影响学生。在教学这些文章时,体现出爱国主义精神,会让学生更加爱国。

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品质,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

在语文教材中,由于思想性强,每一篇课文都是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在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中,蕴涵丰富的道德情操、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

写人的文章,不管是散文还是小说等,都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人物的内在精神品质,鲜活的人物性格特征,展示人物美丑的方方面面,让他们从美的心灵、情操、感情中获得感染、熏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从丑的方面接受教育,从而形成美丑、善恶、好坏的是非观念,为英雄的悲而悲,为英雄的喜而喜,从中获得教育。

写事的文章,往往揭示这件事的意义及对人的影响。这意义和影响主要就是对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言的,让学生获得精神方面的享受,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形成强烈的荣辱感,从而培养感情,陶冶情操。

写景的文章,通过作者对所见所感的景物描写,感受美的环境给人带来的美的感受。这类作品往往蕴涵作者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中获得美的感受。

通过这些写人写事写景的文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之而努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成为“四有”新人。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掌握唯物主义的辩证思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学生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较高的文化品位,培养了良好健康的审美情趣。

初中学生一般12~15岁,这是他们接受新知识、新思想,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对学生进行的教育中,人文思想的教育尤显重要。

作为教材知识传递者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始终贯彻人文教育的思想理念。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思想是基础,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保障。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存在问题,放松自己,意识不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就容易松懈、懒惰,最后可能会一事无成。即使学有所成,也可能给国家、社会带来危害。因此,注意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教育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我们要用蕴涵人文精神的教学观念影响和教育学生。

上一篇:关于房地产测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一篇:电子仪器在生产企业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