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竞争策略 发展儿童心理素质

时间:2022-09-18 05:29:55

活用竞争策略 发展儿童心理素质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是培养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最佳时期。小学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着眼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等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稳固而坚实的基础。把竞争机制引进教学活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学生带来了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压力就是动力。正如机械表,上紧发条才有动力,小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只有肩挑重担,才能勤勉努力,不断进步。若毫无负担,往往得过且过,一事无成。学习中的压力可以产生动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也可以磨砺品格,培养毅力,发展个性。

给学生施加压力一定要适量。压力太小,起不到激励作用;压力过大,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产生负面影响。教学中我运用适当的竞争手段,营造了一个紧张而又和谐的竞争氛围,使学生全身投入,学得快乐。这样既有益于儿童的生理发育,又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

一、引进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意志和毅力是学生发展和成长的保障,也是智力发展的精神支柱。人的意志是在社会竞争中锻炼成长的。对小学生来说,更多地表现为在学习中得到锻炼。我曾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一百天无错字”的竞赛活动。要求学生从学期初的第一天做起,到十天无错字,再到一百天无错字,根据目标达成情况,分别给予表扬和奖励。这项活动本身难度不大,学生都乐于参与。但它要求参赛者认真细致,因为十天、二十天无错字是不难做到的,五十天无差错就很不容易,而一百天无差错就更不容易,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前功尽弃。再说,这种竞赛周期长,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这项活动可以一方面培养学生每次做完作业认真检查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又可以磨炼学生的毅力、意志和性格,这对他们的成长将是终身受益的。

二、竞争与合作并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现代教育理论表明,竞争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能激励学生发奋学习,不断进取,提高竞争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与合作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应有机地并存于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发挥积极作用。

怎样使竞争与合作有机的并存,呈现出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教学情景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作为小组与其他组竞争。结果发现,每个学生都不仅对自己的学习任务非常负责,而且十分关心其他组的成绩,在小组内,同伴们互相勉励,为同伴的成功欢呼,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为同伴的失败惋惜,甚至捶胸顿足。即使是后进生,也有机会在成功的集体中受到积极的鼓励。学生在这样的态势中,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互助互惠的集体主义思想。

三、克服错误导向,合理运用竞争策略

活用竞争策略,可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活泼,学得快乐,对提高学生素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活用竞争策略时出现了片面认识,走出这些误区,才能正确发挥竞争策略的激励作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珍惜学生的学习成果。如果脱离学生学习的实际,悖逆学生的心理特征,随意夸大竞争策略的作用,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教师过分看重考试分数,对成绩差的同学横加指责,甚至严厉批评,会严重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是运用竞争策略要适当,克服竞争策略万能的思想。如果不考虑教材因素和学生动机水平,滥用乱用竞争策略,其结果只能与愿望相悖。如,有些教师在上公开课时,为了展示师生水平,出几道难题让学生比赛谁先做出来,希望创设一个热烈的场面,结果往往出现了冷场现象,事与愿违。

三是要克服重智轻德的错误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诚实、谦虚的态度参与竞争,促进德育发展。

在教学中运用竞争策略,越来越普遍。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影响,力求合宜得体,才能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重视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下一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捷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