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比喻构建高效中职数学课堂

时间:2022-09-18 05:23:11

巧用比喻构建高效中职数学课堂

【摘 要】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灵活恰当地运用形象比喻来辅助教学,则教学效果就会好很多。笔者通过教学实例阐述五种特定情况下运用比喻,从中感悟比喻的力量。

【关键词】中职 比喻 贴切 通俗 趣味 积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176-02

中职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作为文化科的数学学科内容抽象,实践应用较少,再加上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基于学生、学科、教师三方面原因,导致数学是中职课堂教学中最难教的学科之一。因此,如何使数学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就成了中职数学教师追求的主要目标。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内容适时恰当地运用贴切、通俗而又耐人寻味的比喻,能很好地激活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智慧。从而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陌生为熟悉,使学生在欢快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轻而易举、毫不费力地接受那些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教学难点。

比喻如此有用,那么教师又如何寻找和运用比喻呢?对于比喻的寻找其实来源于自然与生活,只要教师平时能多留心,注意寻找和积累难点的教学喻体,稍加斟酌韵味,就能形成比较贴切的比喻。

一 在学生对抽象概念、性质理解受阻时适用比喻

如在历届教学中,学生对映射的概念和性质都感到抽象难懂。为此,我是这样比喻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定义和性质的。把集合A中的元素看成信,集合B中的元素看成信箱。(1)每一封信都要投到唯一的一个信箱,不能一封信投入多个信箱(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B中都有唯一的一个元素和它对应,集合A中每个元素在B中都要有象,且象要唯一);(2)每一封信都要寄出去,不能留下(集合A中每个元素都要有象,不能有剩余);(3)允许多封信投入同一个信箱,但不允许一封信投入多个信箱(映射可以

多对一,但不允许一对多);(4)每封信都要投出去,不是每个信箱都有信放进来(集合A中每个元素都要有象,集合B中不一定每个元素都有原象)。通过引用这个众所周知且形象贴切的比喻,学生轻松地接受这一知识难点。

二 等价转化思维转不过弯时用比喻

中职学生思维能力较弱,很多需要转化思想的题型和方法,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脑筋转不了弯,因此思维往往在此受阻,这时通过运用贴切的比喻,正如把黄豆磨成豆浆,喂到小孩肚子里,使学生思维畅通,从而使学生消化吸收。如讲不等式恒成立和不等式有解求参数范围问题时,把它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的思想方法讲了好几次,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满脸的迷惘。为了让学生能领悟这一拐弯点,教师上课时可以这样比喻“a>f(x)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问题”:把“a”看成是老师我,把“f(x)”看成是我们班的全体同学,假如要证明“我的年龄比我们班的全体同学都大”是恒成立的,只要证明什么就行了呢?有必要把我的年龄逐个去和在座的每个同学都比一下吗?有什么简便方法呢?老师这样比喻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得出只要找出我们班年龄最大的同学和我比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如果我的年龄比我们班最大的那个同学大,那么就说明我的年龄比我们班的任何一个同学都要大是恒成立的。进而再追问:“如果a>f(x)有解,求a的取值范围”有解问题就是存在性问题,换言之,该问题就是存在f(x)使得f(x)

三 在学生易错点上运用比喻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由于对知识点理解不到位,或者考虑问题丢三落四,常常会出现错误。如在二次根式 的化简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易犯 的错误,尽管多次给学生强调纠正,收效甚微。有一次我在一篇文章上看到关于此内容的教学比喻,于是我把它运用到教学中,我告诉学生:要化简 ,得先让a从“屋子”(即根号 )里走到“院子”(即绝对值| |)里来。至于a如何走出这院子,还要看它的“体质好坏”(即是正数、零还是负数),体质较好甚至健壮的(a≥0)就直接走出来了,而体质较弱的(a

四 解题模式固定的典型、重要题型用比喻强化解题程序

数学中有很多典型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约定俗成的,是有某种固有的套路的,只要识别它所属类型,就可以用该类型题的固有解题模式破解出来。如数学问题:“已知一定点A(4,0),另一动点P在圆x2+y2=4上,若点M是AP中点,求点M的轨迹方程。”这是一道典型的用代入法求轨迹方程问题,大多数学生会被代入法的解题程序弄得头脑混乱。为了强化学生掌握这种特有题型的解题模式,教师可以这样比喻:把要求轨迹上的动点M看成是我,在已知轨迹上的点P看成是月亮,一个动点(我)会随着另一个动点(月亮)的运动而运动,即月亮走我也走,要求一个动点(我)的轨迹,已知另一动点(月亮)在已知轨迹上运动,这两个动点有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月亮走我也走”的问题,我们可分以下三步实施:(1)分别设点P(月亮)和点M(我)的坐标。(2)由已知列出这两个相关点(我和月亮)的关系式。(3)由以上关系式解出点P(月亮)。把点P(月亮)带入已知轨迹方程化简即为所求(我)的轨迹方程。今后遇到这种类型的问题就把题它叫“月亮走我也走问题”,学生能很快回忆起这种题型及其解法。

再如数列中的错位相减法求和也是一种常见问题,解题思路和步骤教师讲了好几回,大多数学生总是不“领情”,尤其是两式相减留下哪些项,留下多少项。教师可以这样比喻,把Sn和qSn右边的项看成是人,两者右边项数相同看成两排人数相同,Sn和qSn两式相减看成前后两排的人前后对齐站着玩握手的游戏,如让前排第1个人和后排第2个握手,前排第2个和后排第3个握手,以此类推,前排和后排各有几个人没有握手呢?再如让前排第1个人和后排第3个握手,前排第2个和后排第4个握手,以此类推,前排和后排各有几个人没有握手呢?这样一比喻,学生对于两式错位相减后留下什么就会有个比较直观的认识了,今后,遇到错位相减法的问题只要提起“错位握手游戏”他们可能就会有解题思路了。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巧设一些比喻,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只要平时多看、多听、多思、多记,积累一些好的、巧妙的比喻,就能使本来晦涩难懂的概念、定义、性质、方法等难点变得浅显明了,有的知识甚至能终生不忘。好的比喻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拐杖,但是,在比喻教学中也要注意几个问题:比喻要恰当,要用听者熟悉的事物,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最好具有趣味性,但要本着尊重学生、不低俗、不哗众取宠的原则。

上一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 下一篇: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