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塑家退休后的“艺术杂交”

时间:2022-09-18 04:47:23

彩塑家退休后的“艺术杂交”

“泥人张”彩塑第一位族外传人逯彤觉得自己到60岁才成熟,以前那么多年都是为今天做准备的。2008年12月,63岁的他打破以往不收本行以外弟子的惯例,把景德镇制瓷好手张玉龙、青年书法家崔云蔚收为徒弟。此举让很多同行连呼“想不到”,称他的举动为“艺术杂交”。

原来,两年前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示会现场,逯彤遇到了专为故宫博物院制作高仿瓷的张玉龙,张玉龙多次表示了拜师的意愿,经过两年的考核,逯彤开口应允。逯彤说,收从事不同行业的徒弟,可促进不同艺术门类的互相学习,对发扬彩塑艺术大有益处。

逯彤出生于工人家庭,却自幼喜爱画画。1960年天津电影制片厂招收艺术学员,他报考了美工,只想做做布景、道具等,结果他被刚刚成立的“泥人张工作室”录取了。原来在考试现场,他被艺术博物馆的张万清先生相中。果然,他18岁时就以彩塑《山里人》成名,此后组塑《春江花月夜》、系列彩塑《金瓶梅》等都曾蜚声艺坛。

韶光流逝,转眼他到了退休的年龄,逯彤也有失落感,但他心想有手艺在身,退休就是改在家里上班,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逯彤特别感激贤内助温学华,她不仅精心照料他生活,还是他的好助手呢。2007年元宵节之前,夫妇俩应邀到广东省湛江市吴川镇参加“中国(吴川)泥塑节”。吴川是泥塑之乡,有着丰厚的群众基础,当地人对泥塑的热爱令他们十分感动。逯彤决定要在一周的时间内,用吴川的河塘泥雕塑完成一尊如真人般大小的《鲁智深》。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河塘泥与他用惯了的胶泥不同,加之气候不同,空气潮湿,最大的难题是泥巴粘不牢,成片地往下掉……时间紧迫,急得他额头冒出汗珠。老伴儿说别着急,咱慢慢想办法。然后,又遇到上色难题,以前是等到泥塑干透了才上色,现在时间不允许只能湿时上色,又是老伴儿出主意帮他解决了难题。《鲁智深》在泥塑节引起轰动。

泥塑是个力气活儿,即使做摆件,从和泥、摔泥、揉泥到雕塑,没有一把子力气也是不行的。而且,一坐就是半天,对腰部、颈椎等等都要求很高。所以,逯彤天天坚持锻炼身体。由于当年他参加“四清”时落下了老寒腿的毛病,但他越疼越坚持,每天早晨骑自行车到公园打太极拳、练剑,还坚持每天步行一个小时。老伴儿也陪着他步行、游泳、滑冰、踢踺儿。逯彤说,每天锻炼之后浑身感觉轻松,有时还能激发创作灵感呢。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逯彤花甲之年佳作迭出。朋友说,老逯的精彩从60岁开始!2006年,他的作品入选2006年法国卢浮宫美术年展,并获得特别奖。这是我国传统彩塑作品首次参加国际大展并获奖。同年,他还随同天津歌舞剧院到澳大利亚访问演出,在悉尼歌剧院现场做泥塑表演,一尊《太白醉酒》令全场观众为之倾倒。2007年,在国家大剧院正式投入使用时,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家专程在他家精心挑选了4件泥塑作品放在大剧院展出。

逯彤说话慢条斯理,让人有泥土不言却滋生万物的感觉。有趣的是,因为他长得有点儿“女人相”,常被一些参观者误认为“大妈”。逯彤说,无论误会还是荣誉,他都看得很淡。他说,静心才能出好东西,我不图别的,就是想为后人留下一些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东西。

上一篇:神秘中将韩练成 下一篇:一位沁阳名人的精彩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