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底特律破产看中国地方债问题

时间:2022-09-18 04:38:49

从底特律破产看中国地方债问题

【摘要】2013年7月18日,有“汽车之城”之称的底特律因为背负多达180亿美元的负债,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这成为了整个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城市。底特律的破产使我们联系到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我国地方债问题同样十分的严峻,大多数地区债务率超过100%,偿债能力不足。中国地方政府要吸取底特律的教训,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让企业更多的参与经济的发展,完善我国的财政体制,避免底特律破产的悲剧在中国发生。

【关键词】底特律破产 中国地方债 财政预算

一、底特律的衰落和破产

底特律衰落的原因,一方面,汽车产业衰落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互相作用的结果。日韩和欧洲汽车产业迅速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挤压着美国汽车公司的市场份额。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美国的汽车公司纷纷进行了产业转移,直接减少了底特律汽车工人的就业岗位,减少了底特律的税收。另一方面,大规模人口迁出是衰落的重要原因。国内暴乱让底特律开始走下坡路。三大汽车业公司全部停工停产。底特律的白人中产阶级开始大规模逃离底特律,这导致税收萎缩、服务业受创,导致经济不景气。

造成底特律破产的直接原因是政府官员不计后果地借债。由于底特律的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转型失败,未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财政收入很困难,政府必须向几个银行借债来缓解短期的资金不足。次贷危机利率不断下调,让政府的债务增加,最终破产。

二、中国的地方债问题

底特律的破产使我们关注我国地方政府的地方债问题。今年两会上表示,各级政府总债务规模可能在15万亿到18万亿之间。在今年4月份的博鳌亚洲论坛预测总债务规模超过20万亿。根据《审计结果》中36个地区债务增长12.94的速度估计,截止2012年底,全国的地方债务总额为13.87亿元。衡量当年还本付息额的指标偿债率同样显示了地方严重的债务危机。有13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偿债率超过20%,最高将达到达60%;如果算入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偿债率最高的将到达67%。因为偿债能力不足,很多省会城市本级只能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5个省会城市本级2012年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借新还旧率超过20%,最高的达38%。而且,有14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已逾期181亿元。

三、中国地方债与底特律的异同

中国地方政府与底特律在财政问题上有两个相同点,第一,都存在过分依赖单一产业的问题。底特律所有经济部门都依托汽车产业。中国的地方政府在财政上过分依赖土地财政,以土地出让的收入作为偿债方式,若土地出让的收入下降,地方的债务问题就会陷入危机,存在严重的违约风险。部分地方政府还存在过分依赖资源密集型产业的问题。第二,都存在大量举债的问题。底特律在汽车产业遭遇危机时向银行借债缓解短期资金不足,购买金融产品寻求获得投资收入。中国地方债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城投债,第二是财政部发行地方债,第三是市政债试点发行。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偿还期相对集中,这对绑架土地收入的地方财政来说,无疑会在偿还期造成巨大的财政压力。

中国地方政府之所以没有像底特律一样爆发严重的财政危机,是因为我国的地方政府是由中央统一管理的,在我国这种体制下地方政府破产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即使真的出现了巨大的债务危机,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转嫁出去。

四、底特律破产的教训

正确看待底特律破产的问题,对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一,打破单一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升级。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底特律还在汽车产业中挣扎时,芝加哥积极进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成为了美国的第二个金融城市。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的进行产业结构转移和升级,才能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继续生存。第二,地方政府要确保财政收入的多样性,防止财政税收过分依赖单一的来源。当前我国的很多地方政府财政过分依赖于土地,如果土地价格下降,很多地方政府的收入将会大大减少,地方政府将会出现大的财政缺口,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地方财政必须扩大财政收入的来源,保证财政收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第三,地方政府在遇到财政缺口时,不能简单的向银行借贷来渡过暂时的困难,要重新审视自己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上出现的问题,对每一笔资金要精打细算。

五、中国地方财政新的探索

中国地方的财政问题需要从自身深层次的体制找原因,对我国的财政制度进行新的探索。第一,建立有效的财政收支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必须将更多的方面包括地方债务等问题纳入官员的考核范围。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来避免地方官员盲目追求GDP的增长而忽视地方债务等问题。第二,将债务的使用和偿还纳入财政预算中,更好的控制债务的规模,增加地方的财政安全。第三,地方政府需要让国企和民企参与到地方债务问题中。企业在生产和经营商往往具备更多的技术和经验,更加了解市场的动态,更好地考虑成本控制从而最大限度的增加企业利润。让民企参与到地方经济的建设中,地方政府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不但会减轻靠政府的财政压力,也会刺激当地的经济活力,带动整个地方经济的发展。

中国地方政府要吸取底特律的教训,改变财政过分依赖单一产业结构的局面,严格控制地方债的规模,将地方债纳入财政预算中,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让企业更多的参与经济的发展,完善我国的财政体制,才能增加地方财政的安全性,避免底特律破产的悲剧在中国发生。

参考文献:

[1]易鹏.底特律破产对中国城镇化的启示[J].中国西部,2013,(22).

[2]梅新育.底特律破产谁之过[J].社会观察,2013.

[3]毕夫.底特律破产的追踪与反思[J].对外经贸实务,2013.

[4]丁一凡.底特律破产的教训[J].首席财务官,2013.

[5]李秀江.中国“地方债”快速扩张危机[J].法人,2013.

[6]李勇.地方债、向国企民资借力[J].中国经济周刊,2013,(23).

[7]李方.中国新鬼城[J].时代周报,2013.

[8]中国正在衰落的十大城市背后:资源枯竭产业单一[J].中国经济周刊,2013.

上一篇:新时期企业的会计审计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中国政策性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