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看电影会不会提升穿衣品位?

时间:2022-09-18 04:19:58

论看电影会不会提升穿衣品位?

2008 《时尚先生》

导演:乔梁

主演:方中信、 孔维

服装设计:贾苏、刘思洋、沃涛、梁婷婷

备注:该片是时尚传媒集团策划并投拍的,号称“国内首部时尚电影”,还请了吕燕任造型总监。

2009 《非常完美》

导演:金依萌

主演:章子怡、范冰冰、何润东、苏志燮

服装设计:劳伦斯·许

备注:该电影的化妆造型设计为唐毅

2010 《爱出色》

导演:陈奕利

主演:刘烨、姚晨

服装设计:詹妮弗·希次格斯

备注:赞助商还专门为电影打造了200万元的Versace秀和150万元的Hermes晚宴。

2011 《亲密敌人》

导演:徐静蕾

主演:徐静蕾、黄立行、李治廷、梁咏琪

服装设计:潘颖茵、

毕莉

2012 《我愿意》

导演:孙周

主演:李冰冰、孙红雷、段奕宏

服装设计:吴里璐

2013 《一夜惊喜》

导演:金依萌

主演:范冰冰、李治廷

服装设计:李晖

备注:导演金依萌为范冰冰设计了60余套衣服,并参与了整个造型指导。

国产时尚电影的主要元素:

时间:当下,青春。

地点:北京、上海。作为都市的典范,广州和深圳经常性地被忽略。我泱泱大国的都市化进程,直接影响时尚电影的前进脚步,高级酒店宴会场、CBD写字楼、酒吧。

人物:打拼中的职场人,以时尚媒体、广告行业居多。拙劣地穿插男性同恋特征的人物做笑料、不讲道理的暴发户等等。

故事:有多光鲜,就有多“折堕”。爱情、友谊、理想。 时尚的电影叙事能力

仅有杜鲁门·卡波特(原作者+编剧)而没有纪梵希,《蒂凡尼的早餐》只能算成功了一半,是纪梵希用他的剪刀,在电影史上裁剪出了二战期间的一个生活剪影,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赫莉·戈莱特利。最后还是纪梵希略胜一畴,因为即使不记得女主角的名字,也一概会记得奥黛丽·赫本。这在小说中“合身的、凉爽的黑色连衣裙,脚上是黑色的凉鞋,颈上围着一条珍珠项链”被纪梵希创造成了时尚史上的经典。无疑,时尚偶像奥黛丽·赫本也在这把剪刀之下成为一个不断被复制而又不可能再重现的优雅典范——因为那个时代过去了,《蒂凡尼的早餐》完成了它的时尚叙事。 好莱坞经典时代

如果一定要为“时尚电影”寻找一个定义的话,《蒂凡尼的早餐》是一个完美的范本。在它的时代过去之后,优雅这个意境被时尚延续了下来。按赫莉的解释是:穿上最漂亮的衣服,令人感动。不管是去“星星”监狱探望犯人,还是去蒂凡尼的橱窗前吃早餐……优雅之所以有力量,即是在破败的生活中,依然着心打扮,不忘初心,这是微小的我们给世界的祝福。纪梵希、赫本、卡波特是与那个时代——即二战后流离的生活一起创造了优雅,作为一种外在的力量,鼓舞和启发的不仅仅是时装流行。

时尚,即物质从外在进入到内心,证明时尚的叙事能力对电影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虽然伊迪斯·海德获得奥斯卡最佳服装小金人的时候,这位在奥斯卡史上拿过8个小金人的戏服设计师曾致辞把奖分享给纪梵希,现在看来,纪梵希还是抢了她太多的风头。她担当时装指导的电影除了奥黛丽·赫本主演的许多部堪称时尚经典的电影外,还包括希区柯克的《后窗》、《美人计》,是她一手塑造了“希区柯克女郎”风格,好莱坞史上的经典时尚偶像大多出自她的手,奥黛丽·赫本、格蕾丝·凯莉、英格莉·褒曼等等,被誉为好莱坞成就最高的时装指导。出自她手的《罗马假日》比《蒂凡尼的早餐》还早,同时征服时尚业和电影业,赢得1954年(第26届)奥斯卡最佳服装奖。

在《蒂凡尼的早餐》前后,好莱坞与时装的合作不断地尝到票房甜头,像《甜姐儿》是一部以时尚为主线的电影,这是以时尚工业为背景来讲述如何把一个书店女店员改造成巴黎名模的。相比伊迪斯·海德成长于电影工业的时装指导,西塞尔·比顿则算是跨界入行。他是著名的时装摄影师,与多国版本的《VOGUE》深度合作。他在《窈窕淑女》使用克里斯汀·迪奥的设计,留下多个经典的画面,同时获得了1965年的奥斯卡最佳服装奖。

如此等等,时尚或说时装本身,尤其是在价值秩序重建的五六十年代,电影及时地利用时尚来辉煌共荣,或反过来说,时尚借电影这个语言,获得了自己的叙事空间。但时尚造型再强,也不会是吸引观众进入电影院的主要因素,它始终只是电影类型的一个企图。 是魔头,还是天使?

但《欲望都市》以电视剧集的方式,似乎又重新鼓舞了时尚介入到影视作品的野心。剧中的每个角色的穿着方式,帕翠西亚所操作的每个造型都是一个鲜活的都市生活观点,成为电影叙述的第一助手。主要的剧中人物凯莉和饰演凯莉的莎拉·杰西卡·帕克(SJP)成了这部作品中衍生的一系列时尚现象,形成时代的波澜。于是现出一种新的观影趋势,似乎人们也愿意为了看漂亮的新衣服进电影院,于是2006年的《穿普拉达的女魔头》是一个颇为成功的尝试,时尚工业背景下发生的理想冲突,但整部片尽管时尚造型大抢眼球,但电影的故事实际上是反时尚的,以女主角最后离开“女魔头”,寻回自我结束,时尚扮演的是一个在十字路口专事诱惑年轻姑娘的角色。2008年、2009年,电影版《欲望都市》在积累了多年的观众和时尚口碑之后,也在SJP成为了时尚偶像、帕翠西亚成为一代传奇造型师之后,启动了华丽的自我拷贝,同样获得了成功,连带片中出现的品牌、单品热卖。

这意味着,时尚电影有成为单独类型的机会,并且也有可能改变电影的营利模式,不仅依靠票房,还可以把奢侈品牌的广告从媒体上分出一部分来。但是,离开了电影叙事主导,由时尚主控剧情,最后可能也会变成圈子的自娱自乐,成为少数人的观点。像今年上映《了不起的盖茨比》,尽管大劈腿地跟时尚设计师合作,服装足够有看头,赢尽了时尚业界的好感,可是电影评论却认为它是再一次失败的“盖茨比”。 黄薇 《小时代》

时尚造型的目的是

要让人赏心悦目

关于《小时代》的争议,明显分为两派,一派是死粉欢呼拥护;一派是愤青怒责灵魂堕落。质疑的措辞最突出的是“拜金、物质”,该剧的时装造型师黄薇也卷入其中,比如有人挑剔“林萧一个穷学生,怎么能穿得起名牌”之类的。关于这部剧的争议,即使只是在时装造型的层面,也远为复杂得多。按照我们的时尚电影标准来看,与时尚纠缠得最多的是剧外。对于这一点,黄薇却是很看得开:“中国当下的社会背景复杂,这样穿在一个城市是对的,到了另一个城市就不对了。” 造型必须服从导演

说到林萧这个学生的身份和名牌的关系,黄薇如是说:“她身上也有地摊货,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H&M、ZARA也是名牌,而且很多都是名牌,不会买不起。”假设要解释这个“消费得起与否”的疑问,对黄薇来说太容易了,“四个女孩住在一起,有东西互相用,再合理不过了。”

从事时尚行业近20年,黄薇与娱乐界或电影行业的合作并不陌生,这对她来说,不过是同样工作的不同方式而已,不管在哪种情况下,都要处理各种问题。而她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这个电影会受到如此大的争议和讨论,造型的合理或不合理在别的电影里也出现过,“像《杜拉拉升职》记,为什么不会像《小时代》这样被放大?”

黄薇特地自己买票到电影院去,坐在那里听旁边的人说“这个穿得好、那个穿得不好”之类的,她觉得非常有趣。“其实林萧一直穿牛仔裤和毛衣,那是她的生活态度。是一个小资,时尚杂志流行什么,她穿什么,不管是借来的还是朋友送的,都无所谓。进入时尚工作环境,她就会被带动,受人影响,遵循职场的不成文着装规则。”黄薇解释道,“顾里我给她用黑,但用了不是很硬的材质,因为她外表冷漠,几乎是伪装的,她的心却是软的。”黄薇把黑色给了顾里这个人物,想把她的矛盾和复杂襄括进去。可是评论却认为,这个学生看起来太老气了。

对于自己在电影中的时装造型职能,黄薇很清楚她受限制的是什么,她说:“我们今天身为艺术总监,最重要的是尊重导演,甚至包括他个人的喜好。他已经清楚地勾勒出角色,先是文字,现在是影像,他也很清楚地跟我做了沟通,我就要去把它落实,消化他的要求,在可能的条件下用线条、用色彩完成。”

对于自己连带着造型上被卷进争议,有赞有弹,黄薇一方面认为这是好事,不管怎样,人们愿意讨论它。但另一方面,她认为《小时代》受到的待遇不是那么公正,“把时间拉长,或是放在别的市场,这不是什么大的议题。” 穿着是种修行

《小时代》无论是它的故事,还是帮助推动这个故事的时尚造型,从一种潜在的环境和追求上,郭敬明将它与自己的故事融到了一起。也就是说没有那一系列奢侈品名单,郭敬明就不能完成他的叙事。但为什么会掀起这么大的波澜?因为我的前辈们,经历过贫穷的生活,而新的一辈,在不可能重复上一代的生活方式的情况下,势必要自己说话,不管是合理不合理、有营养没营养,嚼下去再说。

“时代不一样了,现在我们可以在手机上看电视新闻,苹果改变了音乐世界……每天在变,只是你有没有能力捕捉这个变化?”黄薇认为,奥运会把北京跟上海两个城市起码又向前推快了10年,全世界所有的精品都到了中国,覆盖一线到三线城市,“每个人都有权力追求梦想,物质只是一个诱因,太少,不够动力;太多,会沉迷。”

对黄薇来说,时尚本身就是不真实的,它如果有争议,在当下的中国也是必然,因为在一个城市是如此前卫,到了另一个城市,突然之间又回到了原生态。它太丰富了,没有人能说得清楚这种热情和动荡。一部电影,或者一种时尚都不可能让我们看清楚自己的位置。但对于职场打拼的年青一代,电影也不是没有参考性的,黄薇相信着装则是一种没有明文的秩序,“我非常相信服装的语言和力量,更像是修行,是如何让人赏心悦目的练习。电影角色需要着装来沟通,我们平常在职场,也需要通过着装来赏自己的心,悦别人的目。我相信这是内外兼修的结果。内和外只掌握一样,都是徒劳。”

作为时尚资深从业人,黄薇有“时尚教母”的美称,时尚无论是在电影还是在现实,它的价值都是一样的,是集体观点的结果,又是个人选择的立场。“你选择什么,你就是什么”,她说,“我们有自己的声音,并勇敢地表达了,我在诠释郭敬明的东西的时候,也没有想该不该这么做。我给自己打9分,因为有一些经典的画面嘛。” 除了剧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造型特点外,海报宣传报的服装都以大牌堆叠为主,想必要的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效果。 李晖 《一夜惊喜》

造型师也是明星 李晖

《一夜惊喜》的服装设计、中国著名时尚策划人、顶级街拍团队“我们的街拍时刻”创始人。

近期,李晖的经纪人为她安排的媒体访问一个接一个,《一夜惊喜》正在放映,他们要把握住这个宣传热点。所以,这个前《芭莎时尚》、《芭莎艺术》、《芭莎男士》的时尚总监、“我们的街拍时刻”的创办者,随身带来了介绍自己的PPT打印本。在接手《一夜惊喜》的服装造型之前,她已经有很成功的明星造型案例,吴秀波不是唯一与她合作创造出时尚新闻的,但肯定是她造型中最成功的一个。 非一般街拍

立秋刚过,李晖创办的自媒体《我们的街拍时刻》就了早秋的LOOK,虽然北京的气温在30刻度上不肯下来,吴秀波就穿上了BURBERRY的外套和GUCCI的毛衣,跟通常我们所理解的“街拍”不一样,这是李晖的自媒体“街拍”的形态:时尚杂志一样超前6个月的季节进度、精心搭配的服饰和娴熟的硬造拍片视角,除了主要场景的是街头或是咖啡馆、酒店等“街拍”场景,这个“街拍”制作严谨,没有一点随意性,每张图片背后操作的团队跟专业杂志拍硬照时的配备差不多,它只是没有在纸媒上印刷罢了。这个自媒体粉丝接近50万,已经开始有广告商合作,团队有十几个人。

在北京完成服装设计专业之后,李晖先进了《iLOOK》杂志,在那里工作一年,随后,在《芭莎时尚》创刊前进入,并且在那里闷头工作了整整十年。时尚杂志通常超负荷工作,李晖一个月拍摄四五十页的内容也算平常。但她说,就是这样的工作强度让她成长得更快,她在这个过程中快速地转换吸收、释放创意的过程,积累下明星、品牌的众多资源,更重要的是,她的时尚造型技巧由此成熟。

“以前很多电影找过我,但我还在杂志工作,没有时间,也错过了很多机会。”《一夜惊喜》不是李晖接到的第一个给电影做时装指导的邀约,作为造型师,她合作过的名单几乎横扫整个娱乐圈当红的明星和时尚达人,其中最为成功的案例是逆转了吴秀波的整个形象。

那是在李晖已经离开时尚集团之后的事,吴秀波的经纪人特地请她为吴秀波做造型,在《北京遇上西雅图》电影公映之前,他们的合作就开始了。不用再介绍,吴秀波这两年的时尚形象有目共睹。“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穿了一身牛仔衣……”李晖颇有保留地回忆吴秀波与她合作之前的形象,“这种合作的重要前提是信任,我才能慢慢帮他找出一种风格来。”

从吴秀波这个案例来看,李晖已经有塑造角色的功力,但她强调自己的特点是循序渐进,不能让人觉得突变,“而且还要碰到好的衣服架子,我的运气比较好,吴老师穿什么都好看,他能把不同的衣服穿出灵魂来。”一方面,李晖认为碰到秀波是运气;另一方面,她并不否认时尚造型可以无限开拓明星的事业路线,这是市场已经验证过的。

如果说帮明星做街拍造型是造型师李晖创造角色的一个方式,那么她似乎也离电影不远了。只不过是,讲故事的人换成了导演。 稍作夸张,未敢造次

李晖的造型风格不是前卫、抢眼的,即使是在她主导的时装作品来看也是如此。她更愿意把时尚理解为“如何把衣服穿出故事、灵魂”。早年《非诚勿扰2》宣传期之际,她为葛优和舒淇拍封面。她设计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场景:葛优在织毛衣,舒淇在卷毛线。“芭莎是以高端、优雅生活为诉求的,织毛衣这个想法不是很符合封面要求,但我还是坚持拍了两套方案,最后还是用了这一组。”李晖坚持的是:“为什么高端的生活不能有这种温暖的生活场景出现?”反过来,李晖在《一夜惊喜》中给范冰冰穿上蓝色套装、系上红色腰带的这个造型,李晖说:“一般职场上班的人不会这么穿,这身衣服可以参加正式宴会了。但这是电影,应该高于生活,我把范冰冰的造型都至少提高了两个色度。”

时尚杂志和电影同为造梦推手,只是他们的方式略有不同。作为时尚杂志编辑,李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全部掌控整个拍摄结果,而且不需要考虑在这些图片之外的其他事情。“但电影不一样,是很多人一起工作,在导演的想法和我的想法之间,要找到平衡。这一次,对我来说是个很好的学习经验。”

无疑,作为一个搭配高手,要操作《一夜惊喜》的诸角色造型,李晖胜任有余。而且她本身的职业经历也很有代表性,即借助国外时尚杂志的进入,参照外刊的成熟操作模式从中获得个人的成长。但模仿和参照里头有多少被动性?严格来说,《一夜惊喜》不能算是时尚电影,没有一个场景或者说是情节是靠着装推动的,也没有哪套服装是不可替换的。先天的故事决定时装造型的从属地位,后期片中令人眼瞭乱的品牌植入大抢风头,并没有给时装造型师留下多少空间来成就佳话。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晖把整体协调得尚算平稳,她给自己打8分。

“如果有那类型的电影出现的话,我很乐意尝试,我也可以做得很夸张前卫。”对于时尚造型师来说,那类时尚电影是一个尚未出现的机会,因为这要大大挑战导演自身的时尚修养和领悟力。 由于李晖有多重身份,如今的她选择投身到专业时尚推广行列中,更是长袖善舞,不仅将国内明星揭牌发展到全新高度,更将合作的明星们推向了时尚风潮的尖端。

李晖的自媒体《我们的街拍时刻》,整个团队的专业性也不容置疑。 金依萌:并不是每个导演都清楚

角色每场戏该穿什么 李晖在《一夜惊喜》中给范冰冰出场戴上了假发,并且参考《绝代艳后》的造型带出整个主题派对纸醉金迷的气氛。

连续两次跟范冰冰合作都市喜剧的金依萌,每次的电影都带给了我们时尚的质感。 萧邦将再续与电影艺术的奇妙情缘,作为范冰冰主演的浪漫喜剧《一夜惊喜》的独家腕表及珠宝合作伙伴,闪耀大银幕。饰演Michelle老板的丹尼尔·亨利,佩戴的是稳重内敛的萧邦L.U.C XPS系列银黑色表盘腕表。

所谓时尚电影在好莱坞的类型片里并不存在,这是有中国特色的说法,这可能会给人一种误导到,就是洋气的、养眼的就是时尚电影。可我自己是没想过要做时尚爱情故事这个事的。从《非常完美》到《一夜惊喜》,我都没想要拍一部时尚电影,就是从最基本的审美出发做的,在两部电影里,我其实没有用过任何一个当下最流行的东西,我所有的场景设计、服装设计都是有意识地避免今年最流行的元素,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流行的就是时尚的,但我是特别希望一部电影今年看起来很好看,不会过了两年后就落伍了。所以我是要求没有特别明显的时代烙印,尽量timeless,比如《一夜惊喜》里所有的服装有些感觉其实是60年代的。

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的时尚电影有一些误区,许多都是为了堆砌时尚概念本身,就放进了很多名牌,或者把今年当下的新款放进去,让里面的演员穿,太不像现实生活中的人,我觉得,作为一个导演,每样道具、每件服装,如果不能帮你的演员去体现她的身份,就是错误的选择。像《非常完美》里,当时章子怡是阿玛尼的代言人,它有给我们提供赞助,但它没有一件衣服是符合她那个角色的,子怡穿的很多衣服都是我在动物园淘的,还有一些小店买的,最后阿玛尼的衣服基本都穿在姚晨身上。

我始终觉得电影要表现的是时尚的观念,而不是物质的观念。有一些品牌赞助肯定会对电影预算有帮忙,服装和包包如果没有赞助,我们也得去买,所以确实可以省一些钱,有合适的衣服也确实起到功能性的作用。如果品牌能很好地和角色结合起来,这一定是好事,因为品牌也不知道你想要什么,只有导演才知道,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一个导演都很清楚这些概念,知道角色在每一场戏应该要穿什么样的衣服。我想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电影的筹备期太短,可能只有两三个月,但你要和品牌真正的结合,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但我们有时会等演员的档期等一系列原因,突然就可能把它提上日程,根本没有时间提前沟通,只能是品牌有什么我们就拿什么而已。

另一部分原因是,在中国真正懂电影和时尚的设计师,其实很少,香港有一个叫吴里璐的,我是非常想和她合作的,从《非常完美》到《一夜惊喜》,我都希望找她,但她太忙了,全中国又只有这么一个人,她是真正懂电影服装的。现在做时尚的人并不一定懂电影的时尚,电影的时尚是要为角色服务的,设计每场戏时,不光要考虑到颜色的搭配,还有质感、花色等细节的东西,这些都是会直接帮助角色讲故事,表达当时的心境。而很多做时尚的人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形式上的搭配,并不太会从故事和角色本身出发。国内电影很少能做到让服装为角色开口说话,仅仅处于让角色们穿漂亮衣服阶段。

这是很长的一条路,只能慢慢来。

上一篇:“泰国传奇”白龙王他是一部香港娱乐编年史 下一篇:致张太们 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