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共呜在歌唱中的妙用

时间:2022-09-18 03:43:56

摘要:人声的共鸣腔有许多,而鼻腔在歌唱中是最重要的,它同时具备高泛音、穿透力、振动感和持久力的特点,本文还介绍了鼻腔共鸣在歌唱中的用法。

关键词:鼻腔共鸣;特点;用法

各种乐器都有各自不同的发音体和共鸣腔体。发音体发出的声音叫做“基音”,基音是十分单薄无力的。它只有在各个共鸣腔体里得到共振,才能使声音扩大和美化。歌唱发声也是这个道理,从声带发出的基音是十分微弱的,必须通过人体部分腔体的共振,以增强声音中优美的泛音成份,使原来微弱的基音变得优美宏亮。这种基音在共鸣腔体内引起的共振作用,称为共鸣。人声的共鸣有感应振动共鸣和强迫振动共鸣。声带基音直接喷入各个共鸣腔产生的共鸣称感应共鸣。声带基音通过软骨、肌肉直接传递到各个共鸣腔产生的共鸣称强迫共鸣。

一、鼻腔共鸣的重要性

人声的共鸣腔体主要包括: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和“窦”等。在以上各共鸣腔体中,鼻腔在歌唱中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之所以说鼻腔共鸣在歌唱中的作用是最重要的,是因为鼻腔共鸣与声音、与音高、与音量、与音色、与吐字、与音区都有密切的关系。

鼻腔与口腔都是人体共鸣腔的一部分,鼻腔比口腔容量小,是一个细长的空间,口腔的容量比较大,张开来是个圆形空洞。鼻腔主要对高音区起共鸣作用,口腔主要对低音区起作用。根据不同的特点运用好共鸣腔,才能发挥最理想的效果。

从生理学角度看,鼻腔是口腔上方的细长腔体,如果能够同时运用好圆形而容量大的共鸣腔(口腔)与其上面的细长的共鸣腔(鼻腔),那就可以发出更加明亮,富有穿透力的声音,而且还能增加音量,扩展音域。

鼻腔共鸣是歌唱者的一种自我感觉,是一种鼻腔共鸣的波及面,是歌唱中最重要的一个共鸣体,是发声中的高音喇叭。它能使音色明快、柔和、铿锵有力、富有金属声,善于表现激昂的情绪。不但为男女高音部必用,中低音声部也离不开它。又因为它和口腔离得很近,所以不但可以对字和语言迅速进行加工,而且可以弥补口腔共鸣的不足,美化音色,使语言和声音能较快地统一起来,为演唱中的“字正腔圆”创造了条件。

我们强调鼻腔共鸣的重要性,但重要并不等于唯一,只用鼻腔共鸣来唱歌那是鼻音,鼻腔共鸣和鼻音是有区别的。因为鼻腔的共鸣现象是:音波随一部分气流通过鼻腔推射到体外,靠前发出声音,向前齿的上方发出声音,即口鼻同时打开,这是运用鼻腔共鸣的重要因素。而鼻音的现象则是:由于软颚下降,隔断了口鼻腔之间的通道,音波被全部堵塞在鼻中,声音闷在口腔后面,像咽下去似的,推射不出来,鼻腔就不可能发挥其共鸣作用。两者在客观听觉上和主观感觉上是完全能区别出来的。从客观听觉上相比,前者明亮、流畅,后者闷暗、堵塞。从主观感觉上相比,前者贯通、自如,后者憋气、淤阻。这就是鼻腔共鸣与鼻音的根本区别。当然,有些歌唱者能巧妙地使用部分轻微的鼻音,也能产生一种特殊的音质效果。

二、鼻腔共鸣的四个特点

凡获得正确的鼻腔共鸣的声音,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特点,即:高泛音、穿透力、振动感和持久力。

声音进入鼻腔共鸣后,会产生一种频率很高的泛音。这种高泛音很像尖锐的哨声,否则说明你没有获得充分的鼻腔共鸣。凡是鼻腔共鸣很充分的人,高泛音都是很明显的,不但别人听得见,而且歌唱者本人也是可以清楚地听见。

鼻腔共鸣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众所周知,声音大并不一定传得远,只有获得鼻腔共鸣的声音才有穿透力,才能传得远。它要求在高、中、低三个音区,唱任何一个字和任何一个音时,都要把声音的共鸣焦点集中起来,而这种凝聚力的声音具有强烈的致远性。

获得鼻腔共鸣的另一个特点是,歌唱者本人在面部有一种轻微的振动感,觉得声音是高高的挂在头上的。上腭和面颊处有振动引起的麻木感。应该说这正是发声方法良好的歌唱者一种必然的感觉和反应,或者说是一种好的方法的结果。

最后一个特点就是持久力强,凡是正确的发声方法,总是低消耗,高效率的。有人将此比喻为“本钱”和“利息”。过分地使用嗓子,只能使本钱愈来愈少,而充分利用鼻腔共鸣,就可以节省嗓子的本钱,利用共鸣的利息来歌唱,并以此增强声音的持久力,永葆嗓音的青春。持久力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唱较长时间也不会觉得很累。其二,是歌者寿命也长,甚至唱到晚年,还保持声音的年轻。

正确的鼻腔共鸣感觉是:以把喉头完全打开为前提,以横膈膜的深呼吸为基础,以口盖的充分提起为关键的。没有横膈膜的深呼吸,喉头就不可能真正打开,即使是打开,也仅是外表张开,里面尚未真正张开,口盖也不能提起,口盖没有提起,喉头也就没有张开。在以模膈膜的深呼吸为基础的先决条件下,口盖是至关重要的。口盖分软口盖和硬口盖两部分。声音贴着咽腔向上传时,一部分声音从鼻咽口进入鼻腔,形成了鼻腔共鸣,另一部分声音射向口盖,在口盖中产生共鸣焦点。低音时,这个焦点在硬口盖处,随着音高上升,共鸣焦点向软口盖后面渐移,共鸣就进入了软口盖下面的空间。鼻咽腔就会形成明亮的共鸣焦点,同时向前反射。笔者认为这种反射十分重要。除了低音向硬口盖,或者说向上牙直射外,所有相对的高音都是向前反射,这样才能产生高位置和靠前的声音。这也是符合力学原理的,正像我们扔东西一样,近距离时只需借助手腕直接向前扔去,若要向远处扔,甚至向更远的地方扔,手臂就要逐渐收回到脑后(甚至将手臂伸直),再扔向远方。总之,声音最终要归向前方,有些歌唱者仅知道高音要靠后,靠后不是目的,靠后就停在后面就不对了,最终要将声音向前送出去,才是我们的目的。

三、获取鼻腔共鸣的辅助方法

如何获取正确的鼻腔共鸣呢?除了上述有关方面外,笔者从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种辅助方法:

多做“哼鸣”练习。要想求得高位置和靠前的声音,要多练哼鸣,但必需是提起口盖,打开喉头和良好的呼吸支持为前提,把声音分两股。分别送到了口腔和鼻腔,哼的感觉对了,鼻腔和头部就会有一种晕乎乎的麻木感,带出来的声音就会比较通畅,靠前,这种练习最好放在其它发声练习之前,以便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为此,我建议利用辅音的办法,帮助寻找鼻腔共鸣,即用辅音“m、n”,带出元音“a、e、i、0、u、u”来进行练习。

多用下行音阶练唱。这是为了更好地领会鼻腔共鸣,因为起唱的音较高,必须用鼻腔共鸣的高音,保持其高位置,继续往下唱,就可能训练出、运用好统一的鼻腔共鸣。

用“Lu、Lu”音向前方发音。凡没受过正规训练的人,多用喉头共鸣,他们只会将声音闷在喉头里,不会用向前方流出的发声来唱。学习前方发声,没有比Lu音、1u音的发音更为有效的了。这是因为u、n两个母音属软起首,发此音时,喉头很难硬起来,同时“l”音的动力在于舌尖,声音集中在前方,也有利于喉头的放松。同时,不用鼻腔共鸣也是很难发出来的,只有同时用舌尖、牙齿、嘴唇的前方发音,才能发出圆润的好声音。

上一篇:龙文化在中西方的不同影响 下一篇:漫谈赣南客家灯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