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服务外包业核心竞争力打造的路径思考

时间:2022-09-18 03:42:45

宁波服务外包业核心竞争力打造的路径思考

摘要:作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二线城市,宁波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服务外包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应当从宁波自身的产业基础、产业发展战略、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商务环境等方面出发,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特色的路径。

关键词:宁波 服务外包 核心竞争力 路径

一、服务外包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目前,对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主要是参考Hamel和Prahalad的观点,他们在《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1990)一文中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标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价值性。这种能力首先能很好地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如:能显著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增加顾客的效用,从而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2、稀缺性。这种能力必须是稀缺的,只有少数的企业拥有它。3、不可替代性。竞争对手无法通过其他能力来替代它,它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难以模仿性。核心竞争力还必须是企业所特有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也就是说它不像材料、机器设备那样能在市场上购买到,而是难以转移或复制。这种难以模仿的能力能为企业带来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

目前,国内外学者专家从发包方角度对服务外包的动因分析,得出的基本一致的结论是,服务的主要动因是:利用外部资源和能力降低成本;集中主要资源与能力于产业核心环节以进行更大比较优势的价值创造活动;充分利用外部专业化资源和能力的比较优势来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从核心竞争力的一般评价标准出发,综合服务外包的特点,从承接服务外包方角度,可以认为一定区域或城市的服务外包产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1、人力资源;2、服务业基础、特色及发展水平;3、服务技术与制度创新;4、商业环境与相关支持。人力资源方面:主要是指能高质量完成服务包外包业务同时又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高素质人才,这是影响服务外包产业核心竞争力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服务业基础和水平是保障承接服务外包质量的经济基础,服务业的特色则是相对竞争对手而言形成独特优势的重要因素;服务技术与制度创新是确保竞争力持续提升与不断满足业务发展要求的保障;商业环境与相关支持是形成服务外包核心竞争的外部支持与强化因素,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增进外包双方交流沟通效率和提升相互信任商业文化因素,保障各方利益和服务质量政策制度与法律因素(如包业别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能降低交易成本政策措施与相关支持(如:市场效率、基础设施保障、优惠政策、金融与信息支持)等。

二、宁波服务外包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宁波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

服务外包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猛。特别是宁波开发区,平均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承接境外服务外包发包来源已突破100个国家和地区。早在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宁波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已经明确了宁波服务外包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2011年制定的《宁波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更是强调,做大做强服务外包产业,打造享誉国内外的“宁波服务”品牌,将宁波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服务外包强市。宁波编制了全国第一份城市服务外包产业研究发展规划,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城市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政府服务外包暂行办法》。

目前服务外包主要业务函盖这些领域:软件技术服务、工业设计、物流、人力资源服务、动漫等。在软件服务外包方面,宁波依托先进的制造业优势,在软件研发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条件。

软件服务外包方面。软件产业以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生产为主。现有宁波嵌入式软件产业园、宁波国际软件园、宁波软件产业园。例如,上海晨峰软件公司设在宁波的4家分公司,分别从事对日软件外包、嵌入式软件研发等业务;宁波信雅达软件公司与日本IBM、NEC等公司开展软件外包业务,还有美国盛世信息服务集团与宁波易科公司就软件外包业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方面的软件服务外包在国内享有一定的声誉,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在物流业务外包方面,宁波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近些年来持续保持大陆沿海港口第二位,在物流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条件,为发展物流外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创意产业外包发展上,宁波市正成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后起之秀。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集动漫创意、设计、后期制作、发行等一条龙的动漫产业链。宁波水木动画公司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国家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基地”;2009年年底,全球娱乐业巨头迪士尼在宁波成立分公司,成为在美国本土以外首个网络动漫制作基地。

(二)宁波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服务外包在得到宁波市政府和产业界的大力支持后,发展速度在全国二线城市中居于前列,但与服务外包的示范城市和全国基地城市相比较仍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

一是,服务外包企业总体规模较小,领军企业和先进的外资服务外包企业,相对缺乏,服务外包产业集聚还没有真正形成。尽管到2014年外经贸局的统计中,截至2014年8月服务外包企业总数达到1002家,从业人员3.9万人。但大多数都规模较小,有国际服务外包资质的更是不多。二是,制造业全国领先城市的惯性某种程度抑制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程。尽管市政府早已强调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是未来战略重点,但由于起步晚,制造业转型的难度大,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一线外包城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三是,宁波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各方面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展开。宁波港口物流在全国的优势,生产业发展所具有的强大制造业基础,以及处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发达城市之间独特的区位优势等,这些方面的潜在优势还没有形成转化为服务外包的竞争优势。四是,服务外包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相对缺乏。虽然宁波市政府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工作较为重视,并与杭州、上海等地重点院校建立了较为密切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宁波市本身的高等教育在同类城市中也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但与服务外包一线城市相比,服务外包人才的供给培养相对较弱。

三、宁波服务外包业核心竞争力打造的路径选择

服务外包核心竞争力打造的路径选择,简言之,即为了形成并不断强化服务外包核心竞争力,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科学路线和有效发展轨道、途径,并采取什么的推进和保障措施。具体地,即从什么样的基础出发,经过怎么样的时空规划和安排,通过怎样的措施实施与保障,不断整合和优化影响服务外包核心竞争力诸因素,进而形成和增强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为此,宁波服务外包核心竞争力打造的路径选择,应当从服务外包核心竞争影响因素的一般性理论分析出发,结合宁波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以及相应的资源和能力禀赋,作出如下思考:

(一)服务外包核心竞争力形成基础的建设路径

一是加快推进宁波产业转型步伐,充分利用宁波良好的经济基础、充裕的民间资本,引导资本、技术和各种经济力量进入服务外包领域,迅速壮大服务外包的规模;二是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或搭建有效平台,有效整合宁波现代服务业资源和服务外包力量,为培植领军型服务外包企业创造条件;三是充分发挥几大园区的产业集聚功能,积极推进具有宁波特色服务外包集聚区的形成;四是继续发挥宁波特色的“企业+高校+政府+中介机制”协同培训人才机制的良好作用,通过内培和外引的主动方式,迅速积聚和壮大宁波服务外包的人力资本。

(二)服务外包核心竞争力形成标志――宁波服务外包品牌的打造路径

从宁波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出发,通过引进与培植相结合,实施跨跃式发展,争取早日建成国家级的服务外包基地和具有较大国内影响力的产业品牌。一方面充分利用宁波港口物流优势,以及有强大制造业作依托的生产服务业,加快推进业务流程外包(BPO)步伐,完全有可能在相应领域迅速形成宁波品牌,并在同类城市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另一方面,加快先进服务外包资本的引进工作,不仅通过强化与杭州、上海等服务外包基地分工协作,错位竞争,迅速提升自己的服务外包实力和竞争力,同时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本优势和基础建设、交通通讯优势,继续保持与印度、美国、日本等服务外包跨国公司的合作,积极引进发达服务外包跨国公司,并在参与分工和积极合作中,高起点地培养自身的服务外包品牌。

(三)服务外包核心竞争力持续强化的保障途径

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促进服务外包的商业环境建设,健全服务外包双方的利益保障机制(如: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外包合约执行的法律法规等),进而增强宁波对服务外包资本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服务技术创新的鼓励和支持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度创新。通过不断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及紧跟国际服务业产业转型与更新的步伐,确保服务外包核心竞争力的持续保持与不断强化。■

参考文献:

[1]陈丹.我国跨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路径研究.商业经济研究 2013(28):106―107

[2]赵晶,王根蓓,王惠敏. 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竞争力对离岸发包方需求决策的影响――基于中国14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2011(10):66―68

[3]刘艳.发展中国家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基于26个主要接包国的面板数据研究.经济经纬 2010(1):42―44

[4]于刃刚,李竹兵.提升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力之对策.经济与管理2009(5):89―91

[5]邵金菊,姜丽花,刘冬林.服务外包:经济效应和影响因素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202―203

〔本文是宁波社科规划项目:“宁波服务外包产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路径与对策研究[G13-GJ04]、宁波市科技局软课题《云时代背景下宁波服务外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基于创新驱动的视角》(2013A10030),以及宁波市教育局课题《宁波服务外包园区竞争优势培育的创新路径与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冬林,1966年生,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世界经济。樊丽淑,1963年生,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管理)

上一篇:你的接盘经验如何? 下一篇: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