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过度反应,你有吗

时间:2022-09-18 03:22:03

一、对孩子顶嘴的过度反应

[案例]小兰,13岁,一天做完作业后,她打开电脑玩游戏,爸爸回家看见了,强行拔掉电线插头,并教训小兰:“作业不做,电脑游戏有什么好玩的?”小兰平时口齿伶俐,当即反驳:“你怎么知道我没做作业?”爸爸说:“我看玩游戏就知道你没做!”小兰把作业递给爸爸看:“这作业不是我做的,还是你做的吗?”爸爸一时语塞。小兰又进一步反攻:“你说电脑游戏不好,可是你经常玩到深夜。只许你玩,就不许我玩。”爸爸再也无法忍耐,打了小兰一巴掌。他坐在那儿晕了半天,心想这个女儿现在这样顶嘴,长大后更不得了,我怎么生了这么个不孝的女儿,一定要把她打下去,把她的嚣张气焰压下去,还要这个不孝的女儿管老爸。

[点评]孩子顶嘴,看起来有点狂妄竟敢教训老爸。爸爸觉得女儿现在就这么无礼、不孝,将来更不得了。其实,爸爸要换个角度思考,女儿反驳有理有力,这说明她才思敏捷;女儿指出爸爸的缺点,让爸爸觉得丢了面子。换个角度来看,小孩指出大人的缺点有利于大人提高素质完善自我,家长可以以积极的正面形象来引导孩子,如果大人管不住自己,在管教孩子时威信就会丧失。

二、对孩子与异往的过度反应

[案例]岚岚,初三女生,在班上担任文娱委员。班上举办元旦联欢会,她和班长俊晖被推选为主持人。一天,俊晖打电话去岚岚家商讨元旦联欢会有关事宜,电话先是岚岚妈妈接的。等岚岚接完电话后,妈妈满脸疑惑地探问她,妈妈还没头没脑说:“初三学习任务紧,不能谈恋爱。”岚岚不满地说:“谁谈恋爱了?”妈妈生气说:“还说没有,人家男生电话都打到家里来了。”岚岚摔门而去。第二天妈妈说还要去学校找俊晖谈谈。

[点评]青春期男女正常交往应鼓励,家长不要以老眼光来看问题,正常交往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要把正常交往与早恋区别开来,不要把正常交往误作早恋,仅凭打一次电话就认为孩子早恋是站不住脚的。家长要理智全面了解情况后再作判断,孩子早恋会出现一些迹象,如爱打扮、回家迟、心神不定,勤上网等。即使孩子早恋,也没什么大不了,不要围追堵截,而要有效疏导,逆反期越堵越旺。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尊重孩子的人格,这是成功疏导的前提。

三、对孩子上网的过度反应

[案例]志明的外甥上大学因网络成瘾多门功课亮红灯,被学校劝其退学。志明怕读初中的儿子上网成瘾,把家里电脑锁起来了。一天,班上要举行一场辩论赛,儿子要查资料,志明不许,说那是借口。儿子只好到网吧上网。

[点评]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网络成瘾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家长不能因噎废食,信息时代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谈网色变,一味拒网,只会让孩子与时代落伍,越禁越容易产生负效应,孩子可能玩得更多。上网查资料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家长不放心可以陪同孩子查资料,也可以限制其上网时间。

四、对名校的过度反应

[案例]王丽的女儿读初三时在班上是前十名,成绩不错,但也不是特别优秀。按这样的成绩,女儿不能考上当地最有名气的高中,只能上二流的重点高中。王丽很不甘心,在她看来,进了那所名校等于进了保险箱,她找关系让女儿不参加中考以“休学”的名义再读一年初三,女儿没有让她失望,考上了那所名校。可是进了那所名校,女儿感到压力很大,成绩靠后,学习没信心。

[点评]很多家长都有一种“名校情结”,认为只要考进了重点高中就等于跨进了重点大学的大门。其实,名校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对于案例中王丽的女儿,智力并不是很突出,只是靠复读一年才考上,如果在其他高中,她会成绩突出,也会得到老师与同学的青睐,越学越有兴趣。名校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最好的。

五、对孩子与“差生”交友的过度反应

[案例]建国的儿子佳佳成绩不错,正在读初中二年级,经常和同学小伟在一起踢球,两人关系不错。建国了解到小伟成绩差还好斗,喜欢上网,他担心儿子跟着小伟学坏,不许儿子和小伟来往。一次,他发现儿子和小伟又在一起踢球,便当场训斥儿子:“要和好学生玩,和差生玩有什么意思?”他把佳佳拉回家,从此两个孩子的友谊破裂了。

[点评]交友不能以成绩作为判断标准,择友应该是孩子的事,孩子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大人可能以成绩作为标准,孩子可能以快乐作为标准,择友孩子应有自己的主动权,大人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强迫孩子听从自己的旨意。与“差生”交往,家长担心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因此而禁止孩子与他往来,一个人需要多种多样的朋友,这样可以开阔视野,丰富个性,增加阅历。是否学坏,自己的孩子才是内因。孩子有没有学坏,要看事实。孩子可能学坏,但另一方面孩子可能帮助朋友改正缺点,在助人中获得快乐,也能实现自我提升,还能锻炼孩子的自制力。

上一篇:你的追随我的梦 下一篇:缺点等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