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教与学的关系,让阅读回归本位

时间:2022-09-18 03:03:58

厘清教与学的关系,让阅读回归本位

摘 要: 阅读是语文学习和学生语文能力素养提升的最有效方式。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构成元素。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准确定位教师、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在阅读中获得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精准定位 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并明确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但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地位存在没有彻底践行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的问题分析

历史是具有连续性的,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会受到以往教学方法的影响,在传统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传统阅读教学流弊影响。

传统阅读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读、学生记;老师是课堂的中心,阅读教学就剩教学,学生没有自主阅读、个性阅读,也很难有自己的思考和个性发现与获得。因此,传统的高分低能比较普遍。现在我们虽然努力改变这一现象,着力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主体性的发挥,但是中考指挥棒仍在,考取理想高级中学还是分数说了算。传统的阅读教学的夯实基础、提升方法、学生阅读信息的辨别筛选、分析概括能阅读能力应付考试的市场还存在,因而,有些老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还是唱主角,注重考试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2.阅读教学过分追求人文。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重视工具性,夯实学生语言基础是必要的,挖掘阅读教材的人文思想也是必需的。但是,一些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不关注学情,不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让他们探讨教材的人文性,合作探究文章思想方面的价值。于是,阅读教学难以体现汉语言的本质上的优势,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感、语言表达和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如朱自清《春》的学习中,景物特点和方法,语言准确、生动运用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应是学习的重点,如过分在作品主题、情感之处探讨,这样,学生难有切实可行的语言、句式和写作手法的训练与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提高便是空中楼阁。

可见,如何处理语文学习中师生关系和教与学的地位,如何让教学活动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是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素养提升不能绕开的问题,必须准确定位与和谐处理。

二、阅读教学角色定位再思考

阅读与阅读教学的目标应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听和读)与表达能力(说和写),在这些能力获得提升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单调、封闭性,限制了学生主动阅读和能力的提升,必需对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阅读行为精准定位再思考。

1.遵循规律,让主体能动起来。

阅读应该是学生有兴趣地进行搜集和处理信息的阅读,通过阅读内容认识世界的阅读,可在体会与思考中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阅读。因此,阅读应该是学生个人学习提高的阅读,是老师的阅读体验与讲解不能替代的,教师也不应是解析者与权威意见的传声筒。当然,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需要老师培养,需要激起他们的思考渴望,需要引导他们正确而有方向地阅读,让他们主动积极地思维、理解和体验,在情感活动中获得感悟与启迪。如《孔乙己》学习中,老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在小说阅读中应该注意人物把握、情节梳理、环境烘托的作用;其次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让他们说说孔乙己是什么样的人,酒店里其他的人对孔乙己有什么样的情感;再次可以让学生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分析一些比较有深意的句子,如“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大约的确”,不是矛盾吗,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样,将阅读交给学生,老师注重方向的把握即可。

可见,学生如能够进入作品、体会作者创作及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倾向展开阅读分析,就能够获得一些属于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就会有意识地进行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从而取得个性化的阅读收获。

2.抛弃功利,让阅读轻松起来。

阅读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语文知识、能力和素养品质的提升,获得新的思考和发现。但是阅读教学以训练学生阅读考试的能力为重,带有明显且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如将精美经典的文章肢解,围绕中考阅读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结合内容探究进行教学,让学生的阅读变成做题技巧和能力的训练。如《海燕》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一起研究探讨“海燕”的艺术形象很有必要,但是有些老师会不顾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而让他们记住形象分析的作答方法,甚至给出公式、套路让学生在以后的阅读分析中套用,如此,学生不可能在阅读中获得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多是功利性的答题方法。如此的阅读学生易厌倦,也限制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

阅读是学生与作者、作品思想、情感和心灵的交流,老师要注意和谐课堂的创设,师生平等地构建,引导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情感,组织他们进行阅读和思考,这样,阅读就会轻松起来,学生也能在感性体验中获得分析概括与鉴赏评价能力的提升。如在《变色龙》教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感受作者创作的情感,联系生活中的人与事想想“变色龙”,然后带着“‘变色龙’是谁,他是怎么变的,为什么会变”等问题展开阅读。学生就能够自主进入阅读情境,引感共鸣,能够主动获得相关信息、思路、观点态度,注意作品的语言、写作技法,等等。这样轻松的阅读反而能够让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

总之,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观念并付诸实施,勇于创设情境、改变教法,跳出教学为考试服务的误区,让阅读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课堂,成为学生个性阅读和阅读体验与收获展示的课堂。如此,语文课堂才有语文味,阅读才能理性回归。

参考文献:

[1]张艳辉.厘清教与学关系,凸显教学实效性――浅谈处理好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几种关系[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11).

[2]陆翠玲.回归课堂阅读本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现代语文,2013(05).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刍议 下一篇:如何让文章明眸善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