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时间:2022-09-18 02:34:50

中小城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摘 要 以河北省衡水市为例,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20%的学校没有开展任何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分已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率低、程度较浅、师资力量薄弱、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不明确、主管部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 衡水市 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4.085

Abstract Take Hengshui City,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statu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the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20% of the school did not carry out any form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ome have been carried out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lative lag, mainly exist i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the penetration degree is low, shallow, weak teach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not clear, Department of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eriously lack of problems.

Key words Hengshui Cit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相对于欧美地区发展比较完善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无到有,发展迅速,特别是随着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2012)等系列文件的下发,全国各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普遍发展,但与此同时,存在一个明显的弊端,即地域发展不平衡,一线、二线城市、沿海城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速度快且较为完善,而西部地区、中小城市以及县级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滞后甚至还没有起步。因此,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小城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一步为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供数据参考,为教育决策部门制定更加符合实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以河北省衡水市为例,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衡水市20所中小学为研究对象,包括9所中学和11所小学,分别对各学校主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或心理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辅之以个人深度访谈。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共18道题,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开展状况、学校管理情况、师资情况、开展形式、政府及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等方面。

为使研究更为深入,本研究还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措施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方面进行了深度访谈。

2 研究结果

2.1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现状

根据调查结果, 9所中学均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1所小学中只有7所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由表1可以看出,整体上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现状优于小学。具体来说:在规章制度方面,9所中学都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其中5所制度较为详细,11所小学中只有6所建立了较为笼统的规章制度,而其它5所则没有任何形式的规章制度;在隶属部门方面,只有1所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为独立设置,不隶属于任何部门,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7所小学中,无独立设置,均隶属于德育处或教导处;在主题会议开展方面,有7所中学开展的年度主题会议次数在1-5次,有4所小学没有相关主题会议;在教研活动计划方面,3所中学和9所小学都没有相应的教研活动计划。

2.2 主管部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从整体来看,上级主管部门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优于小学,具体表现在:在下拨经费方面,9所中学中有2所中学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下拨经费,11所小学均没有专项经费;在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评价方面,主管部门对所有中学均有效果评价,小学中5所学校无效果评价;在专职教师编制方面,9所中学中有5所中学有专职教师的编制,11所小学均没有专职教师编制。

2.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由表3中可以看出,9所中学中全部都采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形式,其中还有6所中学采用心理咨询的形式并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5所中学采用心理信箱的形式, 7所中学的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分别心理辅导。11所小学中有4所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 5所小学开展专家讲座,7所小学中班主任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小学中没有学校进行心理卫生的宣传也没开展心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2.4 师资情况

由表4中可以看出,在岗位设置方面,9所中学中只有3所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11所小学中有7所小学有兼职的心理健康教师,4所小学没有配备心理教师;在心理教师的学历方面,9所中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11所小学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均为本科学历;在教师所学专业方面,只有3所中学的教师专业为心理学,其它心理教师都是非心理学专业。

3 讨论

根据随机抽取的20所中小学的调查结果,其中9所中学均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教育,11所小学中只有7所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无论从普及程度还是教学管理、师资力量、教育形式、上级部门的重视程度,中学均明显优于小学。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中小学各级领导普遍存在这样的认识:小学生处于学龄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思想意识较为单纯,存在心理困惑相对较少;而中学生正处于动荡的青春期,社会接触范围日益扩大,内心冲突频繁,加之这个时期学业压力骤然增大,极易使学生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为关注。

整体来看,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均存在以下问题:

3.1 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率较低

为进一步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应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尽管如此,在本次调查的20所中小学中,仍有20%的学校没有开展任何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即使是已经开设的学校中,也并不是面向全体学生。调查的9所中学中,虽然均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大部分中学仅对低年级(初一或高一)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11所小学中,64%的学校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存在年级限制,一般仅有2-5年级开设此课程,高低年级的心理健康课程被取消。

3.2 心理健康教育程度较浅

从调查和访谈的结果看,学校所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程度较浅,存在教育形式单一化,教育形式化,管理无序化等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化。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存在差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以心理健康课程为主,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以班主任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为主。本次调查的20所中小学中,只有2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多样,不仅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还开展了心理信箱、心理剧、专家讲座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学习和成长。比较而言,其他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的学校,降低了中小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处理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达不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预期效果。

教育工作形式化。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配备了心理健康教师,设置了心理咨询与辅导室,但是远没有达到客观需要的要求。如,课堂被其它学科课程占据的情况时有发生;心理健康教师大部分为非专业的兼职教师;调查的20所学校中6所学校虽然配备了心理咨询室,但设施不完善,利用率较低,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事实上,对于这些学校而言,最终目的并非是使学生受益,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评比、达标等活动而开展一些名不符实、甚至虚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无序化。本次调查中,75%的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但规章制度较为笼统,缺乏系统的计划、安排、检查与评估,呈现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无序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数学校并没有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未充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调查的20所学校中,仅有2所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下拨了专项资金。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要素就无法落到实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软硬件设备均不齐全,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单一,不能达到心育的预期效果。

3.3 师资力量薄弱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支数量充足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但衡水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一个关键性问题,即心理健康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低,专业素质普遍不高。

从量上看,心理健康教师尤其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严重缺乏。本次调查的20所学校中,仅有3所学校配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其中,有1所学校配备了2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其余2所学校各配备了1名。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6000名至7500名中小学生至少需要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以此为标准,中学一般每校需要1~3名心理学教师,小学一般每校需要1~2名心理学教师,而衡水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比例远远难以达到此要求。

从质上看,很多心理健康教师未经过专业训练,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化程度低。一方面,衡水市仅有20%的中小学设有心理健康教师的编制,由于心理教师的编制无法落实,使得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无法到中小学任教。另一方面,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够重视,对教师的任用存在误区,误认为任何一名教师都可以兼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调查的20所中小学中17所学校都是非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

3.4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不明确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存在很大的区别:从具体的培养目标上看,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防治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而德育则是针对学生的政治观点、态度、方向以及道德规范等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教育方式上看,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倾听诉说、咨询、讲座等手段帮助学生增强心理健康的理念和技巧。而德育采用灌输、模仿和规范的方法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模糊不清,使得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学科化、片面化、形式化和孤立化的倾向。

20所中小学中,有16所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其中,又有13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隶属于德育处管理。学校易于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偏重于德育教育。并且担当学校兼职的心理老师一般为政治老师或班主任,他们长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而且不具备专业的心理知识,往往把情绪、性格等心理问题归结为德育问题,用德育目标来教育、要求学生,用实施德育的方式取代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出现德育化的倾向。

3.5 主管部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从调查结果来看,衡水市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并不健全。如对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缺乏有效监督,致使教育主管部门无法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进行客观、有效地评估,致使很多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从而出现了各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的现象。

项目来源:衡水学院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中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课题编号:jg2014053)

上一篇:浅探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圣经》文化 下一篇:孤独症儿童认知训练研究: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