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完善综合养老模式

时间:2022-09-18 12:41:02

推广完善综合养老模式

摘 要:老年人口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无论是在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还是在个人的物质、精神生活方面,都是掌握资源最少、选择能力最差、面临问题最多的“压人口群体”。当前家庭养老模式下,子女的养老压力极大。因此,社区养老这种模式逐渐被提出。无论是何种模式,如何编制一张完善的、覆盖面广的社会救助网,让全社会的老人都能老有所依,获得应有的照顾,保障基本生活,这一点更为重要,也更应得到我们的关注。

关键词:失独家庭;社会养老;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救助

一、问题引入

中国有这样一群父母,被称为“失独者”。年轻时,他们响应政府关于计划生育的号召“只生一个好”。但人过中年,已无法生育的时候,孩子却因为各种原因意外死亡。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的号召,但却无奈遇到老年丧子这一人生之大不幸。有专家推算,中国1975年到2010年出生的2.18亿独生子女中,有超过1000万会在25岁之前死亡,从而造成2000多万名失独父母。这一群体正以每年新增7.6万名的速度日趋庞大[1]。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儿防老”的思想根深蒂固,失去子女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们将承受生活、精神上的双重打击。随着劳动能力逐渐丧失,他们的养老问题成为最严重的问题。家庭养老模式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适用,社会养老模式是否可行?

养老机构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般情况下不接收失独老人,或者至少需要有二至三位亲戚签字担保才可以安排入住。养老院担忧如果老人身体出现问题,或者神志不清了,该怎么办?谁来支付老人的医疗费?2007年,人口计生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符合相应条件的,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和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不过,这样的补助,对于失独家庭而言,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更重要的是,他们缺少的是情感的抚慰。

二、相关概念

失独家庭,即为这样的一些家庭,他们年龄大都在50开外,疾病或意外却让他们遭遇独子夭折的厄运。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他们作为空巢家庭的一部分,比起其他的空巢家庭需要的照顾更多,但得到的关怀却很少。

社区养老,也被称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养老,所需要的养老服务由社会提供的养老模式。在这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可以在家享受各种照顾,而且照顾细致入微,更加重视老年人的心理抚慰,重视对老年人精神方面的照顾。

三、供求分析

1、社会养老公信力低

社会养老公信力如何?有多少老年人希望将来在养老院养老呢?公益类型的养老院在运作过程中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人员压力,而且养老院自身有着较高入住标准,需要确保能联系到其子女。老年人在养老院的生活空虚,生活质量不高,商业类型的养老院则资费标准较高。更何况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养老,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压力更加沉重。

2、家庭养老负担沉重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但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4-2-1’家庭结构日益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结构变化使其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2]家庭结构的日益缩小,让居家养老对于普通家庭都已有一定的负担。更何况,对于失独家庭,由于独生子女的丧生,老年人很难得到贴心的照顾。所以,家庭养老负担太过沉重。

3、社区养老需求分析

(1)生活照顾需求。进入老年阶段后,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衰退。据研究显示,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减退在80岁之前是较平滑的,80岁之后则有较快的下滑。[3]重体力活、日常照顾、家庭维护是当前老年人需求最高的几项生活照顾需求。而这些需求在社区养老模式下都可以得到较好的满足。

(2)医疗照顾需求。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对医疗照顾方面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数据表明,老年人对身体检查、健康讲座、康复治疗方面的需求较大,希望能通过健康咨询和较为定期的身体检查来预防疾病。社区养老模式下,社区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为辖区内的老年人开展健康讲座、义诊等服务,让老年人减少健康方面的后顾之忧。

(3)休闲娱乐需求。随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都在下降,适当的社区活动能让他们保持体力,维持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老年人在社区娱乐过程中得到更多精神抚慰,与其他老年人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得到极大的充实。

社区养老应该如何落实?在之前,笔者曾走访社区了解社区养老情况,这些社区首先建立社区老人档案,之后根据老人家庭情况,分等级(100元、200元、300元)为他们提供不同的服务,这些服务包括生活照顾、家庭服务、娱乐服务等,还会提供午餐、晚餐,方便老人,并带去健康合理的饮食。由此来看,社区养老可以有效落实。

四、措施建议

1、构建多元化养老体系

正如张翼教授在“2013年《社会蓝皮书》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上所说:中国未来老年人养老单纯依靠家庭养老的局面势必会被打破,但是依靠家庭养老的格局是不会打破的,所以社会养老的支持必须要增加上来。因此,笔者认为,重要的是形成一张覆盖面更广的养老救助网:商业养老模式为前沿,让那些经济条件允许并且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选择适合自己的宽松舒适的养老模式,享受自身的老年生活;以家庭养老为基础,让那些尚有自理能力、并且能够得到子女较好照顾的老年人在家庭养老;以社区养老为辅助,政府出资,购买服务,让那些并没有完全丧失自理能力,又不愿进入福利院的老年人在家接受照顾;以社会养老为补充,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建立这样一张全方位、立体化、多层面的养老救助网,从而让全体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张养老救助网的最终将向着高级化的方向发展――流入对底层的老年人数量将越来越少,处于最高层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大,这才表明一种社会的进步,只有当最后一个层次社会救质的“社会养老模式”最终消失,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才算是得到真正解决。

2、完善立法

众所周知,社会救助法早在2005年就已开始着手起草,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救助法都无法出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说:“‘社会救助’是一个专有名词,多用于社会政策、社会保障领域。就其定义而言,社会救助就是国家通过立法对生活有困难的低收入群体实施的旨在帮助他们达到最起码的生活水准的社会保障制度。”而由于这个词义的广泛性,人们经常会将其理解为政府责任。另一方面,在机构确立、资金来源、责任确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矛盾。社区养老在这三方面应该重视社会的作用,而不仅仅将其作为政府责任,政府应该注重吸引社会力量,在加大政府投资的力度的同时,引导社会慈善事业关注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立专项基金,购买专项服务,从而确保对老年人的照顾能够细致全面。

3、填补养老空账

填补养老金中的空账,以防将来养老问题日益扩大。除了养老保险,还应重视社会商业保险的作用,引入商业保险,从而让那些有经济条件的老年人生活更加舒心,减少社会在养老方面的压力。(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参考文献:

[1] 数据来源于卫生部出版的《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2] 引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3] .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运营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0.

上一篇:独立学院中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岗前培训实践... 下一篇: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推动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