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时间:2022-09-18 12:31:07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一、无效环节表现

(一)教学方法老套,学生缺乏兴趣

高考的压力是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教师们为了节省时间还是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历史情感的培养。这样的课堂必然沉闷无趣,加之有些内容较难理解,自然会使学生会产生畏难、厌学的情绪。这种缺乏思考带有功利性的教学致使许多高中生不明白学习历史的真谛,在不喜欢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痛苦学习。

(二)教师越俎代庖,学生主体地位弱化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主宰着具体的课堂教学,把学生思维模式严密定格在教师预设的框架内。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面面俱到,无所不讲,但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交互性,使得学生成为百分之百的观众。另一方面,每节课的活动程序都是在教师的严密控制下按部就班地进行,这是一个完全“受制于人”的学习活动,毫无自主性可言,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不科学,学习效率低下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许多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采用了多种讨论互动方式,然而,课堂气氛是活跃起来了,却忽视了学习内容,空有其表。一些教师在采用视频教学手段时,课前引入不够,课后思考引导不足,导致授课变成了纯娱乐性,使得学生的兴致很高而学习效率十分低下。有些教师为了情境教学而盲目一味追求情境,忽视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的和谐统一,忽视了学生的学龄阶段特征。如高一学生思维比较具体,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创设情境时间过长容易造成分心,这些都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对于讨论议题和互动内容的设置也不够科学合理,由原来的“专制型”变成“放任式”,一味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缺乏适当的、有效的、充分的讲解点拨,使讨论流于形式。

二、产生无效环节的原因

(一)学生缺乏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在要素。而缺乏兴趣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历史学习产生厌倦感。大多数学生表示对历史很感兴趣但却不喜欢上历史课,对历史的学习仍然是以死记硬背为主,历史教育的本质意义被忽视。高中历史是一门很严肃的学科,内容复杂、知识琐碎,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负担稍重,而且学习过程中更注重专题研究和学习方法,这使得历史成绩不易迅速提高。这些都挫伤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认为学习历史这项科目是最没有应用意义的。

(二)教师尚未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其考核评价标准,使广大师生在新课程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使富有活力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流于形式。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试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尽可能多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纯理论知识的讲授导致课堂内容死板缺乏张力,忽视了启发性教学的本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历史知识,并不加以理解,且盲目记忆,缺乏思索。这样的教学不可能获得好的效果,更谈不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历史教师自身的历史素养不高

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育目标,特别是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开展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优化教学设计思路,展现教学的艺术美,并要求教师从全局出发,了解历史发展的整个流程,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知晓实用的教学方法等。许多教师教学缺乏追求,没有激情,且历史知识的储备有限,照搬照抄教学大纲,同时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在教学模式的开展创新上也很难有所突破,使得历史教学水平始终停留在授课的层次,未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效教学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此,我们要从研究教学内容的传统圈子突围出来,以教育心理学为理论支撑,立足于学情、学法的研究,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注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用真诚的态度推动学生一起参与教学课堂,让学生有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打破常规进行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提出问题。这样,学生会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进而更加积极、主动、有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长久的学习动力。同时,教师还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模式,构建“态度、习惯、方法”三结合的学法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二)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

历史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这就要求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特点,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专制型”课堂向“民主型”课堂,“封闭型”课堂向“开放型”课堂的转变。教师除了转换角色,还应该完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改变传统讲授模式。1.巧设情境,营造氛围。通过设置合理多样的教学情景,使枯燥烦闷的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与探究。2.科学恰当的启发设疑。设置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以达到“启发式”的最佳学习状态。3.适时恰当的引领点拨。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路,协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够顺利解决问题。4.及时有效的评价、归纳总结。对学生的探索发现进行评价时,应当重视探究学习的过程,并非仅仅检查学习成果。教师的评价方式应当是人性化的,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要多方面、多视角地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综合、客观、全面的归纳总结,从而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实时的把握。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支撑。历史知识具有综合性特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知识不但要精,而且要博,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教师要尽快强化自己的学科专业背景,及时进修相关学科知识,开阔视野,厚积教学经验。同时应当发挥团队力量,打造学科教师的共同体,寻找工作上的引路人,相互提携、共同进步。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常话常新永不过时的课题,只有不断完善教育工作者的水平,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变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作者:唐黄静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第二中学

上一篇:中小学德育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下一篇:形成性评价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