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银之美 第2期

时间:2022-09-18 12:30:47

白银,温润、细腻,散发着迷人的金属光泽,它高雅而不显张扬,内敛却不失尊贵,世世代代受到人们的追捧。白银作为一种贵金属,不仅作为货币被使用,更是因其良好的延展性为工匠所喜爱,通过铸造、捶揲、錾刻、浮雕、抛光等工艺制造出一件件精致、高贵的纯银器。这些承载着数千年科技、艺术和文化的银制艺术品,历来是人们财富和品位的象征。中国经济的繁荣,使之成为艺术品市场的新宠,近年来,更有数量可观的西洋制作或中国早年制作的工艺银器被带回中国的艺术品市场。

一、西洋银器

西方最早的锻造银器出现在公元前三千多年的两河流域,这一时期的银制品以饰品居多。基于当地繁荣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特殊的地理位置,这一技术迅速向外传播,东至波斯,向西则传到了欧洲。

在早期的欧洲社会,银器一直为教堂或贵族所有,它的使用不仅代表着富有,更是尊贵地位的象征。

随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工场手工业和经济的蓬勃发展,整个社会高度崇尚艺术和创造力,给中世纪沉闷的宗教文化带来强大冲击,生产出了众多精美绝伦、典雅实用的器具。从十七世纪开始,欧洲工匠开始设计更为实用且美观的非宗教用器皿,出现了一批银器的制作大师。大量高要求的皇室订制银器使得工匠的聪明才智在艺术创作中得到全面发挥,美轮美奂的装饰花纹散发着迷人的华丽气息。英国银器在乔治和维多利亚时代达到艺术顶峰,有着皇家御用制银工厂光环的银器格外引人注目。法国银器因其造型优雅,富有很强的艺术气息,成为藏家争先追捧的对象。经典的洛可可风格源于法国,这一艺术也出现在了银器上。

白银是一种软金属,在铸造过程中必须加入一定的铜以增加硬度。为避免纯银在合金中的含量变化不定,各国对于纯度都有自定的标准并有特别的记号与之匹配。世界各国的银含量国家标准不同,这就决定了银料成色的不同。按照每千克的银含量来说,英国的标准是925,法国为950,德国有800和900两种,瑞典和丹麦通常是930或830,俄罗斯则为840或750。也就是说,在银器上找寻到它们对应的纯银标志,便可以确定银器的含银量。

二、近代中国银器

中国同样有制作、使用银器的灿烂历史。早在公元前金沙遗址,就有太阳神鸟的出土发现。唐代,皇室及宗教界上层人士更为器重银器,社会各界对银的崇拜与追求达到了狂热程度,隋唐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西域的粟特金银器工艺、波斯的萨珊金银器工艺及罗马拜占庭和印度的金银器工艺都对中国的金银器加工产生巨大影响。成型采用浇铸和板金两种方法,装饰方法更加多样,使银器制作工艺也达到最高峰,奠定了宋元以来银器制作的基本工艺。

随着清朝末年通商口岸的不断增加,在上海、天津、宁波等地陆续成立了许多经营金银器贸易的大型机构和银楼。这些店家在制作传统中国银器的同时,亦接受外商的订单,这使得当时的银器样式和工艺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银器制作的装饰工艺多种多样,比如拉丝、缧丝、鎏金、镀金、錾、刻、掐丝、珐琅、镂空、镶嵌、浮雕等。往往一件器物之上采用多种工艺制成,但不同的地区却各有自己专长的工艺,比如上海银楼擅长錾工,北京以珐琅、掐丝、镶嵌等复合工艺见长,广东主要采用满工捶揲浮雕,而四川则以缧丝为多见。

与中国外销瓷一样,清代开始的外销银器或多或少地也带有一些西洋味道,工匠们根据订单,将中国元素巧妙地融入西方的器物造型中,比如较多见的竹叶纹、龙凤纹咖啡壶、餐盘等。西方素有收藏银器的传统,在现在回流的中国银器中,这一类保存完好,工艺精致的实用类外销银器比较多见。

近代中国著名银楼

天津三大银楼:恒利、物华、天宝

北京:宝恒祥、天宝、志成、物华、泰山、三阳

苏州:恒孚、彩凤、天丰、天成、老万年、宝成、天丰恒、同丰永恒记、晋福、天益丰、同怡和

常州:毕泰昌、过德盛(开设时间最早,清咸丰年间)、蒋懋大(规模最大,清同治年间);另有称为常州六大影楼的沈正和、源升德记、信裕恒记、凤祥恒记、赵信元

扬州:元丰永、义顺、九华、宝霞、宝庆、凤祥、宝盛隆、

永恒盛、五凤、天庆、天裕、宝新、庆凤、德顺、兴源、天宝、恒泰、锦泰

杭州:信源、义元、乾源(这三家开设最早,生产的金银饰品成色最好)、五源、裘天宝、老凤祥、方九霞、杨庆和、宝成、万源、恒孚、久孚、源工、老天宝、丹凤、青源、景明源、瑞源、老九霞、永孚

无锡:元元、新宝成、宝兴、宝丰裕、天宝、凤祥、杨庆和

常熟:久和(开设最早)、丹凤、庆福、陈宝华、范宝泰

南京:宝庆

宁波:方聚元、方紫金

沈阳:萃华

大连:万宝

成都:丽生

汉口:邹协和、老丹凤、新凤祥

九江:涂茂兴、涂庆云、邹顺兴

唐山:福兴

桂林:同华

烟台:文华、裕泰

威海:泰华

三、近代上海银器

上海开埠以来,集中了全国各地的优秀银匠,同时很快吸收了西方银器制作的先进方法和技术,形成了具有海派特色的金银细工工艺,使上海银器成为近代中国银器制作的标识。近代上海银器制作的银楼、作坊、工匠数量众多,1644年创立于华亭(今松江)的“日升”金铺是上海第一家金铺。清末时银楼林立,以九大银楼为代表。

清末上海九大银楼设立上海最早的银楼同业组织“大同行”,推动当时上海以及附近的江浙两省银楼业的发展,促进了金银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同行内部金银通兑的措施促进了区域内贵金属的融通交易和定价机制的完善,影响至内陆诸省,也为上海成为当时的中国乃至亚洲黄金交易和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础。

九大银楼还随着社会风气的变换不断引领着潮流。清晚期银楼的业务以手镯、簪子、戒指、压发等妇女用金银饰品,以及锁片、铃铛、帽饰等婴幼儿饰品为主;民国时期,因人们竞尚欧化,以九大银楼为首的上海银楼业逐渐制造金银器皿等日用品,奖杯奖牌礼品等。九大银楼产品的原料主要来自于墨西哥、西班牙甚至英国的银元等硬币银,大部分成色为90%。加入了中国元素的西方日常用品深受西方人的喜爱,一般的外销银器在造型上是西方的型式,纹饰则往往具有中国特征,例如在瓷器中常见的竹叶纹、喜鹊登梅图经常被使用于银器的装饰中。

当年九大银楼制造的金银首饰和各式器物,成色足,款式新,工艺精,信誉好,经过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岁月的洗礼,其收藏价值和历史价值也越来越被藏家认识。金银古玩收藏品的市场行情近年来出现上涨。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大名头的款号(比如“凤祥”、“杨庆和”、“裘天宝”等)、较罕见的款号(比如“庆福星”、“费文元”等)和器型特殊罕见的大型物件成为众多藏家关注的门类,拍场上的焦点。

凤祥

“凤祥裕记银楼”,1848年创建于上海大东门。1931年上海滩大亨杜月笙的家族祠堂落成典礼,特意向老凤祥定制了大型银制礼器—银鼎,轰动一时,老凤祥声誉日上,一举超越了杨庆和,裘天宝,方九霞等其他著名银楼。凤祥银楼共在上海设立了三家分号:老凤祥:开设于南京路,字号“裕记”。南凤祥:1898年开设于大东门,初为“恒记”后为“和记”。新凤祥:1911年开设于南京路香粉弄口,字号“德记”。

杨庆和

1773年,上海县城内的第一家银楼“杨庆和”银楼在上海县城的庙前大街上开设,是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信誉最好的近代上海“第一大银楼”,到民国30年代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久记”、“发记”和“福记”三家大字号银楼。现存世实物常见的款识为:“杨庆和久记”、“杨庆和发记”,“杨庆和福记”较罕见。

裘天宝

“裘天宝德记”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1)创立于上海老城厢,现在留存裘天宝器物的款识,“裘天宝”三字款,有2种

方九霞

“方九霞银楼”1880年由浙江宁波镇海方氏家族开设,现存世实物常见的款识为:“方九霞永记”、“方九霞新记”、“方九霞昌记”。

宝成

宝成银楼的字号最早于清代开设于上海老城厢,现存世实物常见的款识为:“宝成裕记”、“宝成公记”、“宝成新记”,偶见仅“宝成”两字款的和“宝成德记”的款识。

庆云

1783年,“庆云”银楼开市营业。现在留存的款识有“庆云”和“老庆云”两种。

景福

“景福”银楼最早开设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1)的上海老城厢方浜路上,字号名为“景福元记”。景福留存至今的银饰大多是工艺、成色、分量俱佳之作,存世比较罕见。现存世实物的款识仅见“景福”一种。

费文元

“费文元裕记”银楼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1)开设于上海老城厢。留存银器银饰实物比较罕见,金银工艺水平相当高,尤其是金钻翠等高档首饰的制作。

庆福星

“庆福星”银楼创设于清代道光(1822-1846)年间,最早的字号名为“庆福星恒记”银楼,留存的金银饰品器物极为罕见,是九大银楼中最难收集的品种。现存世实物的款识有“庆福星恒记”和“庆福星天记”两种。

上一篇:创意“串起”珠宝 创新带来时尚 下一篇:玻璃艺术中的女性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