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标准与中考的思考

时间:2022-09-18 12:30:21

关于新课程标准与中考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39-02

新课标的普及与推广已有几年了,此刻应是推进和深化发展的关键时刻。但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标的评价体系却还没完全的建立和推行。该如何建立能科学地反映学生发展、激励学生上进的有效而公平的机制?相信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深深的思考。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和教育思想对此作出一些探讨,仅供大家参考,不妥当之处还望指正。当前普遍存在的是:考试分数仍然是唯一的评价标准,虽然加入了素质测试内容,考分仍占评价的绝对比重。况且现在的素质测试(体育、理化生实验、学校综合素质测评)已越来越流于形式。新课标其实已面临止步不前的尴尬。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务之急是改革中考或取消中考。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首先,让我们来深层次梳理一下中考现实状况吧!中考对于学生来说相当重要,考不上重点意味着失去了一切。而中考时学生通常在十五岁左右,但是要完成考试准备工作却要向下再辐射几年,还没有开始发育的孩子,小学五、六年级就要开始忙乎。老师、家长软硬兼施,自然可以逼着孩子们花许多时间做功课,却没有人计较这样的教育方法会不会赶走孩子对读书的兴趣。许多家长、老师其实已经意识到这样的教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害,但是中考摆在面前,如果不让孩子这样准备,上不了重点高中,后果承担不起。这样的制度,用的是内容上缺乏意义的考试,逼迫生理上、心理上都还不成熟的少年,花大力气去钻研没有必要的课程。学生、家长、老师、学校都不得不为中考而“舍生取义”,舍弃培养学生能力的新课标教学而重拾应试教育的老路。因此新课标教学就有或仅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存在或干脆被抛弃的危险。所以不改革中考就无法有效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标准只能是空泛化。

其次,我们可以来探讨一下取消中考的可行性。

(一)初中的教育,本不是讲究难度,深度与广度的地方。比如数学科目,它只能讲到平面几何,代数及一些基本的方程、函数。平面几何之中的推导演绎,作为数学推理的范例,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思维是怎么一回事就好。过多的玩智力游戏根本没有意义。从知识结构上来考虑,完全没有必要花太大力气。学过高等数学的人都知道,那里边会用到中学所学的所有的方程、函数与解析几何,但是却不会用到多少平面几何。真正要分析函数的性质,处理几何图形,求解复杂方程,都必须建立在对微积分的了解之上。而中考,作为现在最为严格的筛选,却有必须把考生分数拉开的压力。这样一来平面几何就成为难倒考生的好办法。但是它真的有选拨的意义吗?这种可能难倒专家的题目,要十五岁的孩子在两个小时,一堆题目的考试之中做出来。做得出来的考生,多半只是沐浴题目海洋之中,碰到过类似的题型。用这种偏、难、怪题来选拔学生的考试,与其说是“择优录取”,还不如说是“随机取样”。

(二)在中学应该是所教所学皆为基本概念,而现代科学的内容却是在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课程之中,才真正开始涉及。以数学来说,中学所接触的,只是初步的推理及函数的基本定义。真正要分析函数的性质,处理几何图形,求解复杂方程,都必须建立在对微积分的了解之上。物理也是类似的情形,可以说,没有微积分的基础,现代物理的概念根本就无从说起。中学的化学,只是浸润一下而已,真正把化学键,分子结构与化学反应系统地放在一起综合论述,是在大学化学才开始的。所以根本不必让我们的学生在初级习题的海洋中钻牛角尖,变为偏题、怪题的高手,真正到了高中、大学时,许多学生已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而往往更为悲剧的是我们的学生从学校出来,根本就没有从习题中获得多少生活的帮助。于是顺便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低分低能的“怪物”。

(三)从学生的成长角度来说,每个孩子的成熟时间可能有很大差异。而现在中考选拔制度在十五岁就定高下,扼杀了晚熟孩子的成长空间。从课程上来说,初中所学的基础概念在高中会更深入系统地重来一遍。所以家长大可不必担心初中基础知识学得不够,高中跟不上。如此一来,我们就更没必要要求学生在初中期间考高分。而其实有些初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到高中会变得落后,有些中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在高中反而可以拨尖。十五岁的孩子,家长可以软硬兼施,将他钉在书桌前边。这样的紧逼方法,要在十五岁的中考之中弄出一个好成绩,还是有相当的效果。但是,这样教出来的孩子,如果逼走了学习的兴趣,如果没有培养出独立自主的能力,到了后来,就不见得有竞争力了。把我们的选拔考试放在更后面些才可以创造一个环境,让家长、学校不要特别去重视孩子成绩,要有足够的空间与动力来重视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

(四)取消中考后职业学校的招生怎么办?其实不管是三年制中职或五年制高职都已成为一块“鸡肋”。一方面国家重视培养高级新型产业工人的需要,大力发展。另一面家长学生万分抵触。全国各类职业学校都面临招生窘迫的窘境。家长抵触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初中毕业孩子太小,家长希望孩子多学些知识,不必过早的学习技能,走向就业。二、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殷切的希望。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高考以后,家长都不想放弃给孩子更大的发展机会。再说,职业学校头两年也是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在高中基本可以涵盖,只是后一两年学习技能。如果取消中考后,职业学校可从高中生源中招,通过一两年技能培训就能从容就业,我想家长当然就会很乐意。而职业学校都面临招生窘迫的窘境也自然消除。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现行的中考教育制度是与新课程标准相违背的,是构建新课标评价体系的最大障碍;是与家长愿望相违背的;是与学生健康成长规律相违背的;同时它解决了职业教育现存的矛盾,取消是可行的。

要改变中考制度或取消中考制度才能有效构建新课标评价体系,才能使新课标在义务教育阶段真正普及和推广。因此,我们当前最为需要的解决办法是加大投入资源,扩展高中教育。使得初中可以跟得上,愿意学的学生都可以进入高中学习,把选拔考试推迟,给十五岁之前的孩子多留点他们需要的成长空间。均衡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高中,使高中没有重点普通之分。这样,中考就可以取消或真正简化为一种素质水平测试。新课标改革才能延续,我国义务阶段素质教育才能迈上新台阶。

总之,新课标是为推进全面素质而确立的,作为新课标顺利推进的核心问题应该是新课标评价体系建立,而构建能更真实、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发展,激励学生上进的,与过去的“考分是唯一的评价标准”、“一考定终身”相比较更科学、更能反映学生本质的新课标评价体系是当务之急。当前的中考制度是构建新课标评价体系的最大障碍。笔者认为:能否改变或取消中考,从而构建起全新的新课标评价体系,推进新课标的全面落实,促进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的。

上一篇:谈李白诗歌的夸张艺术 下一篇:师范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途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