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院长地震办工作总结

时间:2022-09-18 12:20:51

医院院长地震办工作总结

大家下午好!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在阿坝、成都、绵阳、德阳、广元等广大区域造成巨大的生命安全与财产损失。灾难突降,举世震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震区唯一的部级大型综合性医院,沉着应急、科学组织、连续作战,全力开展伤员救治工作,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绩。截止6月23日上午10:00,医院共接诊地震伤员2710人,收治入院1838人,其中危重伤员1153人,ICU收治155人,完成手术1397台次,住院死亡率1.25%。除完成了上述地震伤员的诊治外,从5月12日至今,我院作为区域性部级医院,还完成非地震病员的普通门诊203256人次,急诊11357人次,入院治疗10477人和4930台择期和急诊手术。现将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这里凝聚着全院职工忘我的奉献精神、高尚的职业操守、精湛的医疗技术、亲密无间的团队合作和包容百川的国际大协作,作为抗震救灾的战略支撑点,华西医院集结了国内外最优秀的队伍,我们共同创造了地震救灾史中值得骄傲与纪念的一页。

一、沉着应急,明确定位,科学指挥,保障救治

地震发生后,医院的第一反应是保证手术间手术病人、全院4000余住院病人和5000余门诊病人的安危,第一时间医院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分片区深入手术室、病房和门诊等医疗场所,组织医护人员稳定病人情绪,及时疏散病人。全院职工面对危险,坚守岗位,喊出了“病人在、医务人员在”的口号,迅速消除病人恐慌情绪,保证了疏散工作的有序开展。ICU、病房危重病员及五十六间手术室的工作仍在原地进行,医护人员没有1人脱离岗位。强震之后,医院不断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省地震局核实震灾情况并组织检查业务楼宇安全状况。在震后三小时内医院已掌握:汶川地震类型为“主震余震型”,总体特征呈余震衰减趋势;经建筑工程师核查,我院抗冲击力七度设防、抗倒塌八度设防的全部医疗用房主体结构安全无损。确定楼宇安全后,医院果断决定各科室护送病人返回病房。院区内包括患者及家属和职工,在地震疏散和震后返回中,3万余人的行动,无一例伤亡,无一例纠纷。华西医护工作者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职业素质,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赞扬。

面对灾害,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5.12地震应急指挥部”,明确“举全院之力,保障病人安全,挽救受灾伤员生命”的任务目标,统一指挥医疗救援工作。在人员、设施、设备均无损害的科学依据下,明确我院为救治全方位响应角色和“三中心”的战略定位:复杂危重伤员的救治中心、灾区医院的支援中心和省外医疗队后勤保障中心。全院运行管理模式由日常状态为进入双轨制应急状态,多部门通力协作,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工作迅速启动并在全院展开。

预计大地震发生后将出现大量伤员短时间内集中入院,医院立即做出部署,集中调配资源:各科室紧急动员择期手术病人和轻病人出院,每天都预留500张左右床位用于接受地震伤员,保证地震伤员都能够住进正规病房病床;为保障大批骨伤伤员的救治,医院及时腾出日间病房、眼科、耳鼻喉科、感染科和第一、第四综合病房整建制地改变为创伤病房,交由骨科管理,将骨科原3个病房扩展为8个;手术室资源全力保证受灾伤病员救治;全院各科室取消人员休假,干部24小时轮流值班,调整骨干力量向急诊、骨科、加强监护病房、手术室集结支援;迅速组建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救灾第一线;及时派出工作组,与一线医疗机构和成都市区各医疗机构沟通联系,建立轻重伤员转诊机制,以加快床位周转,保障有限资源最大程度地及时救治危重伤员;采供、药剂部门立即多方征集、补充应急物资和急救药品,24小时保障供应;实验医学、放射科等医技科室设立专门团队,保障受灾伤员检查服务;后勤各运行保障部门24小时维护正常运行,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停电、停水制定预案,保障医疗业务的开展;保卫部门加强全院安全秩序管理,保障交通畅通;营养膳食科加大餐品储备,调整生产服务流程,保障受灾伤员、家属和一线医务人员膳食供应,……

科学指挥和资源集中调配,保证了在院病员的安全,保障了地震伤员救治工作紧张有序的开展,为地震伤员的救治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和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我院的受灾伤员全部收入干净、整洁的病房编制床位,从而保证了医疗质量,降低了医疗风险。

二、建立科学流程,创新救治模式,保障救治质量

1、再造流程,简化手续,救治环节前移,建立绿色通道

为确保救治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地震发生当日,指挥部组织各科专家,研究制定了受灾病人收治流程。在急诊科设立现场指挥,集中急诊医学、骨科、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烧伤整形、小儿外科、重症监护专家组成24个多科联合救治医疗组分三班轮值救治伤员。地震伤员到达急诊科后,每一组医生立即对其进行伤情检查和救治,伤口分泌物细菌学涂片、血常规和血液生化及影像学检查前移急诊现场,按照伤员的伤情属性、轻重缓急和集中收治原则确定其收治科室,病情危重者直接收入ICU,需要紧急手术者直接进入手术室。科学合理的急救流程,为危重伤员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保障救治率奠定了基础。

2、统一收治,统一管理,统一隔离,严防交叉感染

5.12汶川地震受灾地区多位于山区,道路被山体滑坡阻断,病人无法在伤后12~24小时到达医院,伤口感染重,甚至发生气性坏疽,这与其它地区发生的地震有很大区别。面对严峻形势,医院在控制院内感染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在急诊室外的空旷地带设立污染区,所有伤员进行细菌学涂片检查、先期诊断和伤口处理,才送至急诊分诊区;对于临床怀疑感染的病人,特设了隔离区域和单独的感染治疗室;在接收伤病员时要戴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必要时需换鞋、穿专用隔离服;每天进行伤员伤口分泌物细菌学涂片和血液、痰液等标本培养,及时发现耐药细菌;医院感染委员会、医务部、实验医学中心、感染科、骨科、ICU、脑外科、胸外科、肾内科等多部门和多学科及时进行信息沟通,根据不同阶段感染特点,多学科交叉融合进行全方位感染的防治。同时积极邀请香港、上海医院感染管理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指导,对预防院内感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自5月14日至26日,我院收治气性坏疽疑似患者30例,其中病原菌培养确诊者4例;分离出多重耐药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1例,其中16例系院外带入,5例可能为入住我院后获得,经过及时隔离和积极伤口处理,病情得到明显好转,没有出现感染扩散情况。地震灾后14天,我院没有出现一例外伤性破伤风患者。

3、打破科室建制壁垒,以地震伤员为中心,医生跟着病人走

我院骨科于1999年率先在院内实施“以病人为中心,医生跟着病人走”医疗模式,医生不固定床位,根据每位医生的病人数量和周转情况由科室调配病床,提高了医疗质量和病床使用效率。这一模式在此次救治地震伤员过程中得到了实战检验。此次地震伤员主要收治在骨科、神经外科、ICU、肾病内科、小儿外科等科室,以地震伤员为中心,骨科、ICU、肾内医生跟着病人走,打破科室行政建制壁垒,打破常规会诊制度,伤员收到哪里,专科医生就筛查到哪里,保证地震伤员第一时间得到专科处理,有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4、多学科交叉协作,成为成功救治危重地震伤员的法宝

多学科交叉协作有利于集中多学科力量解决复杂、疑难问题,规范临床诊治路径,提高医疗质量和减少医疗风险。在此次医疗救援中,由肾病内科、ICU、骨科、泌尿外科、实验医学科组成的急性肾功能不全床旁血液透析学组参照国内外经验,对急性肾功能不全床旁血液透析制定了规范的路径和指南,在挤压综合症急性肾功能不全伤员的救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肾病内科组成7个床旁血液透析治疗组,分布到骨科和ICU,先后对47名伤员开展床旁血液透析治疗(CRRT)479次;骨科安排1个医疗组负责所有外科室伤员骨伤专科处理;ICU主任带队,到每一个病房排查高危地震伤员,保证危重伤员及时转入ICU;心理卫生中心和康复理疗科组建立医疗组进入各个病房,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功能康复训练,有效地减轻了伤员心里障碍,促进了伤员功能康复。

5、应用新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

地震造成较多的肢体开放性损伤和骨折伤员,如何有效、快速和便捷地处理上述伤情成为决定其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地震发生的当天晚上,骨科主动出击,与国内生产外固定器材和创面处理材料的厂家联系,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开展伤员救治,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外固定支架的应用,方便了开放性骨折换药和二期创面处理,降低了感染风险,减少了石膏固定引起的肢体缺血和坏死,缩短了闭合骨折创面的时间;创面封闭负压吸引材料的使用对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减少营养物质丢失和减少换药以及避免交叉感染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6、总体把握伤员病情,重视内环境稳定,分阶段实施不同治疗

我院收治的5.12汶川地震伤员呈现老年人多(70岁以上伤员310人,占18.65%)、被重物压迫时间长、没有进饮进食、创面污染重等特点,很多伤员伴有高血钾、低血容量、低蛋白血症,如果只处理创面和骨折等外科情况,忽略从总体上把握伤员病情,将会出现致命后果,很多伤员甚至丢失生命。对此,我院对70岁以上伤员均进行床旁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将伤员转自ICU和呼吸内科治疗;除紧急手术外,每名伤员手术前必须复查血常规和血液生化,要求血色素、红细胞压积、血清白蛋白和血钾达到正常范围后才能安排手术;对于伴有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和贫血的地震伤员,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和补充血液制品,病情相对稳定后才能进行创面处理、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减压和截肢等急诊手术。

三、搭建协作平台,充分利用外援,加强危重伤抢救力度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外纷纷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了我们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力量。面对大量伤员短期内涌入我院,科室充分发挥了学科负责的优势,根据不同阶段伤员救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卫生部前方协调小组的支持下,有计划地请来自境外与国内的骨科、ICU、麻醉科、肾内、院感、营养和心理、康复的专家增援。医院实施外援医疗队工作、生活安排学科负责制,让外援医护人员融合到相应学科,编入战斗序列。先后共有来自美国、日本、香港、台湾、北京、黑龙江、吉林、天津、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医疗队,共计419人增援我院。外援医疗队来到我院后,以病区负责或医疗组方式投入救治工作。骨科将2个病房交给北京积水潭医院医疗队管理,2个病房交给吉林医疗队管理,1个病房交给香港医疗队管理,1病房交给天津医疗队管理;伤员治疗方案由外援医疗队决定,骨科给每一病房派出住院医生承担病历书写,术前准备,每一病房有1~2名本院医生负责与手术室协调,同时骨科安排2名副主任在手术室进行协调和后勤保障;外援医疗队主要承担骨折固定和创面植皮等工作,而骨科本院医生则承担值班和急救工作。外援医疗队另一种方式是采取治疗小组形式开展工作,每一组有外援医疗队成员、本院医生护士,这种形式主要在ICU、麻醉科、手术室和急诊科。这种安排保证了外援医疗队能够很快适应环境和顺利开展工作,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而不至于造成浪费,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我院骨科原只有22名医生,56名护士,由于很好地搭建了协作平台,外援医疗队117医护人员与骨科医护团队精诚合作,出色地完成了管理8个骨科病房、收治1320余名伤员、实施653台手术的救治任务。通过搭建平台,充分利用外援资源,为高质量地开展复杂危重症救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受到外援专家的一致好评。

四、支援省内医院,保障省外医疗队,体现部管医院战略支撑作用

1、派出医疗队在一线抢险急救和定点支援中表现突出

地震发生当日17:00,我院派出由24名医务人员和6辆救护车组成的抗震救灾医疗队奔赴灾区一线,医疗队先后转战都江堰、北川、安县、绵阳,在一线急救、检伤、分诊伤员1500余人,转送病人200余人,完成手术60余台次,负责404医院一个病房90余受灾伤员的救治工作。按照卫生厅任务部署,我院克服法医专业人力不足的困难,组织、派出由6名医生和技师组成的工作组,自备所需物资、设施,赶赴汶川、茂县进行遗体DNA采样工作任务,在全省临床医疗机构中,我院是唯一承担此任务的单位。此外我院还派出专家赴灾区指导灾后消化道疾病防治和皮肤病防治;派出危重伤会诊组在重灾区一线医院及成都市内医院及时发现需持续生命支持、多学科抢救的危重伤员,及时转回我院ICU救治;派出心理危机干预7个分队100余位专家,深入八个县市工作。

针对绵竹县受灾严重、当地医疗机构放射科检查技术力量极度缺乏的情况,5月17日,我院与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在绵竹市人民医院建立了远程放射影像诊断系统。我院将远程医学影像传输及诊断系统与当地移动X光机集成,支撑影像数据实时传回华西医院,由华西医院的专家团队作出及时诊断,通过双向视频会议系统与现场医生进行有效沟通,反馈诊断报告。系统从5月18日至今,已完成放射诊断1000余例,远程会诊和分诊600余例;

2、支持、指导、帮助各级医疗机构协同救治受灾病人

调拨自有储备的消毒物资和清创器材及时支援都江堰市人民医院;中心供应室为绵阳404医院提供多批次消毒供应和器械包转送服务;将受灾病人救治流程、救治质控及感染防控举措等知识经验,与各灾区一线医疗机构沟通、共享,指导、促进各级医疗机构提升救治水平;派出物资供应队为灾区网络医院提供血透、放射设备、药品与器材共计200万元,有力地支援了灾区一线医院。

3、努力完成卫生部抗震救灾前方综合协调组交派任务,设立抗震救灾省外医疗队后勤物资供应中心

为积极有效推进省外医疗队在地震灾区的救援行动,建立省外医疗队后勤物资供应保障体系,卫生部抗震救灾前方综合协调组于2008年5月17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设立了抗震救灾省外医疗队后勤物资供应中心。截止目前,中心通过设立的6门专线电话或手机24小时专人负责采集前线医疗队需求信息700多条。华西医院在自有物资储备中紧急调拨药品、医用材料、器械、设备和食品等价值730万元的物资优先满足地震灾区前线各省外医疗队的需求,共计6批次分别配送至阿坝、成都、德阳、绵阳等地的来自北京、湖北、云南、内蒙古、江苏、陕西、天津等地近20多支前线医疗队,确保了前线医疗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在此次抗震救灾医疗救援的攻坚战中,我院全体干部职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怀着对伤者的关爱与尊重,坚定勇敢,勇挑重担,连续作战,全力救治伤员。面对重大的灾害事故,我们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无私无畏的精神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展现了科学的管理水平和精湛的职业技能,展现了部级部管医院的团队风貌、服务能力和救治水平,使医院充分发挥了部级医院的骨干支撑和引领作用。2008年5月24日总理来院看望伤员,慰问医务人员时说:“你们做了大量工作,最多的时候医院收治伤员近2000多名,而且救治率很高,这就表明我们华西医院不仅有崇高的道德,而且有精湛的技术。”;6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时来院,赞扬“华西医院在抗震救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5月28日和5月29日,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高强同志、卫生部部长陈竺同志来院看望伤员,慰问医务人员,对华西医院在此次抗震救灾医疗救援中发挥的骨干支撑和引领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全体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医院向全院师生员工、向关心支持我们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地震后的日日夜夜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一个难忘的历程,我们共同经历了灾难和危险的洗礼,共同投入到与自然灾害争夺生命的艰苦战斗。没有退缩,只有坚守;没有抱怨,只有奉献;没有足够的睡眠,只有疲惫的身心;没有对家庭的守护,只有伤员的康复。回顾这一切,我们因自己的行为而无愧,因自己的行为感到骄傲和光荣。今天,灾难急救医疗工作已告一段落,但是,灾后救援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我院目前仍有224名地震伤员住院,其中ICU61人,许多地震伤员还需要长期的心理和躯体康复治疗。让我们同心协力,全力以赴,无私奉献,为灾区人民的康复,为灾区重建,为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上一篇:GIS技术消防通信分析论文 下一篇:建设局抗震防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