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9-18 12:12:37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植物保护技术;学习兴趣;理

论基础;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8.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4—0038—02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富有成效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本文将以动机的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植物保护技术学的教学,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这对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理论基础 研究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动机理论。其中,学习动机认识论者认为:学习动机是介于环境与个人行为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个人对学习事物的一种看法,因这种个性化的看法而产生求知的需求。以认知论为基础的学习动机理论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认知失调论、成就动机论和归因论。

1.认知失调论。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1957)认为:个体心理场中有种寻求平衡的倾向。当个体对同一事件产生两种或多种彼此矛盾的认知时,就会产生心理紧张的失衡现象,产生一种压力感。为了减轻这种压力感,获得心理平衡,就会做出某种探索,即认知失调是人们行为的动因。

2.成就动机论。人们有追求较高目标、完成困难任务、竞争并超过别人的需要,这些需要就是成就动机。阿特金森(J.W. Atkinson)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人的成就动机具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力求成功的倾向,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倾向 。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影响其任务的选择。成就动机水平高的学生能积极地向中等难度的任务挑战,并选择有可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成就动机水平低的学生可能选择不适当的学习任务,即或者太难或者太易的任务,而且经常变动所选择的任务。

3.归因理论。归因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1974)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能力、运气、努力、任务难度、方法等因素,这些因素可归纳为三个维度:控制性(可控与不可控)、稳定性(稳定与不稳定)和原因源(内部与外部)。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其对学业成绩的归因方式往往联系在一起,从而影响其学习成绩。成就动机低的学生,往往把成功归因于运气好,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低。这类学生,由于认识不到自己的潜力,常常对学习丧失信心,放弃努力,不愿接受挑战性的任务。成就动机高的学生,则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对这类学生来说,失败并不能降低他们的自信心和对将来成功的期望,反而会促使他们加倍努力取得好成绩。

当前的动机理论特别强调,学习动机是人生来就有的,是在他们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支持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倾向或能力。即使那些看似丧失了学习动机的学生,也可以重新获得这种先天的能力,并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作为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洞察那些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的心灵世界,努力探索克服学生消极思维、情绪和行为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固有的学习动机。同时,还要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积极的方面,并重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个人从事学习和活动的推动力。如何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1.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植物保护课程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等方面密切联系的科学。教学中如果能够经常启发学生用已有的生物知识、技能去解释各种生命现象,学生就会感到科学的价值、知识的力量,就会激起探索生命奥秘的极大热情。例如,为了广泛普及农作物病虫害科学防治知识,方便学生获得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老师在课堂上可以讲解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花生、蔬菜、苹果等7种作物病虫害及草害、小家鼠防治技术。

2.感情投资,激发兴趣。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对老师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我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课余时间老师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交流和沟通,学生自然会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

3.通过实验,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观察、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通过展示直观材料、进行实验操作等来创设直观情境,以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操作兴趣、探索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方向转化。例如,学习“花的结构”时,同学们每人都准备了不同的鲜花,在我的引导下,他们对花进行解剖、比较,从而达到了认识花的结构的教学目的。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研究表明,一个不知道学习目的和意义的学生,很难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当他明确了学习的具体目的和意义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愿望,推动他去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学习植物保护技术学是比较枯燥的,教师可向学生阐明:综合治理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是关乎国计民生、人类健康的大事,学好植物保护技术学,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当学生认识到学习植物保护技术学的重要性之后,就会对学好这门学科有了良好的期待,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1.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激发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家们发现,学生如果将失败结果归因于能力差、任务太难等稳定性因素时,则难以克服造成失败的内部因素,对未来的成功将会失去信心,期望降低。及时对学习结果进行反馈,让学生进行成就归因练习,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力。在植物保护技术学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经常布置作业或进行测验,而且要及时批改和返还学生作业、测验试卷,还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自己学习成败的原因,找出与自己学习成绩关系最大的因素。然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自我评定和归因结果进行分析反馈,鼓励比较符合实际的积极归因,对归因方式不当而导致行为不适当的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在成功情境下,让学生作出能力、持久努力等内部的稳定的原因归因;而在失败情境下作出由于心境、临时努力等不稳定的原因归因,使其维持相当高的成功期望,不产生消极的情感。

2.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办法,使每一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如果取得成功,就可以得到教师的肯定,就能在集体中赢得较高的地位,提高自信心。研究表明,学生的成就动机与他过去的成功与失败有关,成功的经验能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而失败过多,则会削弱学生的成就动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在植物保护技术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仅仅关注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更重要的要看学生平时的表现,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可以为每一位同学建立一份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如平时的作业情况、昆虫病害标本的制作情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位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等等,学习档案的填写由各小组的成员轮流来完成,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成功感,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3.利用适当的作业评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作业,除了给予分数和评定等级外,针对学生答案中的优缺点添加恰如其分的评语,让学生既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不失去学习的信心。学生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4.利用适当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竞赛被认为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强烈诱因。在竞赛过程中,获得成就和声誉的动机表现得更为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就会增强,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但是竞赛的结果只是少数人获得名次,多数人为失败者,失败者必然遭受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过多的竞赛会加重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据此,在植物保护技术学的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进行竞赛,如多开展学习小组之间的竞赛,使每一位小组成员减少失败的体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竞赛,让学生从自己的过去和现在的进步中获得学习的动力,争取这次成绩比上次好,今年成绩比去年好,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

当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兴趣普遍较弱,如果我们能更新教学观念,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使他们主动地、愉快地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化厌学为乐学,不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构建愉悦课堂 促进语文教学 下一篇:历史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