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时间:2022-09-17 11:33:45

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摘要】 目的:了解干扰素在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 方法:对138例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进行详细的观察及护理。 结果:治疗期间出现发热57例,全身不适53例,脱发27例,白细胞下降53,体重下降36例,经过对症治疗及严密护理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使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绝大部分患者可以出现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经过仔细观察、治疗及护理,病人可以耐受。只要医务人员及时治疗及护理,病人就可以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关键词】干扰素;副作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109-01

干扰素是一种细胞因子,具有抑制细胞分裂、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类型可分为α、β、γ、ω等几种。其中a-干扰素是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无论在国外或国内,已广泛地将基因工程干扰素应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1]。我科近5年来应用基因工程a-2a和a-2b干扰素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共138例,现将其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38例,乙型肝炎110例,男76例,女34例,丙型肝炎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13~71岁。

2 常见副作用

2.1 流感样症状:最常见的是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头痛、肌肉及关节酸痛和全身不适等表现,一般在3~5 d内渐渐变重和消失,可不做处理,必要时可给些解热镇痛剂改善症状。

2.2 骨髓抑制症状:表现在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有时可降至一半,应用干扰素过程应每隔2~4周定期复查监测血常规,如有显著减少应将干扰素减量或停用。

2.3 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疲劳、无力、嗜睡、缺乏主动性、情感淡漠、抑郁等,出现上述症状,说明干扰素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确有毒副作用。应该注意观察鉴别,不要主观认为患者矫情不予重视。在选择适应证时对那些有抑郁病史、内在性格、长期住院、性格不稳定,需大量应用干扰素的患者应慎重处理。

2.4甲状腺功能障碍症状:在应用干扰过程中,可出现T3、T4、TSH等改变,甚至出现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出现甲状腺功能障碍、损伤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毒症、甲亢、甲低等各种临床表现。其发病率较高,需住院观察处理。

2.5 其他脏器损伤:由于干扰素能诱导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反应,因而可诱发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从而使肝炎加重。干扰素能产生免疫反应诱导胰岛β细胞损伤而形成糖尿病,甚至可产生细胞吞噬脂膜炎。对于眼耳等器官,可发生眶下出血,视网膜出血等;听力损害主要为耳鸣,听力丧失等;对心血管系统,可发生心律失常、心肌瘤、心包炎;对于呼吸系统,可产生致死性间质性肺炎,以及溶血性贫血和局限性缺血性肠炎。

3 护理重点

3.1 心理护理:良好的心理护理是保证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疗程完成的基础。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干扰素的治疗缺乏信心,对应用干扰素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十分惧怕,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在了解干扰素的作用方式、药效学、用法、用量、禁忌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的前提下,配合医师耐心地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顺利完成干扰素治疗的疗程。

3.2 发热的护理 发热通常发生在注射后的4~6 h,持续约6~8 h,体温波动在37.3~39.8℃。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及热型,观察伴随症状及体征,注意与病原性发热相鉴别,及时将体温报告医师,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使用遏热药及对症处理,尽量减轻患者的不适,鼓励患者增加饮水量或液体入量,多进高热量、高维生素加饮水量或液体入量,多进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腔糜烂。

3.3 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的护理:注意监测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的分类,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注意有无感染的症状及体征,在饮食上多服用升血小板的食物如花生、红枣等,并遵医嘱给予服用升白细胞及血小板的药物。

4 讨论

干扰素是目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毒性肝炎最有效药物之一,但价格昂贵,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多,是目前减少剂量及停药的重要原因[ 2]。副作用的产生与生产干扰素过程中的杂质有关,但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度纯化的基因工程干扰素的生产应用仍出现这些副作用,说明干扰素本身对机体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一般认为干扰素的副作用与使用剂量、次数直接相关,个体差异较大[ 3]。在应用干扰素时,应严格选择患者,对有抑郁精神病史、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甲亢、糖尿病、银屑病、哮喘、失代偿肝硬化、脾亢、白细胞数目较低、血小板数目较低的患者应慎重应用。因此护士在注射干扰素之前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认真讲解有关知识,并在肌肉注射之后要严密观察,及时处理,配合医生定期检查及监测,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立即停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作为一名临床工作的护士要认真掌握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以消除患者对疾病和药物的恐惧心理,并且做好饮食指导,在注射干扰素同时要少吃一些鱼虾之类的海产品,预防过敏。患者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护士也应做到及时与患者沟通,并提出相应的护理计划。使患者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环境中接受干扰素的治疗,提高医疗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a-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干型//专家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20(5),322~323

[2] 赵璐,刘巍.干扰素治疗65例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47~435

[3]周桂楼,蔡刚明,曹国宪,等.病毒性肝炎治疗药物干扰素的研究进展.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3):226~228

作者单位:157011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传染病医院

上一篇: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排尿功能的影... 下一篇:经桡动脉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