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创课”行动的“创客”

时间:2022-09-17 08:58:05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以创新为核心理念,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有意愿、活力、热情和能力为自己,同时也为全体人类去创建一种更美好的生活。

今年,进入教育部“一师一优课”活动的第二年。在新一轮“创课”行动中,作为小学数学如何让自己的课有创意、有特色,能受到别人的关注与青睐,成为真正的“创客”,这里给老师们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

每个教师都是带着自己的教学哲学走进课堂的。教师个人教学哲学包括了教师对诸如:为什么教、为什么学、教什么、学什么、如何教、如何学、什么知识是最有价值的、应该如何选择这些知识、怎样评价教学效果与效益等教学核心问题的回答。

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的过程中,你终究要提炼出一个“核心”的想法,慢慢地,这个核心想法就成为你的“教学主张”了。所谓“主张”,是“对于如何行动持有某种见解”或“对于如何行动所持有的见解”。无论是作为动词还是名词,主张首先是一种认识和理解;其次,主张直接指向行动。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学主张是教师在个人的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蕴涵着教师的理想、信念、情感、意志等在内的,包括对于什么是教学、教学的目的以及如何开展教学等方面的见解和认识,是教师个人对教学实践经验的理性升华和概括化的认识。

拿我来说,我近年来追寻的教学主张是“尝试为先,问题导学”。首先,作为特级教师邱学华的弟子,努力身体力行邱学华“尝试教学法”,同时也在学校带领老师们一直践行他的“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教学思想。于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的观念正逐步成为我校老师的共同认识。其次,“大问题”“核心问题”等教学新观念近年来也在全国各地的教学实践中多有提及,于是我们根据这些思想,提炼出“尝试为先,问题导学”的八字教学主张。

所谓“尝试为先”,就是以特级教师邱学华的“尝试教育”理论为指南,在课堂教学中努力遵循“请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的尝试教育核心理念,努力做到“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努力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所谓“问题导学”,就是以一个或一串“问题”引导儿童学生,以“问题”促进儿童学习。“问题导学”以“问题”为抓手,以“思维”为核心,以教师“引导”为主线,以学生“问学”为主体,将学习探究之成功感、学习过程之生长性、思想方法之渗透性融为一体。

当然每个学校、教修组、个人都不一样,但都应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这样创课就有了“指南针”。

二、“三构合一”,使教学遵循规律

《现代教育学基础》(日本筑波大学教育研究会编,钟启泉译)认为:“教学的意图是通过教师、教材和儿童三者的相互影响求得彼此的不断变化。儿童借助这种相互影响,获得新的识见、知识和技能和人生观,完成自身的人格。”传统的“教学论三角形”(见图)把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儿童和教(下转第41页)(上接第13页)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清晰地表现出来了。即:第一,学习者是儿童。教学为了儿童的学习而展开的。第二,从学习的依据说,学习是凭借教材进行的。第三,协助和促进儿童凭借教材进行学习的人是教师。教师一方面发现儿童,指导儿童;另一方面要准备教材,组织教材,提示教材。

从系统论的角度讲,此三者便构成了教学系统。而且,这三者都有自己的结构:教材有教材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和编排结构),教师设计教学结构,学生有认知结构,三个结构紧密联系、互相制约,其关系可用此图来表示。在三者中,认知结构既是建构的基础,又是建构的目标;教材结构(教学内容)是建构的条件;教学结构是建构的手段。根据儿童的认知结构,把握或调整教材结构(教学内容),建立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与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并达到三个结构的和谐一致(简称“三构一体”),“三构”和谐的标志是学生思维活跃,能主动获取知识,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素质、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是效率最高的课堂教学。

三、“三合为王”,使技术适度适切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多媒体教育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如何巧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呢?在这里提出自己的一个想法:“三合为王”,供各位批评指正。

“三合”即优化整合、深度融合、自觉混合。所谓“优化整合”,即将与本课相关的数学资源优质统整,为我所用。所谓“深度融合”,即努力实现小学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无缝对接,应如同你对于你的手机的态度,越用越想用,越用越喜欢。让技术在“众筹”中与学科巧妙打通。所谓“自觉混合”即引领师生自觉或不自觉地逐步适应线下线上联动学习,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一切“碎片时间”,形成时时、处处皆可学习的态势和习惯。总之,信息技术不是为难人,而是解放人,这才是“三合为王”的最高境界。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最优教学过程应该是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的水平。因为提高活动效果和节省时间这两个法则,是劳动活动的普遍法则。”从这个意义上讲,只从效果出发,提出“提高教学效果”这一课题,是不完整的。

总之,在我看来,无论哪一天,无论哪间教室,无论哪位教师,只要你愿意,愿意你是美国艺术家大卫・布鲁克斯那样怀揣“希望、信仰、爱与宽容”,你一定可以创课,而且一定会创出令自己惊讶的好课、优课。

在不知不觉的“创课”行动中,你成就自己而悄然变成了“创客”――这难道不是一件美好事情吗?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江苏】

上一篇:男孩自信心的培养策略 下一篇:利用生活资源开展幼儿科学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