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有效防控与措施

时间:2022-09-17 07:46:40

摘要:仔猪水肿病是一种高致病性大肠杆菌在断奶仔猪胃肠内大量繁殖排出毒素,仔猪吸收后发病死亡的一种急性病,其特点是:发病急、死亡快、致死率高。通过发病机理,实验、研究、讨论和实践找到它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断奶仔猪的死亡率,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对保证养猪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牧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疾病;水肿;毒素;死亡;防治

一、造成仔猪水肿病的原因

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肠毒血症,造成以头部、眼睑、耳部等处水肿、共济失调和急性死亡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又称猪胃肠水肿或猪大肠杆菌肠毒血症,有高度致死性疾病。

1.母源性大肠杆菌性抗体因素

仔猪出生后,母源抗体的传递是通过小肠吸收以母乳而获得,母源性大肠杆菌性抗体在仔猪体内维持时间是7~35天.所以断奶后易发病。

2.消化功能不健全

在仔猪阶段,猪胃肠内缺乏胃蛋白酶和游离盐酸,难以消化蛋白质。其会损伤小肠绒毛,同时由于蛋白质不能彻底分解,使肠内容物腐败、发酵,刺激肠末梢感受器蠕动增强,从而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继而发生水肿病,因营养过剩而引起的水肿病多数归于死亡。

3.断奶对猪的应激

随着日龄的增长,仔猪肠胃内的消化酶不断增加,但由于断奶应激,各种消化酶的活性有所下降。而早期断奶应激可降低仔猪体内循环抗体的水平,从而导致溶血性大肠杆菌过度繁殖产生毒素.被机体吸收后而发生水肿。

4.饲料因素

与消化功能不健全原因类似。

5.饲养条件

突然改变饲养条件及饲养方式易使肠道微生物群发生平衡失调,导致溶血性大肠杆菌过度繁殖产生毒素,被机体吸收后而发生水肿。

6.其他因素

其它诱因如过早断奶、环境改变、疫苗接种、气候突变、运输、冷热刺激等应激原刺激致使肠道正常菌群体系失调.也就导致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大量繁殖.造成水肿病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

1.最急性型

本型少见,突然发病,卧地不起,全身肌肉及四肢抽搐,口角流涎,吐沫,呼吸极度困难迅速死亡。多数见不到症状,突然死亡,病程仅1~2h。

2.急性型

本型多见,常为急性发病,有的食欲减退或完全停止,体温一般正常,有的高达40.5℃ ,共济失调,无目的乱冲、乱撞或作转圈运动,有的两前肢跪地,后肢直立或四肢下卧,突然向前猛跃。不能站立或爬行,强迫行走时,四肢乱蹬。有时发生呕吐,皮肤有水波动感。其主要特征是:眼睑严重水肿,颈部、头部发“胖”或水肿,其次是神经症状:精神迷乱、共济失调。病程一般12~24h。

3.慢性型

本型少见,头部、眼睑水肿明显,精神萎顿,卧地不起。病初时及时对症治疗可痊愈。最后消瘦、衰竭而死亡,病程2~4天。

三、预防及治疗措施

预防措施:

1.减轻仔猪断奶后营养应激的影响

合理的早期断奶可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加快仔猪的生长。但早期断奶对仔猪来说是一种应激,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母子分离的心理应激:二是仔猪从分娩舍到保育舍的环境应激;三是仔猪营养从母乳转向饲料的营养应激。为此,则应在断奶前及早开始补料来过度适应,可以减轻仔猪断奶后营养应激的影响。

2.降低仔猪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

仔猪早期断奶后胃酸分泌少。各种蛋白酶的活性低,尤其不适应植物性蛋白质高的饲料。因此,断奶后3周内仔猪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不应高于19%,其中植物蛋白不应高于15%。

3.补铁

仔猪缺铁性贫血不仅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引起继发感染大肠埃希氏菌,导致腹泻和水肿病的发生。为此,仔猪应在3日龄内股内侧注射牲血素、铁钻针、丰血宝等补铁补血剂。

4.用护仔康1号进行保健

在饲料中添加2%护仔康1号,使用15天,能有效减少大肠杆菌导致的腹泻及水肿病;如以前喂仔猪颗粒料,可用90%仔猪颗粒料+8%麦麸或玉米粉+2%护仔康1号,饲喂15天。

四、小结

本病应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从根本上控制和减少该病的发生或流行。

参考文献:

[1]高东荣.《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 第9期《猪水肿病的综合防治》

[2]王博畜.2008.10期畜禽业.《动物跨区域流动监管与动物疫病防控的思考》

(作者单位: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万古乡畜牧兽医站)

上一篇:浅谈古典诗歌对学生情操的陶冶 下一篇: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