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节能策略

时间:2022-09-17 05:55:37

探析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节能策略

摘要:建筑节能成为近年来世界建筑发展的一种趋势,代表一个当代建筑中的科学和技术新的起点。住宅的建筑设计,以实现高舒适性和低能源消耗标准为目的,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设计经验,建筑师要充分考虑住宅建筑规划布局及单体设计等方面的因素。只有在住宅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的节能措施,才能进一步节约能源,提高建筑的舒适度。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形势下对住宅建筑设计实施节能措施的必要性,重点探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一些常用节能措施方法。

关键词 住宅建筑设计;节能措施;建筑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所谓节能,实质上是指通过合适的工程控制技术与材料的选择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建筑节能就是采取保温、隔热、密封等措施,使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减少对煤、电等能源的消耗。对于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节能措施,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即规划设计中工程的技术控制以及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合理选用,而每一种类型又都有其具体的措施分类和相关的限制因子。下面,我们将就基本的住宅建筑设计规划的节能措施及其限制因子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1 新形势下对住宅建筑设计实施节能措施的必要性

1.1 始于国情

在中国,能源问题已成为日益严重,成为制约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能源和节能成为现代热议的话题。当前,建筑耗能位居首位,而和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住宅建筑,如果在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能降低能耗,促进能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就可以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据悉,我国已实行了一系列的国家和地方节能标准,并出了不少相应节能标准构造图集和技术措施以及建立了相应的监管机制。但是,节能并非侧重于施工和监管,节能理念应当贯穿于住宅建筑设计全过程当中。

1.2 行业要求

节能住宅建筑设计是按照中国的国情:人均能源不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高以及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所造成的问题已经逐渐凸显。据统计,如果综合考虑住宅使用中的耗能和建材耗能, 住宅总能耗占全国能耗的 37%,这一比例正在逐年加大。这使得行业不得不需要对行业的发展、标准作出规范和要求。

2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中的一些常用节能措施

2.1 规划设计中工程的技术控制

2.1.1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的节能效果

这一措施主要体现在两点上,一是通过设计适当的采光方向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光,从而减少人工光能在居住能源使用;二是通过与具体地区常规风向的协调设计来合理利用自然的湿度环境和空气环境以减少生活中加湿除湿和空气条件设备的使用。这两点归结起来,实际上就是建筑朝向的选择。首先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正确选择房屋的最佳朝向,充分利用太阳能,合理控制采光和风向。其次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设计达到采光和风向控制的最大优化,以获得最佳的节能措施和最大舒适度。一般说来,我国住宅最适宜的建筑为南略偏东或西。对于气候炎热的南方地区,应考虑住宅建筑的长轴方向垂直夏季主导风向,而北方冬季寒冷,住宅建筑的长轴方向应平行冬季主导风向,以防止冷空气渗透量的增大。

2.1.2 合理规划居住区的整体布局

合理规划居住区的整体布局应从四点考虑:

①注意居住区的选址问题。

关于居住区选址,应充分考虑原有地形地貌及其周围的环境,远离噪声源和有害气体释放源,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少的改变地形[2]。因此,在实际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创造景观,以降低能源成本。

②注意道路交通结构的问题。

住宅区内的道路系统所属的范围是城市居住区的空间,所以,居住区道路规划和设计需要满足居住区的社会模式要求。这就要求在进行的道路总体规划以及道路狭窄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行为特征和居民之间的互动习惯,而不能一味地将重点放在如何满足汽车的行驶与停放上。交通功能虽然是居住区道路的基本功能,但随着机动车数量剧增,居住区内的汽车交通问题日益成为居住环境的矛盾交叉点。它包括道路系统的主要交通方式,汽车交通应与人的活动构成可分可合的有机整体,使居住区保持安全、安静、方便。此外,在设计居住区内的交通结构时还要充分考虑居住区周边一定范围内的整体交通状况,尽量做到局部与整体的协调统一,以达到节能的效果。其次住宅内小区的道路设计尽量采用可渗透地面。可渗透地面或可渗透地砖,不仅可以蓄积大量的雨水,缓解小区的“热岛效应”,改善周围的环境质量,而且可以缓解对城市下水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

③注意居住区的平面布局问题。

居住区的平面布局有围合布置、行列布置、自由布置三种。围合式相对封闭,不利于风的导入,自由式多在场地受限时使用,行列式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为了是大多数房间能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日照,错列式和斜列式则更为适宜。住宅单体的多单元组合,可以节省用地,减少建筑物护面积,从而减少能耗;而少单元组合,可以扩大光照面积,并使居住区内的气流畅通。应视不同地域而采取相应的优化组合方式[3]。最后房屋单体设计时,应该增加房屋的进深,减少体形系数。

④注意居住区的绿化布局问题。

良好的居住区绿化,不仅能提高居住品质,美化环境,更能调节居住区的微气候,起到节能的作用,对绿化和水体面积进行合理控制,因为适度的绿化和水可以调节温度、湿度、遮阳和美化,对改善住区气候发挥作用,但如果该面积定位过大的话会减少土地面积的有效利用率。

2.2 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合理选用

墙体的耗热量约占建筑耗热量的30%以上,因此,墙体保温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的节能效果。其成熟的措施有:改善砌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多采用新型节能砖、采用外墙外保温或者外墙内保温技术,构成复合墙体。

门窗及其缝隙的空气渗透耗能,约占整个住宅耗能的50%,因此,外门窗的节能设计是节能的重点。其成熟的措施有:合理控制窗墙面积比、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采用新型材料,提高外门窗的保温性能。

目前看来,市场节能材料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墙体型节能材料,另一类是窗体型节能材料。墙体型节能材料通过外墙外保温技术,利用双层聚苯保温板,采用中夺隔热原理,在双层聚苯保温板和外挂玻璃幕墙间采用断桥和充空气夹层的手法来减少墙体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并达到一定的室内保温效果。而窗体型节能材料则主要是利用活动式外遮阳技术来控制室内的采光已达到保持室内温度和亮度的目的。目前市场上相关材料种类数量都相对较多,因此在选择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每一种材料的性能、价格、寿命等相关参数并结合具体实际,不能盲目选择。

3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措施在实际操作中的限制因子

3.1 技术控制措施中的限制因子

关于技术控制措施中的限制关于技术控制措施中的限制因子,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相关技术难度系数,比如在朝向的控制中,常常会由于具体的实际情况的限制而难以达到理论的最佳朝向选择。

②舒适度的限制,因为住宅的主要目的还是居住,因此如果在规划设计中过分考虑了节能性,而忽略舒适度,很容易造成得不偿失的后果;

③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在居民区的选址和交通结构选择中,就要受制于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要求,不能为了个别居民区而损失整个城市的利益;

④建筑费用的控制,几乎所有的工程问题在设计中都要考虑费用-效益问题,住宅建筑设计也不例外,如果某一节能措施使用的费用投入要大于其节省的能量的费用,那么该措施就不应应用在实际设计中。

3.2 材料选用中的限制因子

由于目前市场上的环保建筑材料大都是一些新型的合成材料,因此价格相对传统材料较高,但是某些性能也可能不及传统材料,所以在实际选择中会受到具体建筑性能要求和费用控制的限制,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使用之前一定要对某一材料做一个综合的分析,以确定是否使用。

4 总结

归纳起来,目前关于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措施主要是从工程技术控制以及环保节能材料的选择出发的,同时,这些节能措施也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在实际的措施选择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出综合分析评估,从可持续发展及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来定位,以获得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效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黄卫红.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措施[J].四川建筑,2007,(5).

[2]刘金萍.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措施[J].山西建筑,2009,35(17).

[3]齐芳燕.居住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

[4] 黄卫红.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措施[J].四川建材,2007(05)

[5] 刘金萍.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节能措施[J].山西建筑,2009(17)

[6] 齐芳燕.居住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

上一篇:试析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黄壁庄水库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及效果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