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胸廓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2-09-17 04:33:19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胸廓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胸廓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84例胸廓创伤者进行MPR、VR、3D-MIP等后处理技术重建。 结果 84例胸廓损伤,其中肋骨骨折84例,肩胛骨骨折20例,锁骨骨折16例,胸椎骨折32例及胸骨骨折7例,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显示效果,诊断准确。结论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胸廓创伤诊断中,快捷、方便、准确,尤其是骨折立体影像显示方面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骨折;体层摄影术

The clinical value of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with 16 slice spiral CT on thoracic trauma

FU Mei-ping,WU Yao-xian Department of Radioiogy,The Central Hospital of Xinyang,Henan 464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with 16-slice spiral CT on thoracic trauma. Method the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included MPR,VR,3D-MIP were performed on 84 cases with thoracic trauma.Result Of all, 84 cases were showed rib fracture,20 cases scapula, 16 cases clavicle fracture,32 cases thoracic vertebrae fracture and 7 cases sternum, and all cases were got accurate diagnosis for satisfactory imaging display of fractrues. Conclusion The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of 16-slice spiral CT are rapid, convenient and accurate in dianogsis of thoracic trauma,and especially the stereo images show of fracture possesses significant advantage and good clinical applicational value.

【Key words】 Fturerac;Tomography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建筑工地高空坠落等意外伤害日益增多,尤其是胸部创伤首当其冲。胸部创伤除创伤性湿肺外,胸廓损伤较多。过去检查诊断主要依赖胸部X线平片,胸部平片在胸部创伤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较多漏诊、误诊现象[1]。在多层螺旋CT投入临床应用后,其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在胸部创伤中显现出巨大优势。如MPR、VR及3D MIP等后处理技术均可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明确反映胸廓创伤情况。肋骨、肩胛骨及胸骨等胸廓骨骨折显示率高,为临床及时地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1 一般资料

搜集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共84例患者。其中男76例,女8例,年龄8~79岁。均为车祸、高空坠落、摔伤等急诊入院就诊。临床主要表现为伤处疼痛,深呼吸、咳嗽及改变时疼痛加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者可见其随呼吸胸廓形变,又称为“连枷胸”[2]。患者多数表情痛苦。

2 检查方法

检查设备为GE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lightspeed 16 sys#CT 99-oco机型)扫描仪。扫描时患者呈仰卧位,双臂上举,行头先进或足先进,嘱患者屏气,扫描范围包括胸廓入口至肋骨下缘。扫描条件设置为:Helical full 0.8 s扫描方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80 mA,螺距1.375,层间距 5 mm。标准(STD)、肺(LUNG)、骨(BONE)三种算法重建获得原始图象,然后再以层厚1.25 mm,层间隔1 mm,标准算法(STD)后处理重建。获得满意的薄层图象后,将薄层图像传至Advantage work station (AW4.3-07)后处理工作站,应用Volume Rending软件即获得MPR、 VR及3D- MIP等多种模式的二维、三维图像。

3 结果

3.1 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84例。其中左侧肋骨单发8例,两根肋骨以上54例。右侧肋骨单发4例,多发18例。CT表现为肋骨骨皮质连续,不全断裂或完全断裂。部分折端表现为分离、错位等征象。骨折临近胸膜或软组织肿胀。VR全胸廓三维重建,骨折线在多方位旋转下,可清晰显示,并能准确查第几肋及有几根肋骨骨折。骨折以肋弓处多见,也常位于腋中线前后。

3.2 肩胛骨骨折 本组肩胛骨骨折20例。肩胛骨骨折多为粉碎性,VR三维重建可清楚呈现折块分离移位情况。肩胛骨骨折多合并同侧高位肋骨骨折。肩胛骨骨折一般不累及同侧肩关节,关节盂一般与肱骨头保持正常关节关系。利用后处理裁剪、切割技术,可将肩胛骨单独分离出来,多方位显示,能较客观地反映骨折情况,便于临床选择合适术式治疗。

3.3 胸骨骨折 胸骨骨折相对较少,通常由暴力直接作用所致,本组有7例。胸骨骨折表现为横断或斜形,可有轻度前后分离改变,骨折多位于胸骨体部。本组有1例表现为胸骨的切片骨折,骨折片向前方分离。还有1例剑突骨折,剑突骨折表现为剑突明显向左上方分离移位。

3.4 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16例,12例为单侧性,4例为双侧性骨折,双侧骨折可合并胸骨骨折。锁骨骨折多为斜形骨折,易上下错位。VR三维重建效果良好。

3.5 胸椎骨折 本组32例胸椎骨折,其中单纯椎体骨折8例,椎体并横突骨折8例。椎体合并棘突骨折6例,合并横突及棘突骨折4例,单纯横突骨折20例,横突骨折多移位分离明显。单纯胸椎体骨折多表现为压缩性,椎体体积缩小,密度升高。爆裂型表现为骨折块分离,疝入椎管者表现为椎管骨性狭窄。

4 讨论

4.1 日常生活中各种原因所致的胸部创伤较多,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X线平片诊断,但由于重叠及图片质量等诸多因素导致细微处骨折漏诊或误诊,胸部湿肺及纵隔心脏大血管损伤等更不能满意显示。普通CT虽然也多用于胸部创伤检查,尤其是在肋骨、肩胛骨及胸骨的骨折诊断中。但由于受到成像的角度、方位及多层横断面显示及扫描时间长,患者由于疼痛不能配合等限制,使肋骨等胸廓骨的骨折显示不尽人意。多层螺旋CT投入临床使用后,由于其扫描速度快,扫描时间短,使患者检查时痛苦减少,容易配合,原始图象的清晰度明显提高。因为是容积扫描,所以各种数据收集也很充足,加上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使胸部创伤的诊断阳性率明显提高。

4.2 胸廓在瞬间受到强大的直接或间接冲击,在强迫性改变作用下,肋骨是最易发生骨折的地方。肋骨骨折常多发,多发肋骨骨折易使胸廓不稳。肋骨骨折常位于伤处或肋弓处,也常在折处引起局限性出血、血肿等。肋骨周围有丰富的肌肉附着,受伤时牵拉力的失衡可导致折断的肋骨两端呈错位或分离。对于明显有分离或碎骨块者,宜采取VR重建效果好,立体感强;对于分离、移位不明显者多宜采取MPR冠状位或横断位显示较佳,能清楚显示细微的骨皮质断裂,缺点是立体感差,VR重建及胸部平片多易漏诊。3D-MIP对显示有帮助。

4.3 对于胸廓其他不规则骨折,锁骨骨折较易诊断,但需采取多位置显示。胸骨骨折相对较少,有文献报导仅占胸廓创伤的8%~10%[3],本组损伤例数略低于此结论。由于重叠的关系,传统X线一直没有完美显示胸骨的投照位置,多采取穿胸前后位或侧位进行投照[4],VR重建可以在剪除其他骨性结构的基础上多方位、立体显示,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16层螺旋CT利用其高分辨率、快捷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对急诊胸廓创伤,尤其是各型的骨折的诊断准确性较高,骨折显示立体、客观对临床及时科学制定治疗整复计划具有肯定的应用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云卿,高光峰,刘连杰,等.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对比研究.中国CT和MR杂志,2005,3(4):25.

[2] 陈孝平,石应康,邱贵兴.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46.

[3] Long S,Reynolds E,Wong J,et al.Traumatic airway disruption in children.J Trauma,2001,51(6):1200-1203.

[4] 李盟,陈本佳.影像技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98.

上一篇:普鲁卡因在大咯血患者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 下一篇:腹膜透析治疗脑出血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