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汽车与国外汽车的差异定价

时间:2022-09-17 04:24:12

浅析中国汽车与国外汽车的差异定价

作者简介:李松阳,(1987.9-),男,郑州交通学院2007级汽车运用工程系,汽车运用专业

摘要:汽车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强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国外车是我国高端汽车市场上的主角,而国产车则在低端车市场上占有优势。本文从经济学理论出发,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自主国内车品牌与国外车品牌差异定价的原因及利弊。

关键词:中国汽车;国外汽车;差异定价;经济学

长期以来国外车是我国高端汽车市场上的主角,而国产车则在低端车市场上占有优势。相比国外车的高性能高质量高价格而言,国产车最大的优势在于低价格。而对于国产品牌汽车的建设而言,低价意味着低端,对于自身定位会带来非常大的不利影响。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低价可以抢占市场,培养自己的客户群体,但长期低价对企业的扩大以及升级造成一定阻碍。

一、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自主品牌与国外品牌的差异定价的原因以及利弊

1.成本因素[1]

成本是造成自主品牌汽车与国外品牌差异的主要因素,国内自主品牌在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自主品牌汽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对于研发方面而言投入较少,而国外由于大多技术都是自主开发,其投入成本较高,并且随着竞争的加剧逐步对技术进行升级,因此投入的研发资本更多,所摊销的无形资本数额也同步增高。自主品牌汽车的定位比较低,同级别的汽车技术大多是通过模仿等方式获取,所耗费的成本远远低于外商品牌。并且自主品牌汽车的员工成本相对与外商合资厂商而言较低。

在高端市场,自主品牌无力撼动国外品牌的统治地位,因此选择在中低端市场采用低价方式进行发展是国内自主品牌所能进行的,最直接的方式。据测算,中低端的汽车价格弹性大于1,如果国内自主品牌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价格调整,能够非常有利地抢占市场。从价格弹性的视角来看,实行价格差异能够为国内自主品牌的汽车带来不错的效果。

2.价格需求弹性较大

汽车属于典型的非必须的消费产品,其价格弹性比较大。国外汽车品牌由于关税的障碍价格一直高居不下,国外品牌国产化之后,由于几大汽车厂商的寡头垄断,对汽车的定价具有垄断优势,因此大多数厂商对于价格弹性并不敏感,比较僵硬的看待价格,大多选择高价高利润率的模式。由于国内自主品牌汽车起步比较晚,从一诞生面对的就是国外品牌的垄断,为了打破垄断,取得细分市场上的优势,为自身的发展开辟途径,在技术落后的环境下,价格就成为国内自主品牌的首选。

3.汽车行业内替代效应明显

如果我们把整个汽车行业看做是一个整体的话,其与其他机动车辆的替代效应较低,随着目前禁止摩托车等机动车的大中城市的数量进一步增加,这种人为减少替代效应将进一步降低整个汽车与其他机动车的替代效应。但在汽车行业的内部来看,其替代效应则明显增强。自主品牌往往在每一个细分领域都采取价格差异,以低价为主要策略,抢夺市场,这也是自主品牌最有效也是最方便采取的对抗国外品牌的方式。因此,从替代效应的角度来看,自主品牌轿车采用低价的方式进行销售是可行的。

4.市场信息透明度有所加强

信息不对称一直是市场行为主体进行逆向选择的重要因素,但随着信息获取的渠道不断增多,对于自主品牌而言更具备了进行差异定价的可行性。目前很多车型的技术参数都可以在公开市场获取,并且行业之间进一步趋向标准化,这对于国产车而言,可以改变低价低质量的形象。通过标准化的生产线,标准化的配置,我国自主品牌的轿车可以通过更低价进行市场销售,一方面可以获取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消费者获利,进一步推动价格的合理发展。消费者依据获取的信息,从汽车本身的参数以及之前消费者的反映来进行相关判断,从而决定是否购买,并不像以往的定势思维来判断低价就是低质,可以用物美价廉来形容国内自主品牌汽车车。

5.政府政策为自主品牌低价提供保障

我国自主品牌轿车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小排量方面。而从2009年开始我国实行的各种汽车优惠,对于小排量的车型提供一定的购置补贴。同时提出了国家汽车产业的振兴计划,这些政策明显偏向了国内自主品牌的汽车,我国自主品牌可以利用国家政策获取成本补贴,减少研发成本,进而减少需要摊销的无形资产,为低于国外品牌的价格销售进一步扩大基础。

二、自主品牌差异定价的前景分析

差异定价实际上是国内自主品牌以低于国外品牌的价格进行销售,在低价轿车市场上,国内自主品牌具有绝对的优势,但随着价格的上升,国内自主品牌的竞争力随之下降。在高端轿车市场上,外国产品占据统治地位,在细分市场上形成垄断,在高端细分市场里,价格弹性并不明显,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性远低于中低端市场,国内自主品牌的价格差异难以获取相应的市场份额。因此,通过差异定价虽然可以在中低端市场获取一定的份额,但其发展前景受到相当严重的制约。

从厂商角度来考虑,如果产品过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那么其获利将远远低于国外品牌在高端市场获取的高额利润。长此以往,国外品牌可以积累大量的资本以及扩大规模,在产品生产平台共享程度提高后,可以进一步摊薄中低端汽车的成本,降低其边际成本,从而使自主品牌的成本优势进一步下降。更有甚者,国外品牌可以通过高端市场的利润弥补中低端市场,达到挤压国内自主品牌的目的。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如果中高端市场缺乏国内自主品牌的竞争,那么还将继续由国外有限的寡头进行垄断,获取自身最大效益,对于我国市场的消费者而言则是牺牲了自身的利益。

三、结语

我国自主品牌应当利用低端市场获取的资本、技术以及消费市场来及时进行转型,充分利用我国对自主品牌的扶植力度来实现技术的发展。国内自主品牌在初级阶段采用了价格差异来进行市场发展,获得一定成效,但长远来看企业还需要通过技术升级以及品牌[2]打造来获取长远的发展机遇。(郑州交通学院;河南;郑州;450062)

参考文献:

[1] 朱剑明,孙明兴,彭代勇;中国汽车工业的大国优势和出路[J],现代汽车动力2005年02期1―7

[2] 顾义保,丁晓;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市场周刊,2005年06期 32―33

上一篇:探索企业文化之企业音乐 下一篇:浅谈安全生产条件作为安全生产管理考核关键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