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下的民族及其音乐

时间:2022-09-17 04:17:39

冰山下的民族及其音乐

少数民族音乐之旅

在“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的雪岭冰峰下,居住着一个离太阳最近的民族――塔吉克族。上世纪60年代,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及其主题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这个勇敢善良、能歌善舞的民族,以及他们那风格浓郁、特征鲜明的民间音乐。

塔吉克族传统音乐属波斯―阿拉伯乐系,调式音阶丰富多样,音乐因广泛使用罕见的7/8、5/8等节拍和变化多样的节奏型而独具个性。流传至今的塔吉克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两类。其中,宗教音乐包括各类礼拜仪式中吟唱的“诵经调”,礼拜后诵唱的“卡素依德”、“宗教叹世歌”、“乃斯凯提”,以及巫师巴克希作法时所用的音乐等;民间音乐则是以民歌、器乐和舞蹈音乐较为突出。

塔吉克民歌具有热情奔放的高山民族之风韵,按其内容和功能可分为一般性民歌、叙事性歌曲、风俗性歌曲、舞蹈歌和儿歌等几类。“拜依特”是流传甚广、数量颇丰的一般性民歌,多为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内容以情歌居多,曲调多为上下句体的单乐段结构,旋律简洁明快、富有动感,典型的7/8拍节奏为其增添了特殊的活力。此类歌曲的代表曲目有《红玫瑰》《古力碧塔》《青岗古力》等。

“麦依丽斯”即叙事性歌曲,题材多为历史事件或赞美家乡、歌颂英雄等,唱词篇幅长大,但是曲调短小,结构为多段的分节歌形式,常用的5/8节拍也极有特点。此类歌曲的代表作有《雄鹰》《公主堡的传说》《保护父母,捍卫家乡》等,其中清同治年间传唱的《白鹰》非常著名。这是阿古柏统治地区的平民乃比、岱力忠在被误判为叛国罪后,为自己申诉而即兴编唱的歌曲,后在民间广泛流传,深受人们喜爱。除此之外,民间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菲来克”(悲歌)和“塔勒肯”(送葬歌)也颇具特色,一般前者多为歌者在山间独自吟唱,借以抒发离别或怀念亲人之情;后者为挽歌,在送葬仪式中为悼念亲人所唱。

塔吉克族的民间器乐文化非常发达,乐器品种丰富多样,主要用于为歌曲或舞蹈伴奏。民间常见的吹管类乐器,有用鹰翅骨制成的3孔短笛“纳依”(鹰笛)和音色优美抒情的木制七孔竖笛“苏尔纳依”,弹拨类的如“热布勃”、“赛依吐尔”、“库姆兹”等,此外还有塔吉克族唯一的弓弦乐器“艾捷克”,以及在其它少数民族地区广泛流传的“达甫”(手鼓)和“库如孜”(口弦)等。器乐曲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独立的器乐曲,多由“纳依”独奏、齐奏或主奏;一类乐曲源于民歌曲调,多用弹拨乐器演奏。

鹰笛“纳依”是一种深受牧民喜爱的乐器,在民间使用甚广。每逢叼羊比赛、婚礼或节日庆典等集会场合,人们常用鹰笛和手鼓奏起欢快激越的乐曲,或为叼羊、赛马助兴,或伴奏歌舞,令气氛热烈沸腾。赛马、叼羊活动中使用的乐曲称“盖尔乌・普依勾”,即叼羊赛马曲,有几种常用的曲调,分别用于不同的活动阶段,音乐富于变化。同时,由于鹰在塔吉克民间文化中具有英雄的化身和民族标志的象征意义,这种以鹰骨制成的乐器也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义,因而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

塔吉克族的民间集会场合同样离不开舞蹈。用于伴奏舞蹈的音乐有民歌和独立的器乐曲两种,后者称“乔甫苏孜”,一般以两支鹰笛演奏曲调、两面手鼓伴奏,演奏手鼓的多为妇女,且常由两人合击一面鼓,节拍以典型的7/8为主,音乐富于变化。此外,民间也流传着一些使用道具表演的单人舞,比如《白鹰舞》《跑马舞》等,音乐和使用的乐器都与“乔甫苏孜”相似。

上一篇:俄罗斯钢琴家夺冠 下一篇:第21届澳门国际音乐节地域特色唱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