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勇战将―中将郑维山(三)

时间:2022-09-17 04:09:43

郑维山一拍桌子:“打!出了问题我负责!”

1953年6月10日,山峦起伏的朝鲜东线战场,迎来了一个平凡而又极不平凡的日子。

这一天,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第20兵团指挥部,第60军军、师、团指挥所里,人们的心情极为紧张,一齐关注着我军的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

龙门山,第20兵团前进指挥所里,气氛紧张而又宁静,除了偶尔响起的清脆的电话铃声和掀动的电报纸的哗哗声,几乎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代司令员郑维山此刻的心情,更是非同一般。他望着坐在他眼前新到任的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王平,耳边又响起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的声音:“郑司令员,杨勇司令员、王平政委已经来到,你呢,准备回国接受新的命令。不过,这一仗嘛,还是由你指挥。他们刚到,毕竟还不熟悉情况。怎么样?有什么问题?”

“请邓司令员放心,保证把这一仗打好!”郑维山答道。

这是他参加朝鲜战争的最后一仗。

这一仗的作战方案是他提出来的,他参与了整个作战计划的制定和修改。为了打好这一仗,他和主要实施这一方案的60军的指战员们,准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倾注了他很多心血。

这一仗,是我志愿军实施夏季攻势的第一仗,也是最关键的一仗。为此,郑维山还给志愿军指挥部拍了胸脯,立了军令状。

作战会议,开门见山,主要围绕“怎么打”这个焦点展开讨论。

会上,郑维山提出了实施大潜伏的设想。

郑维山说:“敌人阵地工事坚固,地形有利,但也因此容易松懈麻痹,戒备不严,造成我可乘之机。另外,我在观察地形时发现,敌人前沿和侧翼都有大片树林,可供部队隐蔽潜伏。”

“我之所以想用潜伏的办法,”郑维山接着说,“主要考虑到,敌我阵地主峰相距2至3公里,中间呢,又有大川深谷相隔,不利于我炮兵火力的发挥和步兵的集结。如果我们提前把部队隐蔽集中在敌前沿,第二天黄昏发起攻击,前半夜就可完成进攻战斗。这样,可以有4到6小时的时间改造工事,部署兵力、火力、组织步炮协同、补充弹药。待第三天敌人反扑时,我军早已做好战斗准备,可有效地反击敌人。”

“现在的问题是,”说到这里,郑维山稍作停顿,用目光扫视一圈后说,“对强攻敌人1个加强团设防的坚固阵地实行战前潜伏,要出动多少兵力?兵力少了,显然不行;多了呢,潜伏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大缩小。过去,我们搞过许多次潜伏,但毕竟人数少,好办。我初步概算了一下,这次少则也得三四千人。这么多人潜伏到敌人阵地前,能隐蔽好吗?更何况,潜伏时间将近一昼夜,这么多人吃喝拉撒睡怎么办?一旦被敌人发现,在敌人密集火力的打击下,会出现什么局面?等等,这些问题我们都得考虑到。现在我把我的设想和考虑到的问题摆了出来,供大家讨论。当然大家还有别的方案或设想,也可以摆出来。”

郑维山讲完以后,会场上出现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沉默。大家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在与会者中间,有一个人兴奋异常,跃跃欲试。他就是第60军军长张祖琼。他的设想与郑维山所谈的竟不谋而合!其实,关于大潜伏的设想,已在张军长的脑海中酝酿已久。张军长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第一个站了起来。

“我同意司令员提出的大潜伏的设想。我认为,实施大潜伏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张军长说。

张军长的开场白,使会场气氛为之一振。郑维山立即把目光投向了张军长。

接着,张祖琼分别就大潜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了详细的阐述。张祖琼语调沉稳,娓娓道来。有理有据、实事求是的分析论证,说得郑维山和兵团其他领导频频点头。

张祖琼发言之后。其他同志陆续发言,围绕大潜伏的方案,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打算。郑维山越听信心越足,他一拍桌子,说:“打!出了问题我负责!”

于是,采用潜伏手段打掉敌人加强团阵地的作战决心就这样定了下来。

会后,兵团投入到了紧张而有序的备战之中。

从整个作战计划的制定到大潜伏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相应对策,郑维山都一一过问,抓好落实。

部队临出发前,郑维山特意把第60军担任突击队的连队干部请到兵团部,他把来自祖国的慰问品拿了出来,一边招待他们,一边询问潜伏的准备工作情况。郑维山还特意指出:要注意冲击道路的选择。潜伏时,山地死角可以利用,但是,战斗发起,坡度大,难攀登,会增大困难。

大潜伏的作战计划付诸实施了。2个团的前进指挥所、4个营部、15个半的步兵连、4个机枪连共3500多人,悄悄潜伏到了敌人阵地前沿。

突击连离敌人前沿不到200米。潜伏部队如果咳嗽或睡觉打呼噜,敌人都能听到。敌人在60度到70度的陡坡上,从上往下扔手榴弹,就可以甩到潜伏区。至于步枪、机枪、小炮、大炮的威力就更不用说了。整个潜伏部队都处在敌人射程和火力网之内。

这实实在在是一着险棋。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这么多人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潜伏将近20多小时,一旦被发现,将遭受全军覆没的危险。

1953年6月10日,这一天的黎明似乎来得特别早,这一天的时间又似乎过得特别慢。

“这一天是我一生难忘的日子,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数着过的。”担任主攻任务的第542团团长武占魁后来回忆说。

这一天,郑维山和兵团其他领导们的心情一样,一整天坐镇在兵团指挥所里,在担心、焦虑中度过。

郑维山自信各项准备扎实、周密、细致,也更坚信参加潜伏的每个指战员都会自觉遵守潜伏纪律,克服各种困难。但在取得成功之前,每一刻,同样都隐含着失败的因素,更何况这本来就是一次冒着很大风险的作战行动。

这一天还算顺利,除了黄昏时分,我潜伏区曾两次遭受冷炮牺牲30多名战士外,敌人没有发现我潜伏部队。

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到了天黑。

晚8时20分,几发信号弹划破夜空,我军声东击西的炮火准备开始。敌阵地的两侧山头炮声隆隆,火光冲天。我两支部队分别向两翼山头发动佯攻。敌人误以为我要向两侧发起进攻,立即集中兵力火力还击。突然,又有几发信号弹升上天空,我军即将对其发起冲击的敌902.8、973和883.7高地,立即被密集的炮火覆盖,成了一片火海。对于这几个山头,我炮兵特别“照顾”,数次的假延伸,数次的重复射击,不仅有效地摧毁了敌防御工事,还杀伤了大量在我假延伸中伺机反击的敌人。

山坡下的潜伏部队,见我军炮火如此威猛,一片欢呼,待我炮火向纵深正式延伸后,突击部队立即向各自目标发起冲击。

山头上火光闪闪,杀声震天,冲锋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彻峡谷。

战士勇猛,进攻神速。

突击队的出现,如神兵天降,一下子打得敌人溃不成军。

战斗已进行1个多小时,按原定计划,1个多小时,足够攻占敌人阵地,但前面的战况却迟迟没有上报。

郑维山急了,他拿起电话:“张祖琼吗?怎么搞的,仗才开始就放羊啦!”

张祖琼心里也很着急,他说:“我们正搜集情况,很快上报。”

不久,战况报上来了。各突击队总共用了70分钟,就攻占了预定目标902.8高地、973高地、883.7高地――敌军第27团防守的大部分阵地。歼灭第27团第1营、2营、3营和师部搜索连。

郑维山听后十分高兴,指示张祖琼:“坚决打击敌人反扑,同时,加强工事的改造和抢修,迎接敌人明天更大规模的反扑。”

11日天刚亮,敌机来到我占领阵地上空,实施侦察和轰炸扫射。随后,又组织了3个团的兵力,在炮兵的掩护下,向我轮番反扑。

郑维山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精神依然振奋。

突然,电话铃响了。

“郑司令员吗?我是张祖琼。部队弹药供应不上,请兵团支援一下。”

郑维山是深知张祖琼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伸手的。

郑维山决定用汽车运。他特意指示后勤部门:“装车在坑道内,选择好道路,掌握好时机加大油门冲过去。”

效果不错,10辆弹药车,冲过去了9辆。

激战,在夜以继日地进行着。

我突击部队,苦战4昼夜,先后击退敌人1个排至2个营的兵力,进攻190余次,歼敌7812名,巩固了全部阵地。

大潜伏成功了!

3500多名步兵,几百门大炮,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潜伏长达20多个小时,这不能不说是中外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而突击部队仅用1小时零10分钟歼敌1个团大部,并占领该团高峰阵地,首创我军防御作战以来一次歼敌1个团大部的范例。为此,第20兵团及第60军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的通报嘉奖。

郑维山此时的心情可以想象。这毕竟是他第20兵团司令员一年多来所指挥的最大的一仗,也是他离开朝鲜前的最后一仗。

对于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还有什么比获得战争的胜利更让他感到高兴和自豪的呢。

郑维山,再次显示了他能征善战、智勇兼备的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为表彰他的功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上一篇:高校教室环境对于学习效率的影响 下一篇:浅谈学校工会在校务公开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