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总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

时间:2022-09-17 03:40:29

探析总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

【摘 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水资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目前,我国的饮用水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其中,部分微生物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威胁,因此,饮用水必须严格地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并应经过严格的微生物检测,检测达标后方可输配给终端用户。目前常采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有多管发酵法、滤膜法等。本文首先概述了总大肠菌群,对总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与总大肠菌群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及其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总大肠菌群;检测;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优缺点

窗体顶端

大肠菌群是引起人类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生活用水中,如果人类生活用水的安全质量不能得到保证,饮用了总大肠菌群超标的水,轻则会使细菌在肠道内慢慢积累引起肠道疾病,使得人们拉肚子,重则可能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导致病菌中毒死亡等。基于此,以下就总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1总大肠菌群的概述

饮用水中的总大肠菌群主要是指大肠杆菌、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三大类型细菌共同组成的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是指在 37℃条件下培养时,能够使乳糖进行发酵,并且在全天24小时之内都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主要包括埃希氏菌属、柠檬酸细菌属肠杆菌属及克雷伯氏菌属四种细菌。总大肠菌群既包括存在于人及动物粪便的大肠菌群,也包括存在于其他环境中的大肠菌群。在日常的检测过程中,特别是在饮用水的检测中,总大肠菌群的检测对检测环境、检测人员的操作水平和经验要求都很高,且检测时间长达三天。由于其数量大,在体外存活时间与肠道致病菌相近,且检验方法比较简便,故被作为检验肠道致病菌的指示菌。水中大肠菌群数的多少,表明水体被粪便污染的程度,并间接地表明有肠道致病菌存在的可能性。因此,总大肠菌群是评价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指标,具有广泛的卫生学意义。

2总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

检测总大肠菌群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

2.1总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

多管发酵法是做早被用作水质检测的技术,至今应用已超过80年,在水样大肠菌群的检测中一直在应用。其核心是将水样进行10倍系列稀释,分别接种到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中,在35℃培养48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将产酸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篮琼脂平板上进行分离培养,并通过革兰染色、镜检和进行证实试验。结果通过检索最可能数检索表、报告每100ml水样中总大肠菌群可能数值。这种方法影响因素比较多,例如,非大肠菌群细菌的干扰,同时不能实行准确的定量,花费时间比较多,越需要96h以上,由于最后是通过检索MPN检索表得出的是一种推论的结果,这就决定了该法有时还会低估水样中大肠菌群的数目甚至造成漏检。但这种方法不需昂贵设备,经过基本微生物学培训的技术人员可操作,特别适用于不能够使用总大肠菌群滤膜法的时候。

2.2总大肠菌群滤膜法

总大肠菌群滤膜法在许多国家已经被作为监测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的标准方法,是指用孔径为0.45 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水样,将滤膜贴在添加乳糖的选择性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能形成特征性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以检测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方法。最后计算滤膜上生长的总大肠菌群数,以每100ml水样中总大肠菌群数报告结果。研究人员优化了很多用于总大肠菌群滤膜法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最具影响力的是北美的m-Endo型培养基和欧洲的Tergitol-TTC培养基,大肠菌群在m-Endo型培养基上形成带有金属光泽的红色菌落,在Tergitol-TTC型培养基上形成橙黄色菌落。夺冠发酵法比总大肠菌滤膜法最明显的优点是非常便于检测较大体积的水样,这样就能有比较高的敏感性和可靠性。另外,相比多管发酵法只能半定量而言,总大肠菌群滤膜法可以定量计数。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有很多化学的和物理的因素能够引起大肠菌群的非致死性损伤,总大肠菌群滤膜法最突出的问题是这种应激和损伤的大肠菌群无法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形成菌落。此外,总大肠菌群滤膜法的特异性不高,结果容易受水样中其他细菌的影响而出现误判,也需要结合进一步的确证试验才能最终确定结果。

3总大肠菌群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及其优缺点分析

3.1检测结果分析

(1)出厂水结果分析样品:采集某地3个出厂水及5个管网水,每个采样点各2份。 通过以上两种检测方法中,其得到的检测结果是基本一致的,都能成功检测出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数量和数目,而且在实际实验中,每个采样点中所显示的水样结果都具有着良好的重现性。然而通过对实验中所采用的样品检测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多管发酵法得出的检测结果和总大肠菌群滤膜法检测出的结果有所不同。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多管发酵法本身的精确度所造成,因为多管发酵法中测量到的总大肠菌群的数量是通过概率公式进行计算得来的,这样的测量计算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精确地有限的劣势。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多管发酵法不适用与对出厂水和管网水中所含总大肠菌群数量的检测,而总大肠菌群滤膜法则可以用来检测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检测。 (2)水源水结果分析。样品:采集某地3个水源水,每个采集点各2份。在对实验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时,可以明显的看到滤膜法检测的重现性很差,而最终结果也远远低于多管发酵法,这应该是由于源水浊度比较大,在膜上存在干扰,不能准确辨别菌落数所造成的,因此,多管发酵法可以同样有效地被用于源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检测,但滤膜法不宜采用。

3.2总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优缺点分析

(1)多管发酵法的优势在于不受浊度的影响,可以检验浊度比较大的水样,结果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但缺点在于操作繁重,工作量大,需要时间长,还有它实际上是根据统计学理论估计水体的大肠杆菌密度和卫生质量的一种方法,属于半定量试验,通常饮用水待检样品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很少,无法得出具体的值,不适用出厂水及管网水等生活饮用水的检验。 (2)滤膜法的优势在于非常便于检测大批量的低浊度水样,特别适用于自来水厂作为常规监测之用,缺点是不适用于杂质较多、易于阻塞滤孔的水样,特异性不高,结果容易受水样中其它细菌的影响而出现误判,需要结合进一步的确认试验才能最终确定结果,但结果的确认至少需要2-3d 的时间,不利于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通过上述可知,滤膜法比多管发酵法更适合于自来水厂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检测,而多管发酵检测法则更适用于水源水的检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水中以及食物中的大肠菌群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量是保证人们生活用水以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预防措施,相关饮用水卫生监督员以及食品卫生检查员在检测大肠菌群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定的饮用水卫生检测标准和食品卫生检测标准进行检测和控制,确保人们的用水质量和用水安全。

参考文献 :

[1]冯锡凯等,加强生活饮用水检验的必要性与迫切性[J]中国科技纵横,2010(24)

[2]祝美云,李厚强.纯净水中微生物的控制[J].食品科技,2007(5)

窗体顶端

[3]朱峰, 多管发酵法检测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02)

窗体底端

上一篇:园林施工中节能型技术的应用探析Z 下一篇:浅析在园林工程中微地形处理及施工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