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爱耳19计

时间:2022-09-17 03:04:31

到爱耳日,对耳朵的爱护再次被提起。耳聋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据统计目前我国有两千多万聋哑人。新生儿耳聋发病率已达1~3‰,每年出生的聋儿约有3万。通过对耳聋致病因素的调查与研究,发现至少50%的先天性耳聋是由遗传性因素导致(也就是遗传性耳聋),由环境因素导致者占20%~25%,余下的25%~30%是散发性病例。

爱耳始于胎儿期,父母把宝宝带到这个世界,一定想让宝宝体验世间一切最美好的东西。所有美妙的声音,全要依赖于宝宝的小耳朵。除此之外,宝宝还要通过耳朵听,模仿学习说话、学习与人交流。无法想象,如果听力丧失,对宝宝意味着什么。父母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宝宝的耳朵,给宝宝一个有声的世界。

爱耳日由来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爱耳日历年主题

2000年: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2001年:减少耳聋发生实施早期干预

2002年:听力助残一救助贫困聋儿

2003年: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听力缺陷

2004年:防聋走进社区

2005年: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健康听力,幸福生活

2006年: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听力

2007年:城乡联动,共同关注青少年听力健康一珍爱听力,快乐成长

2008年:奥运精彩――我听到

孕期

胎宝宝到了第7个月,已经能听到声音。妈妈胃肠蠕动和心跳的声音,这些声音在30分贝左右,更像耳边的窃窃私语声。因妈妈腹壁的反射作用,可将腹壁以外的声音大约降低20分贝。胎儿有点“耳背”,他的听力比成年人的低20~30分贝。这些小小的障碍,使得外面的大声吼叫传到胎儿那里,已经仅仅是在说悄悄话了。在整个孕期,要怎样保护胎宝宝的小耳朵呢?

第1计:避免风疹

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安营扎寨后,还是很脆弱的,经不起某些病毒的攻击。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准妈妈如果被风疹病毒感染,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出现先天性风疹。风疹病毒侵犯宝宝的耳蜗而致先天性耳聋。

爱耳处方在准备怀孕前6个月,妈妈最好到医院保健科注射风疹疫苗,以防风疹的伤害。在妊娠3个月内风疹病毒感染者,如诊断明确,又没有有效的预防性免疫接种,应当终止妊娠。

第2计:避免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常见病,看起来普通,但对胎儿的伤害不可小视。重度的流行性感冒对全身的血管及神经系统均可产生损害,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如,高热、昏迷及抽搐等。这些严重的全身中毒反应,可以使胎儿出现缺氧及微循环障碍,从而影响到听觉器官的发育。

爱耳处方妊娠期注意预防流行性感冒,对防止宝宝耳聋十分重要。准妈妈在流感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怀孕前6个月及时注射流感疫苗。

第3计:不要随便用药

在怀孕的早期及中期,应用耳毒性药物,包括氨基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奎宁类药物,阿司匹林类及速尿等,均可造成胎儿耳蜗发育不完全,因而导致宝宝耳聋。这些药物妊娠期应该禁用。

爱耳处方准妈妈孕期避免使用各类具有耳毒性的药物,包括各种补药,如必须使用,则应在妇产科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在此也要提醒准妈妈们,如果计划怀孕、且未采取避孕措施,当出现没有力气,不想吃东西时,不可随便吃药,应首先想想是不是怀孕了,因为有些人怀孕早期的反应有点像感冒。

第4计:正确听胎教音乐

有些准妈妈为了让眙宝宝能更清晰的听胎教音乐,直接将传声器放在妈妈的腹壁上,传声器所发出的声波便会进入母体宫腔内而传给胎宝宝。由于胎儿的耳蜗很稚嫩,如受到高频声音的刺激,很容易受到不可逆性的损伤。轻则,宝宝出生后可能听到说话声,但却听不见高频的声音;重则,宝宝出生后即丧失了听力,从此而永远坠入无声的世界。

爱耳处方准妈妈要记住:在进行音乐胎教时,不可把传声器直接放在肚皮上。只要在室内、选择柔美的轻音乐,且妈妈感受舒适就可以。

第5计:避免遗传基因缺陷

在我国先天性耳聋发病率占听力障碍人群的50%以上,而遗传聋约占先天聋的85%,其中大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爱耳处方假如夫妻可疑有家族遗传耳聋史的人,双方均应到医院进行家谱分析、染色体和遗传基因的检查,减少下一代耳聋发生的几率。

新生儿期

新生儿除了吃就是睡,在感觉方面还很不发达,也听不懂大人在说什么。只是偶尔说话声大,突然的声音可能让宝宝身体抽动一下。此时,新生儿的耳朵还非常娇气,妈妈可要注意。

第6计:呵护早产及低体重儿

早产对听力的影响,不仅仅是器官发育不够完善,更重要的是早产儿对环境适应能力差,易发生疾病。另外,无论是否早产,只要出生体重不足2500克,发生听力障碍的概率往往会高于足月正常儿。

爱耳处方父母要关注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听力的发育情况,因为两者均属“耳聋高危儿”的范畴,应定期对他们进行听力的筛查。平时注意宝宝对声音的反应,如果有异常及时就医。

第7计:小心胆红素血症

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10~14天消退,如出现过早或消退过晚则称为病理性黄疸,严重时会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增高,未与白蛋白结合的游离胆红素也随之增多,后者可透过血脑屏障,引起脑细胞损伤,从而导致听觉障碍。

爱耳处方对于出生后出现病理性黄疸的宝宝,要查明病因,积极治疗。

回到家中,要观察宝宝黄疸消退的情况,如果黄疸不能按时消退、且颜色逐渐加深,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第8计:重视听力筛查

目前诊断出新生儿是否有听力障碍,用不着听秒表、叫名字,先进的仪器很快就能检查出宝宝耳朵的听力是否正常。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耳声发射仪,可测定新生儿内耳毛细胞的功能;一是脑干诱发电位,可测定新生儿脑干神经的功能。

爱耳处方对每一个宝宝,在出生48小时后都需进行首次的听力筛查。医生会在宝宝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性的检查。一般仅用几分钟就可以完成。

如果首次筛查不能通过,42天时应再次接受听力复查,42天复查仍未通过者,在3个月左右应进行诊断性的听力检查。

如已被确诊为听损伤的患儿则应及时到专科医院进行相应的矫治。

这些方法可以重复进行,有利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婴幼儿期

在正常情况下,3个月以内宝宝听到突然声音,会出现眨眼、皱眉,可伴有握拳、蹬腿或全身抖动,这是一种听觉反射的活动。宝宝会喜欢摇铃的声响、会喜欢抓着摇铃晃来晃去。

第9计:避免耳毒性药物

宝宝生病时如药物使用不当,也有可能造成宝宝耳聋。药物性耳聋被破坏的不是外耳和中耳的声音传导系统,而是感知声音最重要又最脆弱的耳蜗毛细胞。毛细胞是听觉神经的末梢感受器,正常情况下毛细胞把声音转化成生物电冲动传给听觉神经输入大脑中枢,人才能听到外界的各种声音。耳毒性药物专门损伤毛细胞,让人感受不到外界的声音。这种耳聋属于“感音神经性聋”,难以治愈。

目前医学上发现能引起耳聋的药物有60多种。主要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类主要有丁胺卡那、新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利福平;其他类药物有,保泰松、阿司匹林、消炎痛等。

爱耳处方如果父母双方家族中有因某种药物而致聋者,其后代均应禁用该类药物;当宝宝生病后,要到正规医院就医,专业的医生不会随便使用抗生素,必须用时,需选择无耳毒性抗生素。如果使用可疑耳毒性药物时,要密切观察,并进行听力的监测,有条件时应定期进行血药浓度的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停药。

第10计:预防中耳炎

3岁以下的宝宝耳部结构尚未发育完善,尤其是连接中耳和咽部的咽鼓管,不仅仅是一个连接的导管,还具有调节中耳腔压力、引流中耳分泌物的功能。宝宝的咽鼓管和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因其短而水平,当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中耳炎会引起耳朵疼痛,但更严重的是,频繁复发的中耳炎会影响宝宝的听力,从而使宝宝语言能力发育受阻。

爱耳处方宝宝吃奶后,要将宝宝竖直抱起,让其头靠在妈妈肩上,用手轻拍后背2~3分钟,让宝宝将吃奶时吸进的空气通过打嗝排出,以免因溢奶而使乳汁流人耳中。

给小宝宝洗澡时,大人的拇指及中指要将宝宝耳朵反压过来,堵住耳朵以避免宝宝耳朵进水。

喂奶时,要将宝宝抱起,呈头高脚低位,以免奶水从咽鼓管流入中耳。

很多中耳炎都是由感冒引起的。因此积极预防感冒或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也是避免宝宝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如果宝宝不慎感染中耳炎,应及早控制感染,直至症状消退5~7日后才停药,务求彻底治愈,不可症状消退后即停药,以免变成慢性中耳炎。

第11计:小心某些传染病

某些疾病可损伤宝宝听力或诱发耳部疾病。

脑膜炎:无论成人或宝宝,一旦患脑炎或乙脑,都有可能损伤听力而致耳聋,因为脑炎发病过程中,炎症常可侵犯内耳,引起迷路的脓性炎症。

麻疹:麻疹由麻疹病毒感染而致,麻疹病毒可以经血液循环到达耳蜗的血管处,引起微循环障碍或迷路炎,直接损伤听力。

水痘:水痘也是一种病毒感染,这种病毒入侵人体后,可潜伏于感觉神经节,影响与破坏感觉神经的生理功能而直接导致耳聋发生。

痄腮:又称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这种病毒入侵机体后,经血液循环而直接入内耳,引起耳蜗血管发生炎性改变,使淋巴系统受损,引起病毒性迷路炎,这就直接影响和破坏了耳蜗及前庭的功能,严重影响听力,造成神经性耳聋。

爱耳处方及时为宝宝做好疫苗的接种。当宝宝患有以上疾病时,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防止因此而导致的耳病。

第12计:小心耳道异物

好奇的宝宝可能会将小异物塞进耳朵,如小石头、小球、玩具的小零件等,小异物可长期存留而无任何症状;较大的异物则可引起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此外,活的昆虫等动物性异物可在耳道内爬行骚动而引起剧烈耳痛和耳鸣。

爱耳处方如果是豆子、橡皮、小珠珠等光滑的异物,妈妈处理就太危险了,如果处理不好,异物可能会越滑越深,宝宝会感觉耳朵胀痛,因此,高难问题还是请医生来解决吧!医生的耳镜能将异物看得一清二楚,轻松就能取出。

对于活的昆虫等动物性异物,可先滴入甘油或香油将其淹死,然后再用镊子取出或冲洗排出。对飞虫可试用手电筒的亮光而诱出的方法。

第13计:避免外耳道炎

给宝宝洗澡时洗澡水进入耳朵,或喂药时的药汁、呕吐的胃内容物灌入宝宝耳朵,再有父母用火柴棍、发卡等物给宝宝掏耳朵时,划破了外耳道皮肤,细菌趁机侵入所引起。宝宝可表现为耳朵疼痛,尤其是张嘴嚼东西的时候更疼,还常牵扯到半边头疼,影响宝宝吃饭和睡眠,有些宝宝还可伴有发热。

爱耳处方父母可用湿毛巾冷敷宝宝的耳朵,在口服或注射抗生素的同时,向耳朵里滴耳油或新霉素等滴耳液,消炎止痛。耳道里不要涂紫药水或红药水。因为这些带颜色的药水会妨碍医生观察病情的变化。

第14计:小心耵聍栓塞

耵聍又称耳屎,正常情况下干性片状耵聍,只轻轻附着于外耳道皮肤上,在咀嚼、说话、张口时,由于下颌关节的运动,就会不断脱落排出耳道外,当耵聍腺受刺激或耵聍排出受阻时就会产生栓塞。

耵聍栓塞外耳道后,宝宝有时会告诉妈妈耳朵不舒服。如果耵聍较大,会起到阻隔声音的作用,宝宝会出现听力会降低。有时耵聍虽小,但掉入外耳道深部,压迫鼓膜时,还会引起眩晕、耳鸣。

爱耳处方游泳之前最好由医生检查一下,先把耵聍屑取出,以防进水后形成栓塞;如果出现听力下降,最好请医生检查一下,较小的耵聍,用特制的耵聍钩轻轻取出。大的耵聍、或宝宝不合作,可先滴几天特制的耵聍水待耵聍泡软,粉碎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即可。家长不要自己冒然动手去掏,防止划破宝宝的外耳道或是损伤耳内鼓膜。

第15计:小心外耳道黄水疮

黄水疮常发生在宝宝外耳和耳道的皮肤上。原因可能与宝宝过敏体质有关,也有的是因为宝宝耳朵周围的皮肤红肿、糜烂、起小水泡,破了以后流黄水、结痂、刺痒,宝宝常常用手去抓所致。

爱耳处方容易长黄水疮的地方要注意保持清洁、干燥。如果已出现黄水疮且黄水不多,父母可用10%~15%的氯化锌软膏、可的松软膏涂抹;如果黄水流得太多,则可以先用生理盐水或3%的硼酸水在局部清洗,然后再涂药。如果感染了,要及时到医院请耳科医生诊治。

第16计:小心突然的爆炸声

爆震性耳聋是由于突发巨大的声响引起听觉器官的急性损伤。主要是由于冲击波的气浪作用于听觉器官,造成急性严重外伤而导致鼓膜的破裂,中耳听骨的破坏,内耳组织损伤出血。宝宝受震后当即感觉双耳失听,剧烈耳鸣,耳痛,还可引起眩晕、呕吐和脑震荡等。听力检查表现为听力障碍,甚至听力完全丧失。轻者可

部分恢复听力,重者可致永久性耳聋。

爱耳处方如果在放炮时不注意保护宝宝的耳朵,那宝宝的听力就有可能受损。因此,在放炮时,要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尽量不要让宝宝在室外听响。如果在室外听的话,必要时应捂住宝宝耳朵,防止炮声损伤听力。

第17计:小心飞机起落时耳朵痛

带宝宝外出乘飞机的父母越来越多。人在乘飞机的时候,由于压力的改变,耳朵会很感到不适,特别是当飞机起飞、降落的时候。这是因为他们的耳咽管很细小(耳咽管是连接中耳和喉咙后部的器官),它的细小将导致耳朵里的空气压力稳定,从而造成压迫感。

爱耳处方飞机起飞、降落的时候,让宝宝吃母乳或者用奶瓶给他喂奶,也可以让宝宝含着一个安慰奶嘴。吸吮和吞咽都能使耳咽管扩张,减轻耳朵内部的压力。

如果宝宝4岁多了,就可以让他嚼口香糖,或者吃东西,喝饮料,从而减轻耳朵内部的压力。

打哈欠或捏住鼻子吹气也会对宝宝有帮助。

第18计:不要随意掏耳朵

当妈妈看到宝宝有耳屎,总有一种要把它们清理干净的欲望,但千万住手,这样可是害了宝宝。

人类耳道外侧软骨部分的表皮内是含有毛囊及腺体的,会分泌腊状、油脂状的物质,再加上脱落上皮的耳垢。耳垢具有保护耳道的功能,可以阻挡灰尘微粒、微生物以及一些异物入侵。外耳道本身就有清除耳垢的功能,耳垢会自然的往外耳开口的方向移动而排出。

爱耳处方若要清洁,只需毛巾加上手指头,把外耳和耳道开口处轻轻擦拭即可,不需使用器械或棉棒深入耳道清洁。这样做一来会使耳垢塞得更深,二来有可能使耳道的表皮受损,甚至伤及耳膜。

第19计:远离噪音环境

噪声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明显。一次高强度的脉冲噪声瞬间就可使人耳聋,而长期的强噪声则引起噪声性耳聋。

听神经细胞在噪音的刺激下,可发生病理性损害和退行性的变化,使暂时性听力下降变为永久性听力下降,叫做噪声性耳聋。一般情况下,85分贝以下的噪声不至于危害听觉,而85分贝以上则可能发生危险。

爱耳处方不要带宝宝到喧哗的街上或歌厅唱歌;当隔壁装修时,电锯声对宝宝的听力也有影响,应尽量避开,锣鼓声对有些人是一种享受,而对宝宝不宜,因此要离得远些;在高速路上开车时,尽量少开窗,因为此时开窗噪音在100分贝以上;家中音响的总音量最好控制在最大音量的1/4~1/3。此外,每次听完音乐之后,养成把音量调节旋钮关至最小的习惯,这样下次开机的时候,就不至于音乐声一起,吓到宝宝。

上一篇:宝宝开始学穿衣 下一篇:“营养胎教”让宝宝爱上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