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与异氟醚在小儿腔镜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2-09-17 02:48:40

七氟醚与异氟醚在小儿腔镜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对比研究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50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ASAⅠ级拟行腹腔镜下内环口关闭术手术患儿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1岁~8岁,体重10~25kg,患儿无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快速诱导插管后随机分为七氟醚(S)组和异氟醚(I)组,每组25例,分别吸入七氟醚和异氟醚。

麻醉方法:术前禁食6小时,禁饮4小时,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01mg/kg。患儿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0.9%生理盐水10ml/(kg•小时)输注,两组诱导均采用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溴胺0.1mg/kg和异丙酚2mg/kg。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麻醉手术期间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0~40mmHg,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4~22分钟,根据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调整呼吸参数。麻醉诱导前后及手术期间,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吸入及呼出氧分压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患儿麻醉维持期间被随机分成两组:七氟醚(S)组25例:3%七氟醚持续吸入,氧流量1~2L/分钟。异氟醚组(1组,25例):3%异氟醚持续吸入,氧流量1~2L/分钟。术中输液速度10ml/(kg•小时)。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患儿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麻醉持续10分钟(T2)、20分钟(T3)、30分钟(T4)记录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手术完毕后,即停用吸入物,待患儿吞咽呛咳反射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

监测指标:常规监测ECC、SPO2、SBP、DBP、RR、HR、PETCO2,记录术前基础BP、HR,观察术后有无恶心、呕吐、躁动、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

统计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结 果

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情况及手术种类、手术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见表1。

七氟醚组无明显烦躁、哭闹等并发症出现。异氟醚组有2例术后躁动。两组均无喉水肿、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出现。两组患儿术中T1时项SBP、DBP均显著低于手术前水平(P

讨 论

本组观察结果表明,小儿腔镜手术中,七氟醚组与异氟醚组相比较,七氟醚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其对心血管影响较异氟醚轻,七氟醚对心肌收缩性影响少,也不易诱发心律失常。本文观察结果也表明,七氟醚组麻醉维持用于小儿安全可靠,进一步提示对于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的手术麻醉,七氟醚的麻醉维持也是较佳的选择。同时七氟醚苏醒迅速、平稳,异氟醚苏醒期偶有躁动、寒战,本组有2例躁动。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46-448.

2 张建敏,朱慧英.新生儿腹腔镜麻醉中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7),354-355.

3 李子刚,陈虹.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比较.浙江预防医学,2005,17:752-761.

上一篇:新生儿肺出血与胎盘早剥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病因探讨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