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辟蹊径悟真谛 看似朴实最新奇

时间:2022-09-17 01:19:30

王凤国的油画作品,大部分取材于日常生活中极其普通的器物,多数为静物类绘画、人物肖像。他的作品中没有大起大落的冲突和故事情节,只有那人、那物、那山、那水,静静地、幽幽地在与读者对话。画面意境朴实、静谧、深邃,使人感受到一种久违了的亲切。

伟大的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曾经说过:“谁能保留住童年时代生活对你的馈赠,当他成年之后不是一位诗人,就是一位艺术家。”凤国保留住了童年时代生活对他的馈赠,发现了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而不以为然的美的东西:过节时母亲蒸制的花样繁多的馍馍,心灵手巧的村姑缝制的充满美好祈愿的鞋、帽,散发着清香的蔬菜和瓜果五谷,父辈们千凿万击出来的各种石磨等。这些作品折射出了冀中平原的人民勤劳智慧、自强不息、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虽然凤国没有经过系统的学院派训练,但就驾驭画面整体效果的能力,在画面色调冷暧的把握上,物象的深入刻画上,物体质感的表现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毋庸置疑,他是一个悟性极高的画家。他的绘画过程是从某个局部开始,逐渐走向整体。这种独辟蹊径的方法令很多资深的油画家叹服!然而他这种方法又能达到从整体到局部再统一为整体,殊途同归的艺术效果佐证了凤国在绘画上的天赋和极深的绘画功力。

真正的艺术作品,必须崇尚自然,尊重生活,注重表现形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要懂得关爱我们生存的家园,懂得关注人类的命运,懂得感恩,如此才能表达出最真实的心灵深处的感受。凤国创作的作品,正是基于这样的美学价值观一直努力前行着。凤国所有的创作,从体裁的定位到技法的运用及表现形式,都十分注重大众审美取向。在中国20世纪的美术发展史中,大凡优秀的美术作品,无不从我们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美学观中汲取营养,都是以求得人们在感情上的共鸣和满足为依归的。凤国的作品,令人信服地做到了这一点。

我看凤国的画,有一种很突出的感觉,他在技法和材质的运用上,特别注意大众的审美趣味和接受能力。画面舒展干净,无论远看近取都能喜闻乐见,应该说是对油画民族化表现方法的一种大胆探索。

经过近30年的刻苦求索,凤国在绘画创作上已经铸就了自己的风格并取得了优异的成就,但艺无止境,况且凤国时值中年,正是创作的黄金年龄,愿他更加努力,更加认真地深入到生活中去,继续远离浮躁和喧嚣,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路。

上一篇:李巨炎:特立独行的收藏人 下一篇:文明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