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剑答《精武》读者问(九)

时间:2022-09-17 12:35:49

问:尽管李小龙现象存在争议,但是一个人风光一世并且逝后依然不减其巨大的影响力,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截拳道实践热已经有很大的降温了,即使是明星云集的《李小龙传奇》也未能给截拳道注入活力,很有些强弩之末的味道。2009年12月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李香凝出山接管李小龙遗产,打理李小龙品牌企业,请问先生,孛香凝领军截拳道,是不是截拳道会因此而中兴呢?

答:李小龙企业董事长易人,不是因为学术,而是因为经济。李小龙死了这么多年了,至今依然能名播天下,但李小龙遗产的年创收额,仅仅为200万美元。为了产值翻番,达到500万美元,企业的管理权才转移到李香凝名下。

在这种思想主导下,李香凝接管李小龙遗产,主要目的是重振企业经济,而不是截拳道文化;她致力的是李小龙商标品牌的营销,而不是截拳道的研究、实践和推广。国内李小龙迷如果以为龙女出山就会开创截拳道的新局面,将来恐怕会很失望的。

发展经济是好事,但是把好事办好有学问。李小龙企业想要发大财,必须首先清理李小龙品牌与截拳道功夫的关系。古人说得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理,李香凝恐怕不大懂。在对东方文化的理解上,李香凝比她的父亲差远了。在经营李小龙品牌上,李小龙当年可谓运筹不凡,步步为营,事无巨细地都落到了实处。在做生意上。他简直比犹太商人还精明!

首先李小龙选准了卖点:与花拳绣腿有别的武术――截拳道;选准了消费人群:美国人和海内外华人;选准了包装理念:东方风格的功夫,中国人的身份,影视形式。就这样,在打斗形式上他令人耳目一新,对美国人来说他带来了东方元素,对海内外华人和华裔来说他带来了自豪感和荣誉感。就这样,他俘虏了世界上最挑剔的观众并取悦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观众,他的票房若不创奇迹那才叫没道理。

李香凝认识到以上几点了吗?至少截至目前,她还没有。如果她认识到了的话,她就该把战略重点放到亚洲放到中国而不是美国,把经营重点定位为截拳道传播推广而不是促销李小龙老照片和李小龙玩具上!

李小龙当年名扬天下,他凭借的是截拳道。在李小龙的所有遗产中,最有价值的还是截拳道。从名分上讲,李小龙就是截拳道,截拳道就是李小龙。截拳道的价值就是李小龙的价值,如果没了截拳道。李小龙的遗产什么都不是!因此,李小龙企业要想有效运行,首先要做好截拳道。如果截拳道没有活在现实中,那么,仅凭独家发行早已市场饱和的几部影片,想打出李小龙当年的品牌效应,则无异于水中捞月。作为李小龙遗产,截拳道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人,而不是其他无生命的实物。截拳道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能在截拳道传人身上存在和延续,李小龙笔记和李小龙电影都担负不起载体和重任。现在李香凝已经成为了李小龙遗产的第一继承人。继承李小龙的遗物版权可以说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问题是:她继承了李小龙的截拳道事业了吗?她继承了也就是说她具备了李小龙的功夫了吗?

李香凝拥有截拳道教练员的资格吗?拥有截拳道掌门人的资格吗?她有能力统一截拳道阵营使李小龙的亲传弟子听命于麾下吗?她有能力垄断李小龙品牌的经营权而禁绝他人染指吗?

她能以凌厉的拳脚证明和捍卫她的李小龙遗产继承人的身份和权威吗?她能吗?

还有,她会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而为她的事业打中国牌吗?她会到广东顺德认祖归宗吗?她会人籍中国而放弃美国国籍吗?她会把总部开在中国大陆,而名正言顺地打出“龙的传人教龙拳”的旗帜吗?

如果她是中国人并且有实力,在中国大陆,她的事业必将如日中天。

如果她是美国人本身就无实力而且主要对美国人做生意,那么,李小龙企业要想达到猫王或杰克逊的遗产企业的盈利水平是不可能的。不只是我对此表示怀疑,即使在美国,怀疑她的运作模式的也不乏其人。正如《纽约时报》评论说:“我们弄不明白,一只11美元99美分的李小龙名人鸭或者要价49美元一只的李小龙灯罩如何能将一位令人敬畏的功夫大师的遗产发扬光大。”

除非你学会,掌握并娴熟运用一门技艺,否则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你就无法拥有。鉴于李香凝继承的仅仅是李小龙的遗物而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拳道,所以,李香凝的出山无助于改变截拳道的没落。

问:青睬武术的人越来越少,无经济效益和无用武之地也许是最大的原因。先生对武术锲而不舍不肯放弃。自有先生的道理。那么请问先生,在现实社会中。武术的基本功能是什么?何以见得?

答:需要产生发明。保全自己消灭敌人的这种生存的需要产生了武术。武术的本职就是为消灭敌人保全自己服务。它因为这个目的而出现,也必将为这个目的而存在,过去、现在、将来、武术的宗旨都不会改变。换句话说,如果这个宗旨改变了,那么它就不再是武术!

对于武术来说,保全自己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生命,也包括健康健全和荣誉,包括不被伤害身体和精神。而消灭敌人所包含的内容首先指的是消除对方的武力、消除对方的攻击和伤害能力,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才涉及对方的生命力。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段内,每一个人都可能面临身体伤害、财产伤害和精神伤害的事件,而这种伤害又往往具有违法不犯罪的性质,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即使不会不了了之,轻描淡写的道歉和医疗费赔偿也绝对抵消不了受害者的屈辱感。在这种情况下,拥有肢体武术的武力绝对有助于及时维权。

2008年,抵制违法拆迁的四川最牛钉子户的主角坚守孤房数月,终于成功维权,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四川省散打冠军的实力。他屹立不动,因为他击溃了所有敢于踏上它的合法领地的暴徒。由于拥有武功,他才有资格在自己的地盘上和开发商公开谈判,而不是在自己的住宅被夷为平地后,再围着开发商的屁股转。

我曾经在一家饭庄门口,被一个莽汉撞了一下后又被揪住脖领子,估计是要讹我一把。我笑着用擒拿法控制住他,他感到难受并且挣脱不了,立马换了一副可怜相说道:“兄弟我喝多了,大哥您忙去吧!”于是南辕北辙。可想我要是怕了他呢?他会迁就我吗?

2009年11月,有三件恶性凶杀案见诸报端。先是南方的一个凶手用火药枪和砍刀杀死了十二个人,接着是东北的一个凶手在大街上杀死了十二个人,后来是中部的一个凶手用钝器杀了七个人。当凶手一个接一个杀人时,被害者都没有奋力反抗,即使是在大街上被害人周围的人也没有施以援手。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武术功底,没有消灭敌人的实力和胆量,所以他们无法保全自己,保护身边的人。

事实上,一根棍棒即可战胜一把砍刀,一只皮鞋即可对付一把尖刀,一把座椅即可抵挡一把锤子,而这些东西,在案发现场可以说是俯拾皆是!放着可以保命的东西不用而被要了命,这是何等悲

哀的事情!面对着这样活生生的案例,大家又有什么理由说在现实社会中武术无用武之地呢?

《兵法》说得好:“蜂虿有毒,而况国乎?”小小的虫子都知道武器的重要,一个国家能没有军队吗?同样的道理,战争之外的违法犯罪行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不可能绝迹的,而冷兵施暴将是罪犯最主要的犯罪手段,在这样的形式下,普通公民拥有徒手打斗功夫和冷冰械斗技术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

“蜂虿有毒,而况人乎?”武术的最基本的功能――防身自卫的功能,必将与法律规定的正当防卫条款的存在而存在。什么时候世人不需要个人行使正当防卫权了,武术的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功能才有可能会丧失。恕我愚昧且顽固。在我看来,这一天遥遥无期。

问:俗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武术的兴兴衰衰,起起落落,可不正是这样的情形?1980年前后发作的武术热,经历了30年的轮回,如今又从最高点落到了最低点。请问先生,武术的这一次战略撤退,什么时候还会卷土重来东山再起?如果再次发威,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在大潮涨落之间的时段内,武术将怎样蛰伏或者养精蓄锐?

答:别把我当神仙,别指望我能看透未来。决定武术文化兴衰涨落的有多种因素,它们的前景不是一个小老百姓所能把握的。因此,蒙您所问,我只能谈一谈自己的一家之言。

我在此所谈的武术,是指保全自己消灭敌人的武术,不包括形形的舞术或养生术。

1980号武术潮大致在2009年降到了谷底。它将在谷底徘徊lO至15年左右的时间,如果没有大的干预或干扰,它可能在2030年前后再掀起一个高潮。我之所以这样认为。理由如下:

1 如果不出大问题,中国的经济将在2025年前后达到极盛时期。

2 随着国力的雄厚,国家会更重视软实力的作用,柔道、跆拳道的成功经验可能被借鉴。

3 大范围的人口流动及经济发展带来的矛盾将日益突出,生存和工作压力引发的情绪不良难免加剧人际冲突。有效防卫将会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4 1980号武术潮留在世人心中的阴影已逐渐淡化。好了疮疤忘了疼的人们会乐于加入再一次尝试。

其实,实用武术拥有了文化复兴的三个必需条件――社会需要、官方乐见、经济宽裕。天时、地利、人和占全,它应该会应运而生。

在武术徘徊谷底的这段时间内,它将以三种生存方式存在,武术领域形成三大板块,那就是官方武术、企业武术和民间武术。目前,这三大板块已经形成。高等院校,省市工队的武术就是官方武术的代表。塔沟武校、宋江武校、河南武林风、黑龙江英雄榜等等,便是成效斐然的武术企业的代表。至于民间武术,它要么以家族形式存在,要么以师徒单传的形式存在,一般来说比较低调,平常不至于在武坛上掀起什么大的风波。

2003年前后的武术潮的涨发,很可能会步1980号武术潮的后尘,走1980号武术运动的老道,走同样的过程,犯同样的错误,并以同样的形式结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截至目前,中国武术并没有认真反思1980号武术潮的整个过程。并没有认真总结1980号武术潮的经验教训。从学术和学术思想上说。中国武术并没有进步,依旧停留在武术的原始阶段。

我的证据就是:中国武术依然没有进化出普世武术。依然停留在个性化武术阶段,依然坚持玄学而拒绝传统武术科学化,依然在用神化传说代替现实,依然在文过饰非和自欺欺人……

前不久,我有幸欣赏了近三十位武术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这些论文都已经顺利通过了答辩,研究所们也都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令我不安的是,这么多篇论文,竟然没有一篇有超前意识,没有一篇敢质疑现存武术体制而有所创新。这些人将在未来的时段主导中国武术科研的走向,可向而知中国武术要想浴火重生是何等的艰难!

我不想担心武术会消失,因为我坚信武术将是人类社会长期的需要,我担心的是下一次武术大潮到来时,席卷大陆的不是中国武术。中国武术面临的最大危险不是缺少武术文化,而是没有国字号武术。没有国字号武术,就如同中国文化没有方块字。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大家可以自己想一想。想一想如果没有方块字中国的文坛会是什么情形,就不难想到没有国字号武术中国的武坛的前景!

国字号武术就好比一个军事大国的正规军。而各字号武术就好比一个国家的地方武装。一旦一个国家遭到大国正规军的进攻,地方武装必将一败涂地并被各个击破消灭。如果大家认识不到这一点,只怕所有反对国字号而坚决各字号的“武术们”,迟早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柜舞台,在那里表演永远的沉默。

上一篇:心意六合拳精义 下一篇:吴利民谈山西形意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