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女足世界杯比赛中接控球运用情况及失误的分析

时间:2022-09-17 11:42:25

对女足世界杯比赛中接控球运用情况及失误的分析

摘 要: 通过对2007年女足世界杯决赛阶段13支球队的16场比赛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女足比赛 中接控球运用情况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我国女足在这项技术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1 )接控球失误特征是:移动接控球的失误率高于原地接控球;强对抗状态下的接控球失误率 高于弱对抗状态和无对抗状态;接高空球、低空球和反弹球的失误率明显高于地面球;“对 抗强度”和“球的状态”这两个因素对接控球失误分别起到了影响作用。2)主要的失误状 态是接球过大。3)中国女足和与之同场对抗的国外球队相比,在不同身体状态、不同对抗 状态和不同球状态的接控球失误率低于新西兰队,高于巴西队、挪威队和丹麦队。

关键词:女足;接控球;研究

中图分类号:G843.732.19/20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9)04-0134-05

An Analysis on Error and Usage of Taking a Pass and Control in 2 007 FIFA Women's World Cup

XI Shuangqing1, CHEN Xiaoke2, ZHUANG Qian3

(1. Shandong Yingcai College,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100084, China;2.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3. Sh 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 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By analysis on the 16 competitions of 13 teams in 2007 FIFA Women's Wo rld Cup, it is to fi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the usage of taking a pa ss and control in women's football games, and the problems exist in Chinese wome n's football. We draw conclusions as follows: 1) it is often higher at loco moto r state than at standing state; error rate is higher at strong rivalry than at w eak rivalry and nonrivalry; it is distinctly higher to take altitude ball, che s thigh ball and halfvolley ball than on the land; intensity of rivalry and st at e of ball affect error rate separately. 2) Too farness to take a pass is most ou tstanding in error. 3) Chinese team's error rate is higher than Brazil's, Norway 's and Denmark's and lower than New Zealand's in different physical states, diff erent rivalry states and different states of ball.

Key words: women's football; taking a pass and ball control; study

现代足球比赛的防守日益趋向整体性和严密性,致使进攻队员在无对抗状态下处理球的时空 越来越小。为了适应这一发展需要,进攻队员需要提高进攻速度并组织细致的战术来突破对 方的防线,而一个队员在控球过程中的战术行动皆是建立在接控球技术的基础之上。接控球 是足球战术行为的起点,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进攻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关系到队员自身甚 至全队战术行动的成败。中国女足进入新世纪后出现了严重的滑坡现象,比赛成绩不尽人意 。因此,对2007年女足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足和国外女足的接控球运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找出中国女足在运用这项技术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有针对性地指导女足训练与教 学具有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07年女足世界杯决赛阶段的德国、英格兰、瑞典、丹麦、挪威、中国、 日本、朝鲜、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巴西13支球队,在32场比赛中选取了16场 比赛进行分析研究。

1.2 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录像观察 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

统计概念界定:1) 接球队员的身体状态。原地状态:队员在接球时身体没有水平方向位移 的状态;移动状态:队员在接球时身体处于水平方向位移的状态。

2) 球的运动状态。高空球:球从离开地面到接球时未落地并且其运动轨迹的最高点超过接球队员身高的运动状 态;

低空球:球从离开地面到接球时未落地并且其运动轨迹的最高点不超过接球队员身高的运动 状态;

反弹球:球在空中落地后弹起的瞬间状态;

地面球:球与地面持续接触的运动状态。

3) 接球时的对抗状态。无对抗状态:在距离接球队员3 m以内没有防守队员;

弱对抗状态:在距离接球队员1~3 m之间有防守队员干扰;

强对抗状态:在距离接球队员1 m以内有防守队员干扰或逼抢。

4) 接球失误状态。漏接:队员接球时因技术不规范或者判断不准确等原因无意中将球从合理的接球部位漏过而 没有接到球;

接球过大:队员把球接出自己的控制范围而造成对球失去控制或者进攻受到干扰;

接球不到位:队员把球接到必须再次调整才能更好地进一步处理球的位置而延缓了进攻速度 或者对球失去控制或者进攻受到干扰;

接球方向不当:队员把球接到处于有对抗状态的防守队员站立的一侧或者不利于继续进攻的 位置而造成对球失去控制或者进攻受到干扰;

第二动作迟缓:队员在接球后因第二衔接动作慢而造成对球失去控制或者进攻受到干扰;

没有迎接球(抢接第一点):队员在接球时因等球而造成对球失去控制或者进攻受到干扰。

5) 接球效果。成功:把球接到合理的位置并且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

失误:把球接到不合理的位置,或者失去对球的控制。

统计的例外情况:以下情况不作为接控球统计记录的对象:守门员手接球;接球队员在接控 球的同时被对方队员侵犯且裁判做出了判罚;直接传球;接球队员越位;加时赛。

2 分析与讨论

2.1 在不同身体状态下接控球的分析2.

1.1 在不同身体状态下接控球的总体情况根据表1的统计数据,总体情况是原地接控球的比例高于移动接控球的比例,说明原地接控 球是主流状态;移动接控球的失误率普遍高于原地接控球;无论是原地状态还是移动状态的 接控球失误,都是强对抗状态所占的比例高于弱对抗状态,无对抗状态的比例最低。巴西队 在原地状态和移动状态下的接控球失误率基本上都低于其他球队,而且在两种状态下的失误 率相差不是很大,说明巴西队在原地状态和移动状态下的接控球能力比较平衡。另外,巴西 队和德国队的接控球失误无论是在原地状态还是移动状态,也主要是在对抗状态下产生的。

2.1.2 中国女足在不同身体状态下接控球的分析根据表2的统计数据,中国女足原地状态的接控球的比例明显高于移动状态的比例,经T检 验,呈显著性差异(P=0.044(0.05),说明原地接控球是中国队接控球的主流状态。在哪 种状 态下接控球更有利于进攻呢?这要根据传球的速度、方向以及防守队员的位置来判断,不能 简单地一概而论。中国女足移动状态的接控球失误率明显高于原地状态,这符合足球比赛的 正常规律。因为在移动状态下,球相对于运动员身体的速度更快,运动状态更复杂,造成运 动员对球的落点的判断难度增加,从而完成动作的难度也增加了。从接控球的成功率来说, 原地接控球比移动接控球更好一些。但是,原地接控球要求运动员要提前跑位,而在有些情 况下跑位过早又会暴露自己的行动意图,这是一对矛盾。所以,运动员应该在不过早暴露自 己的行动意图的前提下提前跑位。另外,中国队无论是原地状态还是移动状态的接控球失误 ,都主要是在对抗状态下产生的。其中,原地接控球的失误率在强对抗状态下最高,弱对抗 状态次之,无对抗状态最低;移动接控球的失误率在弱对抗状态下最高,强对抗状态次之, 无对抗状态最低。

通过对两种运动状态和三种对抗强度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校正模型的F值达到了显著 性水 平,进一步分析是“对抗强度”这一因素的主效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而“运动状态”主效 应以及“运动状态”与“对抗强度”的交互作用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这一结果说明,“对 抗强度”这一因素对中国队的接控球失误起到了主要的影响作用(表3)。

2.1.3 中国女足和国外女足在不同身体状态下接控球的对比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中国队和国外球队在不同运动状态的接控球表现出了共同的特征:原地 状 态的接控球比例高于移动状态,原地状态的接控球失误率在多数情况下低于移动状态。中国 队原地接控球的比例分别高于与之同场对抗的丹麦、新西兰和挪威三支球队,却低于巴西队 ,这也可能是巴西队接控球成功率比较高的一个原因。那么,移动接控球的情况则和原地接 控球恰恰相反。

从图2来看,中国队接控球的失误率无论是在原地状态还是移动状态,除了低于新西兰队外 ,分别高于与之同场对抗的丹麦队、巴西队和挪威队,说明中国队无论是原地接控球还是移 动接控球都与国外女足有差距。从中也得到启示:加强在移动状态下接控球的训练,使在原 地状态和移动状态下的接控球能力全面发展,是中国女足今后训练应当注意的问题。

2.2 在不同对抗状态下接控球的分析

2.2.1 在不同对抗状态下接控球的总体情况由表4可知,总体情况是无对抗状态下接控球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弱对抗状态,再次是 强对抗状态,而接控球失误率则恰恰相反。德国队和巴西队的情况与总体情况是相同的,总 体情况和德国队、巴西队在对抗状态下接控球的比例分别是42.22%、35.69%和39.7%。

通过对不同对抗强度下的接控球失误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不同对抗状态的接控球失 误率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不同对抗强度对接控球的失误能够产生明显的影响(表 5)。

2.2.2 中国女足在不同对抗状态下接控球的分析由表6可知,中国队在强对抗和弱对抗状态下的接控球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达到了50.36%, 说明在比赛中国外女足球队对中国队逼抢得比较凶狠。这就要求中国队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该 多安排在对抗状态下的练习,才能适应足球比赛的特点及其发展要求。刘丹先生在《球类运 动训练理念批判》中认为,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对抗中的技术能力不断加强 " ,而我国足球训练因为20世纪50年代受苏联和匈牙利的影响,长期以来是通过较长时间无对 抗的技术动作练习来磨练和发展足球技术,这必然导致我们在场下的基本功不错而在场上却 “技不如人”。[1]

从失误率的情况看,中国队在强对抗状态下的接球失误率最高,弱对抗状态次之,无对抗状 态最低。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对抗强度对接控球失误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 不同对抗强度对中国队接控球的失误能够产生明显的影响(表7)。

2.2.3 中国女足和国外女足在不同对抗状态下接控球的对比分析由图3可以看出,和同场对抗的四支国外球队相比,中国队所受的对抗强度低于新西兰队, 高于丹麦队、巴西队和挪威队,说明中国队的拼抢不如与之同场对抗的这三支球队凶狠。

从图4的失误率统计数据来看,中国队和与之同场对抗的国外球队相比,在各种对抗状态下 的失误率低于新西兰队,高于丹麦、巴西和挪威这三支球。正是由于中国队拼抢不如对方凶 狠,给对方造成的压力相对较小,对方处理球就会更从容一些。由此看出,由于中国队自身 在各种对抗状态下的接控球能力相对较弱,加之拼抢不足给对方造成的对抗压力与自身受到 的对抗压力相对较小,自然在接控球方面表现出劣势了。

2.3 接控不同运动状态球的情况分析

2.3.1 接控不同运动状态球的总体情况根据表8的数据,从接控不同运动状态球的次数占总数的比例来看,总体情况是接控地面球 的次数最多,其次是低空球。另外,从接控球时的对抗强度来看,基本是无对抗状态的接控 球比例最高,强对抗状态的接控球比例比较低。而且,在对抗状态下接控高空球、低空球和 反弹球的比例明显高于地面球,也就是说,在比赛中接控高空球、低空球和反弹球较多是在 对抗状态下进行的。德国队和巴西队的情况和总体情况相符。

从接控不同运动状态球的失误率来看,总体情况是高空球、低空球和反弹球的失误率明显高 于地面球。除德国队略有不同外,巴西队和总体情况是无论接控哪种运动状态的球,都是在 强对抗状态下的接球失误率最高,其次是弱对抗状态,再次是无对抗状态。总的看,在对抗 状态下的接球失误率高于在无对抗状态下的。

2.3.2 中国女足接控不同运动状态球的情况分析根据表9的数据,从中国队接控不同运动状态球的次数所占总数的比例来看,地面球的接控 次数最多,其次是低空球、反弹球、高空球。经卡方检验(P=0

从中国队接控不同运动状态球的失误率来看,高空球、低空球和反弹球的失误率明显高于地 面球。中国队接控球失误率所表现出来的这个特征,一方面证明了空中球比地面球难于接控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接控空中球是中国队较之地面球的弱点。“尽管空中传球有诸多不利因 素,但有时场上形势也要求球员运用它……球员也必须提高接控高空球的能力。”[ 2]而 且,无论是接控哪种运动状态的球,都是在强对抗状态下的接控球失误率最高,其次是弱对 抗状态,再次是无对抗状态。这进一步证实了加强在对抗状态下练习接控球的重要性。通过 对三种对抗强度和四种球的状态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校正模型的F值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进一步分析是“对抗强度”这一因素的主效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球的状态”这一因素的 主效应也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而“球的状态”与“对抗强度”的交互作用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这一结果说明,“对抗强度”和“球的状态”这两个因素对中国队的接控球失误分别起到 了影响作用(表10)。

2.3.3 中国女足和国外女足接控不同运动状态球的对比分析中国队接控地面球的比例和与之同场对抗的四支国外球队相比仅高于新西兰队,分别低于 丹麦、巴西和挪威三支球队,说明这三支球队在比赛中更注意运用地面球,这可能是其接控 球失误率低于中国队的一个原因(图5)。

中国队接控各种状态球的失误率都低于与之同场对抗的新西兰队,高于与之同场对抗的巴西 队。另外,除了高空球外,中国队接控其它状态球的失误率都高于与之同场对抗的丹麦队和 挪威队。这反映出中国队对低空球和反弹球的接控能力是相对突出的弱点,应该加强这方面 的训练(图6)。

2.4 接控球失误的状态分析2.

4.1 接控球失误状态的总体情况从各种接控球失误状态所占的比例来看,接球过大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接球不到位、第二 动作迟缓和接球方向不当,再次是漏接和没有迎接球(表11)。经过卡方检验,这六种接 控球失误状态出现的次数呈显著性差异(P=0

从各种状态球在不同失误状态中所占的比重来看,漏接较多的是反弹球和地面球,接球过大 较多的是高空球、地面球和低空球,接球不到位较多的是地面球,接球方向不当较多的是地 面球和低空球,第二动作迟缓和没有迎接球较多的是地面球和低空球。由此可见,造成女足 球队各种接球失误状态比较共性的球的状态是地面球。

2.4.2 中国女足接控球失误状态的分析从中国队各种接控球失误状态所占的比例来看,接球过大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接球不到位 ,再次是第二动作迟缓、漏接、没有迎接球和接球方向不当(表13)。经过卡方检验,这 六种接控球失误状态出现的次数呈显著性差异(P=0

从各种状态球在不同失误状态所占的比重分析,漏接和接球过大最多的是低空球,接球不到 位较多的是地面球和反弹球,接球方向不当较多的是低空球和高空球,第二动作迟缓最多的 是地面球,没有迎接球较多的是低空球和地面球。由此可见,造成中国队各种失误状态比较 共性的球的状态是低空球,这可能与低空球在很多情况下球速比较快有关(表13)。

接控球失误的后果是:传球的目标选择性大大下降,导致传球失误增加,贻误战机。2.

4.3 中国女足和国外女足接控球失误状态的对比分析由图7可知,中国队和与之同场对抗的丹麦、巴西、新西兰和挪威四支球相比,中国队的接 控球失误突出表现为接球过大、接球不到位和第二动作迟缓,而丹麦队和巴西队主要表现为 接球过大,新西兰队则主要表现为接球过大和接球不到位,挪威队主要表现为接球过大和接 球方向不当。由此可见,接球过大是中外女足球队接控球失误的共同失误状态。

针对接球过大,对中外女足球队的三种对抗强度和四种球的状态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校正 模型的F值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进一步分析是“球的状态”这一因素的主效应达到了显著性 水平,而“对抗强度”主效应以及“球的状态”与“对抗强度”的交互作用未达到显著性水 平。这一结果说明,“球的状态”这一因素对接球过大起到了显著影响作用(表15)。

3 结 论

1) 本次女足世界杯比赛中的接控球数量特征是:原地状态下的接控球次数多于移动状态; 无对抗状态下接控球所占的比例高于弱对抗状态和强对抗状态;地面球是接控球时主要的球 状态,接高空球、低空球和反弹球更多是在对抗状态下进行的。

2) 本次女足世界杯比赛中的接控球失误特征是:移动接控球的失误率高于原地接控球;强 对抗状态下的接控球失误率高于弱对抗状态和无对抗状态;接高空球、低空球和反弹球的失 误率明显高于地面球;“对抗强度”和“球的状态”这两个因素对接控球失误分别起到了影 响作用。

3) 本次女足世界杯比赛主要的失误状态是接球过大,原因主要是对球在空中的运行速度或 轨迹的判断能力相对较弱。

4) 本次女足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足的接控球数量及失误特征与总体情况基本相符。中国 女足在接控球技术上和与之同场对抗的国外强队相比问题比较突出,存在明显的差距。

5) 中国女足在对抗状态下接控球的能力相对较弱,说明中国女足队员除了在技术上存在问 题之外,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上与世界强队相比也处于劣势,接控低空球和反弹球是中国 女足相对突出的弱点。

参考文献:

[1] 刘丹.球类运动训练理念批判[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

[2] [美]乔塞普•卢克巴切.足球进攻战术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 .

[3] 张廷安.刘宏.杨刚.2004年欧洲杯足球赛接球失误的状态及原因统计分析[J].西安 体育学院学报,2006(1):88-92.

[4] 刘宏.张廷安.对国家男子足球队接球失误原因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报,2006(8 ):64-67.

[5] 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

上一篇:申报体育类科研课题基本问题研究 下一篇:开发西部地区体育产业的快速增长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