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地区家电下乡政策执行情况的实地调研

时间:2022-09-17 11:18:28

韶山地区家电下乡政策执行情况的实地调研

摘要:家电普及程度是体现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从实践中了解农民对家电下乡政策的满意度、参与、收益情况,笔者于2011年3月29日-4月5日在韶山进行实地调研,了解韶山地区家电下乡政策执行情况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字:家电下乡;执行

1.样本区概况与调查的简要说明

1.1样本区概况

韶山,湖南省县级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截至2011年1月,韶山市现辖4乡3镇61个行政村,即清溪镇 、银田镇、如意镇3个镇;韶山乡、永义乡 、大坪乡、杨林乡4个乡。面积210平方公里,人口10.4万,其中农业人口8万7044人,2010年实现GDP30亿元,财政收入2.2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71元,同比增长15.3%。

1.2调查的简要介绍

本调研以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走访了韶山市财政局、商务局,各乡镇政府及下辖的村庄,深入农户家庭获取一手资料。

本次调研以韶山市为抽样总体,主要采用了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相结合的方式来选择调查对象。由于农户的经济能力对其购买下乡家电有直接影响,本次调研同时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以个人收入为标准,分为1000元以下、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元以上的农户四个阶层各抽取样本15份,及村干部提供的5户典型户,发放问卷65份。另外,采用非概率抽样发放农民问卷60份,通过这两种方式,我们共发放农民问卷125份。

2.韶山地区家电下乡政策执行现状与绩效

韶山市家电下乡,自 2009年1月开始全面启动以来,截止至 2011年 3月底止,韶山市已经实现补贴共计21238台,兑付财政补贴金额5947520.76元。全市共审核备案家电下乡指定销售店47个,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2021台,实现销售额48181500.68元,销量排名前三分别为:冰箱、彩电、手机。

2.1农民对政策整体评价较好,政策认可程度高

"家电下乡"政策主要试图通过13%财政补贴的方式,以此鼓励农民增加家电消费,促内需,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调查显示,农户对政策支持度高,认可支持国家推行的家电下乡政策的农户高达80%,13.33%表示中立,仅有6.67%的人表示反对。这说明绝大部分的农民对这项政策是认可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下乡家电收获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农村居民购买家电热情较为高涨。

2.2农民对政策认识不到位,政策知晓存死角

由于覆盖范围有限,群众政策知晓存死角。调查中发现对政策非常了解的仅有10%,70%的农户只是了解部分或听说过政策,对于政策的实施具体细节包括补贴的额度、类别、兑付程序等内容却知之甚少。在调查中很多农户还问及笔者是否所有想购买家电产品种类都可以购买,产品购买后如何保修等,这也由此说明许多农民对政策还是一知半解。

在知晓政策途径上主要体现为"知晓途径多元化,但仍以广播电视、村民间口口相传形式为主"。从知晓途径上看,已由政策推行之初"全国性的统一广播电视媒体宣传"知晓单一形式转为农民知晓途径呈多元化趋势。通过与农户家庭的交谈,笔者发现,基层政府参与度的高低影响着农户对家的下乡政策的了解度。在调查中发现,韶山地区基层政府的宣传方式也还是较为单一,大都以开会宣传等传统方式为主,效果并不理想。普遍农民文化素质并不高,通俗易懂的广播电视宣传是农户了解家电下乡政策主要途径。

2.3 政策对农民消费的直接经济效应并不显著

调查显示17.39%农户购买了下乡家电产品,70.43%的农户没有购买过下乡家电,12.17%的农户预期未来有购买下乡家电产品打算。在有购买过下乡家电产品,个人收入为2000-3000元收入的农民居多;其次是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30%;而收入为1000元以下的农民购买过下乡家电的只有10%。由此看出,享受此政策的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部分是温饱线以上小康以下的农民。由于1000元以下的农民还处在温饱水平,经济收入很低,其收入水平限制了其购买力。倘若收入增加不了,从长期来看农民消费也肯定是上不去的,此政策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农民消费能力的因素,家电下乡政策对农民消费能力的提高是暂时性的。

2.4 阻碍农村居民购买下乡家电原因

调查显示,除开刚性因素,"购买程序复杂,领取补贴手续繁琐"、 "价格并不优惠"、"补贴比例低" 和是农村居民最担心的三个方面,分别有24.8% 、19%和16.7%人选择了这三个选项。

在补贴程序上,目前韶山实施的补贴方式主要采取"乡镇财政所审核并直接兑付"形式,即农户携带产品发票、产品标识卡、身份证、户口簿、存折等到乡镇财政所审核,乡镇财政所按照13%的比例将补贴款兑付农民。由于程序繁琐,中转环节较多,耗时长打击了农户购买积极性。

笔者认为,采取"乡镇财政所审核并直接兑付"形式可以防止补贴发放过程出现的虚假、诈骗行为,却以给农民造成的不便为代价。为防止虚假、诈骗,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才是保证家电下乡政策有效执行的根本之策。

3.小结

基于以上调查,此次调查的基本结论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对于国家出台"家电下乡"政策整体持肯定态度,政策认可程度高。但农民对政策认识不到位,政策知晓存死角,在知晓政策途径上主要体现为"知晓途径多元化,但仍以广播电视、村民间口口相传形式为主", 可见,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覆盖,改进宣传方式,是今后提高政策执行效能的重要环节。

(二)政策对于刺激农民购买家电产品的作用并不明显,不到两成的农户有购买过家电下乡产品,享受此政策的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部分是温饱线以上小康以下的农民,真正出于政策优惠而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农户并不多。

(三)阻碍农村居民购买下乡家电原因。"购买程序复杂,领取补贴手续繁琐"、"质量无保证" 、"价格并不优惠"是农村居民最担心的三个方面, "乡镇财政所审核并直接兑付"方式兑付手续繁杂,不利于农民及时、有效地领取补贴款;因此,了解农户真正需求,简化家电下乡补贴流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保护农村消费积极性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杜智民,雷晓康,夏云.从家电下乡看我国农村公共政策的优化路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

[2] 宋成华.家电下乡政策的经济学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4).

[3] 张顺,孙天,张小彤.家电下乡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11).

作者简介:黄倩(1987- ),女,湖南湘潭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刘嘉琪(1988- ),女,湖南湘潭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现状分析及政策支持 下一篇:我国广电行业的改革及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