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思才会“赢”

时间:2022-09-17 09:46:52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于是,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情境教学”几乎成为一种课堂时尚,被众多一线教师所追求、采用. 一时间,新课程的数学课堂出现“言必称情境”、“无情境不入课堂”的热现象,情境创设与否几乎成了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依据. 然而,在这热闹之外,我们冷静下来细细品味课堂上某些精心设计的情境,不禁会问:“这样的情境可取吗?”

一、每节课都需要创设情境吗

【我的经历】 在一次基本功竞赛课上,我犯难了!比赛课的内容是:直线、线段、射线和角. 我预先的设计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学过了直线和线段,你能把它们画下来吗?你能把你刚才画的这条直线画得更长些吗?线段呢?”指导老师看了我的教学设计后,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要求我开头导入改成由情境引入. 整个晚上,我挖空心思想着创设什么样的情境引入,我想到了一幅山水画 ,由这幅画引入线和角,我想让学生在欣赏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美,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 课始,我亲切地对学生说: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幅画,大家欣赏一下,你能不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这幅画的特点?几分钟过去了,课堂上一片沉闷……

【反思】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因为,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的意义,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显然十分有利. 在教学实践中,“情境设置”是否应当被看成数学中引入课程内容的唯一合理的方法?以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采用其他方法?

在以后的实践中,我耳闻目睹了同行们对情境的处理. 通过播放“美丽的风景片”引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视觉感官刺激很强,情境虽华丽却不实,学生有了美的体验与游玩的兴趣,却无法从情境中唤起对数学问题实质性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创设“购物付钱”的现实情境引出“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学生兴趣被激发了,然而问题出现了:学生通过“现实素材”理解纯数学范畴的运算顺序,在逻辑上行得通吗?在很多时候,一些教师关注的只是那些看似“热闹”却难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活动场景,使课堂情境流于形式,而我的经历不也正如“强扭的瓜不甜”吗?于是,我对情境多了份思考……

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引入,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促进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与应用. 情境的创设并不是时时处处的需要,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一切从实效出发,该情境引入的就精心设计,不宜情境引入的就不要去挖空心思,生搬硬造. 有时,我们需要创设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有时数学化的情境反而会有更好的效果;还有些时候,通过现实情境引入数学内容会引起逻辑混乱. 在选择是否创设情境,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时,我们应该以情境能否很好地承载数学知识作为标准,否则将会是舍本逐末. 正如南京大学郑育信教授指出:好的情境设置应满足一个基本要求,就相关内容而言,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也即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堂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二、情境与数学哪个更重要

【我的实践】 新课标倡导: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对情境的创设我又一次进行了尝试.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了购物的经验,而且对购物活动兴趣浓厚,对照新课程的理念,“超市购物”的教学何不把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在真实中真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于是我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模拟超市”学习情境的布置上,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真实的模拟超市,里面分类摆放着食品类、玩具类、图书类等有标价的商品. 当学生走进“超市”,如此壮观的场面,让他们兴奋不已. 真实的场景,真实的物品,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极大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他们被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所深深吸引,而缺少了对购物中数学问题:你带多少钱购物?你需要购买什么商品?这些商品大约要花多少钱?你带的钱够不够?等购物方案问题的思考. 课堂上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课堂气氛热闹,学生兴趣盎然,在这样的情境教学中,学生收获的是什么?是对生活的体验?也许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积极的发展,而知识与能力得到发展了吗?

【反思】 情境越真实越好吗?情境设置“应当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数学与学校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按照这一理念,我设计的真实生活情境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呢?现实的生活情境固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但它同时又是一把双仞剑,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它,也许在“情趣”中“步入正道”,或许在“热闹”中“跑调”. 情境为思维而生,数学问题情境绝不是越真实越好,对于生活的真实,数学课应当有选择地适度模拟,只有能真正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数学思维的问题情境,才是我们数学最需要的. 当某一数学问题需要并适合情境创设时,如何防止情境创设流于形式?如何使学生尽快地实现生活原型到数学模型的过渡?教师组织引导作用和控制课堂场面的能力非常重要,在追求情感素材情感价值、过程价值的同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数学实质的关注和思考,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力求知识与情感、科学与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否则,教学内容“把握不好,或者把握偏了,方法越高明,越会南辕北辙. 错了,偏了,还有什么艺术可言呢?”(于永正“教学艺术来自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困惑着,我们盲目着,以致我们很多教师陷入了教学的误区. 在经历了学习与实践的互动、行动与反思的结合后,我们正逐步走出迷惘.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旅途中,我们又开始了对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新的思考与探索……

上一篇: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下一篇:初中数学常用解题技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