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马月做编辑?

时间:2022-09-17 08:33:24

未羊远去,申猴跳来。

新的一年里,我们没有太多的篇幅用于给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拜年,

在这里谨用编辑们最为掏心窝的话语,博君开颜。

编辑,是一个职业,它在媒体行业里面起着举足轻重而又不是决定性的作用。

因为决定媒体行业的标杆更多的是对于经营方面的业绩――

大家都知道刚刚上市的《读者》有多少多少发行量,

能够通过上市审批得益于其资产规模以及近年来的盈利数据,

而不是编辑的数量和质量。但是少了编辑能行么?不行!

同样创刊于上世纪80年代的《汽车之友》会不会上市?这个不大好说,

但是能够肯定的是,作为业内发行量最大的杂志,编辑力量一直傲视同侪。

那么,到底是什么人在制作内容,你是否适合参与其中?

下面是一系列非标准答案。

王彤华:品德好是第一位的,性格开朗,脸皮厚。

王宇:异想天开。

石屹:吃苦耐劳、异想天开都是很重要的,当然做什么事都需要“职业化”。

朱熙:团队精神。

张凌玮:异想天开。

齐勇:责任感、热爱自己的工作。

佟星:勤勉。

曾俊夫:应该具备吃苦耐劳、善于交际、见多识广这三点基本能力,最起码应该有广泛的爱好,擅长竞技类体育运动,这样能时刻让内心保持斗志。当然,以上所述都是非常理想化的状态,毕竟人各有志,约束自己比约束别人要显得更有成效。

王彤华:文笔好啊!有人爱看才行,要不然写的跟教科书一样,谁看啊?

王宇:从小对汽车的热爱,这种热爱和执着高于常人

石屹:口才、文笔、一颗永不衰老的心

朱熙:对汽车产品本身的热情

张凌玮:学历

齐勇:对驾驶持之以恒的热情

佟星:专业知识,文笔,以及一颗学习的心

曾俊夫:说是编辑,实际对于杂志来说早已将编辑和记者两个工种合为一体了,也就意味着自己写、自己编――采编一体。所以从文字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即便成为汽车类媒体的编辑,最重要的仍然是文笔!此处所谓的文笔大概只是一个笼统宽泛的概念,不仅仅是要求能熟练的掌握文章架构、注重语法和词汇应用,更重要的是文笔背后的知识积累,你不仅要对机械有一个大概的理解,还要对汽车百科有一定掌握,此外什么人文、地理、近代史也需要有所了解。简单说,就是不懂世界百科的万金油不是一个好编辑。

回看往事,历历在目!如果按照正式进入杂志社任职来算,我应该是在2007年7月开始在《当代汽车》杂志做编辑的,那是一本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原重庆汽车研究所)和《电脑报》合办的偏重于后市场报道的汽车刊物,那时候距离我大学毕业刚好一年。实际上,单纯从成为汽车编辑来算,我应该是在2003年开始涉足这一行业的,那年高中毕业闲来无事,开始给重庆的《渝州服务导报》投稿;一年后,我在新浪开设了自己的博客:艾斯帝夫。俗话说:读书不努力,长大当编辑,这可真是一条不归路,追赶前浪的后浪们,入行需谨慎啊!

试车啥的都是按部就班,无非就是试到心仪很久别人根本没机会试的车罢了,但这真不值得说,要值得说,得是经历。

几年前,我被安排出国参加一个从国内开到欧洲的自驾旅行团的活动。等我飞到欧洲在那里静静等旅行团到来时,我才知道组织方跑路了!oh,my god。这意味着接下来我不知道会住哪儿去哪儿吃啥,我真有点儿犯憷,因为这堆来自国内的陌生的各种大老爷们儿,他们有各种背景,还凶神恶煞一样看着我,因为我是媒体,他们想当然觉得我们跟组织方有勾结。唉!当年还年轻的我一个姑娘,如何面对?队伍解散成N条线路,我只好掐掐算算随便跟了一支队伍,开始了半个月的欧洲游历,因为我得期盼着能顺利到达巴黎,我才能拿着机票回去。幸亏我还有张返程机票,幸亏我英文还不错,幸亏我人品好,幸亏我还够机智,否则我估计在欧洲就得被卖掉了,不开玩笑的说。就这样,我带着几个一句英文不懂的大老爷们儿,顺利得从德国到意大利最后到达了巴黎。一路上我不仅没被卖掉,还成了朋友。这段经历,现在看来很有趣,可是当时,真是险象环生阿。等我再有点儿名气,我写本书,给大家讲讲呗。这也是我编辑生涯中最不靠谱的一次出差了。

―王彤华

做了八年汽车类杂志了,好歹也算得上一只老鸟了吧,没吃过猪肉,也算见过猪跑了,借用一句话:“我是身经百战了,见得多了!”回忆起最糗的事,当然莫过于在内蒙古塞罕坝试车时发生的事故了。当时我和朱熙一起试青年莲花L3,我开的车,在沙地里为了模拟拉力赛的驾驶风格,我开得有些快,然后在一个弯道处L3的屁股不安分的甩动,接着车身就滑出了路边的坎下,车头在坎下、车尾在坎上,动弹不得。好在不久一台三菱V73路过,司机用缆绳把L3拉了起来,检查一圈车没事,于是我们又继续上路试驾……所以说媒体啊,还是要提高自己的驾驶水平。

――曾俊夫

刚开车上班的第一天就把同事的车前脸给刮下来了。

――张凌玮

其实有很多都让我印象深刻,比如当年,与奥迪研发统领哈肯贝格先生一对一聊大众汽车集团的模块化平台,我问他:我认为模块化会让大众汽车失去应有的“个性”,对此你怎么看?他说,时间会证明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未来会有很多汽车集团都将采用这一理念……如今,类似模块化平台的模式已越来越多。

――佟星

要说自己编辑生涯最尴尬的事,那绝对不只一次地遇到,而是隔三差五的就不得不面对,那就是――自己的亲朋好友、老同学、发小儿等等等等,一个电话过来:“哎呦,听说你在汽车媒体啊,以后买车都找你啊,肯定打折吧!”

――齐勇

欣赏一条可爱小狗的同时在和副驾摄影师乱喷的同时在躲避小狗的同时操作奥迪S3的驾驶模式选项的同时撞花了车的前保险杠和右前翼子板。

――朱熙

工作中经常会将上百万的豪车还给厂家,然后再坐地铁或者大公交回单位,那种悬殊的感觉有时特别奇怪。刚入行的时候,有次有个两车对比拍摄选题,在拍摄结束后,我和另外一个同事由于比较累,居然把一辆试驾车忘在了拍摄地点,我俩开着一辆车就回单位了,哎,终归不是自己的车呀,这么大一辆车居然忘记开了。

――王宇

在成都金港赛道参加凯美瑞的试驾,在赛道里由于走线失误,车子发生推头现象,我当时一直没有修正速度,倒要看看车子会不会滑出赛道,结果经过“漫长”的等待后,车子的右侧轮胎还是到了石子路上,好在瞬间我们又回来了。

――石屹

上一篇:休闲体育的兴起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深层思考 下一篇:排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与训练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