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之湖怎有“静影沉璧”

时间:2022-09-17 07:21:29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篇有名的散文。它以骈散相间、节奏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洞庭湖“浩浩汤汤”的雄伟气势和“气象万千”的壮丽景色,又以真挚的情感抒写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多年来,这篇散文一直被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堪称初中文言文中的经典篇目。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对“静影沉璧”的翻译心存有疑。

“静影沉璧”――历来的资料都译作:(无风时)水中的月影像沉在里面的一块玉璧。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7页对“静影沉璧”也作了这样的解释:“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而我总觉得这与生活中的实际不相符。因此,也就觉得这样的理解(或翻译)不够妥当。理由如下:

关于洞庭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这样介绍:“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面积274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4.5米,最深达30.8米。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从自然现象这一角度来说,如此“万顷”之湖,因受风力、水流、船只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即使在无风的时候,湖面上也总是微波荡漾,不可能水平如镜。既然如此,根据物理学中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可以得知,洞庭湖的湖面上永远也照不出一个完整的月亮。也就是说,不可能有“静影沉璧”,而只能是“浮光跃金”。

我认为,“静影沉璧”应该是写天上的月亮。当时,“长烟一空”,云雾消散,月色朗朗。天空一片深蓝,上面镶嵌着金黄的月亮。这时,作者把天空想象成如镜的水面,把月亮想象成沉在“水中”的一块玉璧。

再来看一下整个句子: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开头的“而或”表示的是一个时点。在这一前提下,既写有风时“浮光跃金”,又写无风时“静影沉璧”也不大可能。如果“静影沉璧”写的是天上的月亮,那么在“而或”这一时点,空中、湖面、天上浑然一体,空明爽朗,再有嘹亮的“渔歌互答”,确实也就令人“心旷神怡”了。

总之,“静影沉璧”还是理解为写天上的月亮较为合适。

(作者单位:沙河市蝉房中学)

上一篇:给《隆中对》加条注释 下一篇:寻找怀念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