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研究

时间:2022-09-17 05:03:43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研究

一、概述

高职教育的重点是如何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高职航空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共同要求是培养“适应民用航空发展需要的,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客舱服务、民航地面服务以及岗位群工作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专项技能”,“具有较高服务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备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这是服务类工作的职业特色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必然要求。在经历了以对应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目标的人才培养之后,目前高职学校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问题普遍比较重视,视其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各学校通过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职业素养有一定要求和训练。但由于素质教育目标不明晰,职业素质养成体系的教育模式和运行手段不够成熟,系统性的实施方案尚待完善,导致学生职业定位和专业学习存在一定盲目性,在校学习过程中职业素质提升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学院航空服务专业通过国家示范建设项目重点专业建设及后续的四川省重点专业建设,对服务类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培养体系和手段均有较充分的探索。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学生职业发展和职业要求结合途径的研究为基础,开展服务类专业职业素质指标体系建立的研究与实践,并且经过研究与实践,探索培养途径,固化培养方法,逐步形成职业素质培养模式,提高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职业素质指标概念

职业道德: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方面,在社会中要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而职业素质作为劳动者个人的职业道德在具体岗位工作中的落脚点,是劳动者有关职业活动的隐形特质的显性呈现。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以劳动者从事具体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和以及在职业工作中呈现的人格特质的集中体现。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在学习、训练、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劳动者个体在劳动过程中,受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影响,综合其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职业行为习惯及特征。职业素质指标:职业素质指标是为了较为准确地评价劳动者个体在劳动中呈现的职业素质水平,列出完成岗位工作所需的素质要素及权重,形成岗位职业素质指标。落实到高职院校而言,则是专业对应岗位所需的素质要素及权重,形成专业职业素质指标。职业素质指标的理想状态是通过考察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则可以呈现其职业素质水平。

三、职业素质指标建立的重要性

(一)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最终指向是职业工作过程。高职教育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完成学业后,能够从事所学专业的职业相应。因此,职业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2014-2015年航空服务专业完成了针对民航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调研,收集了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的民航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于民航服务类岗位的人才培养需求的反馈意见(见表1)。由于民航运输行业长期发展积累的经验较多,管理完善,同时按照国家民航局CCAR121部的相关要求,行业入职前培训系统比较完备,培训课程模块比较成熟。各类型服务岗位的培训时间都不长,其中乘务员培训时间为2-3个月,地勤服务人员培训时间更短,不超过15个工作日。最主要的是目前民航服务类岗位对于入职者的专业并没有限制,非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通过短期培训,短期实习等过程,达到岗位人员知识技能的基本要求。因此,民航运输服务岗位群的技术性入职门槛不高,企业对于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要求并不特别强调,反而更加强调包括吃苦耐劳、关注他人等职业素质,这也代表了绝大多数服务类型企业的岗位入职需求。作为高职院校专业,更应该关注企业需求,将职业素质养成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中。

(二)职业素质指标的重要性

搭建全方位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开拓有效的职业素质教育路径,是成功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实际上,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专业已经认识到了社会、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要求,但由于职业素质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培养的方式方法上有较大的差异,沿用固有教育模式在素质教育范畴收效甚微,没有形成较为有效的教育方式。以专设的“职业道德”课程、第二课堂等形式开展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目的明确但目标指向性不强,没有很好落实企业对特定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培养教育收效不大。为了更好地开展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在进行职业素质教育之前必须要确定专业职业素质指标的内容,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后续的培养教育工作。确定职业素质指标之后,建立契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培养体系并进行实践探索,产生适应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素质教育模式,针对目前部分高职学生因知识基础薄弱、综合素质、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尚待提升而产生的进取心不强、学习动力不足、就业期望值过高等问题,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强化职业素质培养,体现高职教育特征的要求,把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全面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体系和实施方案。

四、如何确立专业职业素质指标

(一)确立职业素质指标的步骤

首先,要进行岗位职业素质分析,归纳总结专业对应岗位(群)的职业素质标准。不同岗位(群)加强职业素养培养,必须要界定具体的岗位有哪些特定的职业素质,对岗位对应的职业素质进行有序梳理分类总结。在岗位典型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细化职业岗位工作中涉及的工作作风、行为习惯、思考方式,借鉴企业文化中的相关内容,归纳岗位对应的职业素质指标,以航空服务专业为例。经过调研分析,航空服务专业的岗位职业素质指标描述归纳如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契约精神和服务意识,敬业爱岗,诚实守信,良好地与人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较强的意志和毅力,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精神,责任心强,纪律性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以积极、正面的角度看待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具备较强的安全、质量、效率及环保意识;勤奋刻苦,进取心强,不断为自己设定更高的标准,主动发展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接下来,再结合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学生现状,归纳总结出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素质指标,完成从岗位职业素质指标到专业职业素质指标之间的转换。岗位职业素质指标和专业职业素质指标两者之间联系紧密,存在逻辑关系。岗位职业素质指标是专业职业素质指标的依据起源,专业职业素质指标是岗位职业素质指标在高职院校的具体实施落脚点。因为即使同样的指标表述,在岗期间的素质指标呈现形式和在校期间的素质指标呈现形式还是有区别的。相对而言,目前高职素质教育研究过程中更需要的是对专业职业素质指标具体呈现形式的总结归纳。

(二)航空服务专业职业素质指标

根据以上的步骤,形成航空服务专业的职业素质指标。最后,结合专业知识能力目标要求形成专业综合素质素质指标体系,作为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依据,成为推进后续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优化及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础。企业的需要就是专业发展的方向,专业建设需要明确进一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尝试探索包含职业素质指标在内的综合素质指标的量化评价体系,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

作者:廖正非 姚虹华 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师生满意窗口群众路线实践分析 下一篇:女性主义方法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