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心理需求 撬动思维支点

时间:2022-09-17 03:42:32

诱发心理需求 撬动思维支点

【摘要】目前的教材借助学生身边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为低年级孩子提供较真实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将生动活泼的现实情境展现给低年级学生,如何帮助低年级学生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呢?

【关键词】现状 困难 策略 方法 解决问题

一、现状分析1.学生现状。

(1)“你觉得哪类数学题最难?”本题目的被调查人是学生,旨在了解学生主观的解题感受。经过调查67%的学生认为解决问题类型是最难的数学问题,不难看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2)“你觉得解决问题什么方法最有效?”本题目的通过调查来了解学生已掌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显示65%的学生通过反复读题来理解题意解决问题,极少的学生会采用画图的方式帮助解题。

(3)“哪类解决问题困难最大?”本题目主要是了解学生主观的解题感受。77%的学生选择纯文字叙述的题目。低年级学生受年龄影响对于直观的、形象的信息易于接受,抽象的文字信息不太敏感。学生的生活经验、识字量等影响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2.其他方面的调查。通过以上几点的针对学生的调查,进而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低段解决问题教学,由于都方面因素造成的偏差,致使有的教师停留于画图后生活的具体情境,忽视帮助学生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有的教师强调解题思路和技能训练,忽视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一旦面临实际问题,学生往往会束手无策。

二、低年段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考

1.抓住机会渗透。低年级教材中,解决问题没有系统的教学,它们都是穿插在各年级各个计算教学的课时中。所以要想学生有思维的结构性,在实际教学中,那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有意识的将有连续性的一类解决问题进行方法结构的渗透。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把相关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介绍给学生,给他们提供一个“脚手架”,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支撑。

2.抓住机会迁移思维。所有的数学老师都清楚地知道,数学题型千变万化,想靠讲一道题让学生理解一类题根本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低年级的孩子。所以每一道题辐射出的相关信息以及相关方法结构就需要我们老师好好地思考并将之传授予学生。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灵活应用。

如:在二年级(下册)的配套数学练习册中有这样一题:用2、5、8三张卡片,你能摆出哪些三位数?学生对于这道题要么不知道如何去思考,无法下笔;要么随机组合,虽然也能找出答案,但是没有顺序,因而会出现遗漏的情况。于是我趁机引导学生找出排列的方法:先确定百位上的数,再去考虑十位和个位可以怎样选数。这一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在后面解决教材第25页的第14题时,就能顺利迁移了。

在学生的交流中,有不少学生借鉴了上题的思考策略,先考虑5颗算珠都在百位的情况,可以写出一个数500;再考虑4颗算珠在百位,另一颗在其他数位上,可以写出两个数401、410;再考虑3颗算珠在百位上,其余2颗算珠在其他数位上,可以写出三个数320、302、311;再考虑2颗算珠在百位上,其余3颗算珠在其他数位上,可以写出四个数230、203、212、221;最后考虑1颗算珠在百位上,其余4颗算珠在其他数位上,可以写出五个数140、104、131、113、122。

通过上述的方法的引导与教学,孩子在以后的练习中如果再碰到类似的题型,我想他们会有意识的进行按序思考,不至于乱写一气了。

3.适时适度渗透数量关系式。因为长期处于低年级的教学,对高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段时间一度认识比较浅薄,甚至认为“策略教学”与“数量关系”之间是矛盾的。后来在一些学术文章中理解到,其实“策略教学”与“分析数量关系”两者之间非但不矛盾,而且还相辅相成。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很有用的,它们和策略一样,具有广泛的迁移性,也是解决问题必备的基础。因此,我们强调策略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不能抛弃传统应用题教学中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

在低年级阶段,孩子的理解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表达能力也因人而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简单的数量关系,而不去强调用怎样规范的结构式的数量关系式来表示。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尝试各种方法理解题意及数量关系,或从条件到问题、从问题到条件等不同思路分析问题,使隐蔽关系明朗化,帮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找中间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思路交流中感悟解题策略。

解决问题策略的学是问题,重点是过程,难点是指导,关键是诱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学习的心理需求。诱发了这个心理需求,就找到了撬动学生思维的支点!

参考文献:

[1]降伟岩.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东北师范大学.2011(02).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上一篇: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音标教学的方法 下一篇:保护环境——让绿色的梦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