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实务》部分知识点辨析

时间:2022-09-17 02:23:39

《初级会计实务》部分知识点辨析

《企业会计准则2006》颁布后,会计理念、会计科目及会计核算发生了很大变化,给参加初级会计职称的考生带来理解和运用上的困难,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新会计准则的部分知识点,笔者从工业、商业根据存货成本计价不同,选择合适的材料采购、在途物质、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科目人手,逐步对应收帐款、预收帐款、应付帐款和预付帐款四个容易混淆的往来账户进行辨析;梳理各种银行结算方式的异同点;分析所得税费用知识以及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编制步骤。以便于广大考生能灵活地运用新准则的规定,处理相关的经济业务。

一、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和库存商品之间的关系

表1显示企业按行业分为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两类,在工业企业中分实际成本计价和计划成本计价两种。按实际成本计价,未验收入库的材料借记“在途物资”科目,待验收入库,将“在途物资”结转为“原材料”科目;按计划成本计价,不管是否已验收入库的材料先按实际成本借记“材料采购”科目,然后再贷记“材料采购”,将其按实际成本转出,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将两者的差额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在商业企业中,未验收入库先借记“在途物资”,待验收入库,再贷记“在途物资”,借记“库存商品”。

二、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

从表2中可以看出:(1)进货经济业务用到“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两个科目,销售经济业务用到“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两个科目;(2)“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属于负债类科目;“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属于资产类科目;(3)填制资产负债表时,“应付账款”按“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加总填列,“预付账款”按“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加总填列,“应收账款”按“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加总填列,“预收账款”按“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加总填列。

三、银行结算方式

银行结算的具体处理方式如表3所示。

四、所得税费用

(一)公式 所得税费用的相关计算公式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其中,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额+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递延所得税收益=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额。

从费用的概念中可以知道,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既表现为资产的减少,也表现为负债的增加。同理可推,这里递延所得税费用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额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同时,从收入的概念中可以知道,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既表现为资产的增加,也表现为负债的减少。同理可推,这里递延所得税收益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额。

当期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x所得税税率。其中,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纳税调整增加额因素一是超过税法规定的工资支出、业务招待费,二是税法规定不允许列支的滞纳金、罚款、罚金等;纳税调整减少额因素一是税法规定允许列支的前五年内未弥补亏损,二是国债利息收入等。

[例1]欣欣公司2006年度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87500元,所得税税率33%。当年按税法核定的计税工资为18000元、业务招待费为10000元,该公司实发工资为30000元;实际入账的业务招待费为8000元,另外,还有1000元的罚金。假定无其他纳税调整因素。应交所得税计算如下。

纳税调整=(30000-18000)+1000=13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187000+13000=200000(元)

应交所得税额=200000×33%=66000(元) 企业实际支付的工资总额30000元超过计税工资18000元,超出的部分12000元不得作为纳税扣除项目,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12000(30000-18000)。但企业实际支付的业务招待费8000元低于可计税业务招待费10000元,不属于纳税调整因素。

(二)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会计的记账规则为:借方表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记在借方;贷方表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记在贷方;递延所得税借方或贷方,调整的是所得税费用,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的金额是不变的。即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

[例2](承例1)欣欣公司递延所得税负债年初数为60000元,年入数为45000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年初数为30000元,年末数为-25000元,请做账务处理。

递延所得税收益=(60000-45000)=15000(元)

递延所得税费用=(30000-25000)=5000(元)

所得税费用=99000+5000-15000=89000(元)

借:所得税 89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5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5000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99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年初数为60000元,年末数为45000元,递延所得税负债年末比年初减少15000,负债减少,借记“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为15000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年初数为30000元,年末数为25000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比年初减少15000,资产减少,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为5000元。

(三)结转利润 承上例中所之公司的数据、年终结转公司利润利润的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 89000

贷:所得税 89000

五、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类别 企业产生的现金流量分三类:(1)经营活动产生之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理解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所有交易和事项,主要涉及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类科目及损益类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和营业费用等科目,经营活动产生之现金流量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工资和交纳税款等流入和流出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投资活动产生之现金流量。投资活动有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两类形式,对外投资即购买股票、债券、基金、权证及向其他企业投资等,主要涉及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对内投资即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主要涉及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投资活动,其目的是通过流出现金,获得投资收益。投资活动产生之现金流量主要包括购建固定资产、处置于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等流入和流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筹资活动产生之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企业发行股票或债券和向金融机构贷款两种形式,目的是流入现金,其与投资活动的目的和形式刚好相反。筹资活动主要涉及股本、应付债券、长(短)期借款等科目,筹资活动产生之现金流量主要包括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发行债券、偿还债务等流入和流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二)现金流量表达 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操作步骤如下。步骤一,将资产负债表的年初余额和年末余额分别记在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的期初数和期末数一栏。步骤二,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先从营业收入开始调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人和流出的业务;然后,调整投资活动的现金流人和流出的业务;最后,调整筹资活动的现金流人和流出的业务。步骤三,将调整好的分录记在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相应的项目。步骤四,核对调整分录,并试算平衡。步骤五,将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的现金流量表项目部分填入现金流量表。

试算方法,横向试算:(1)资产类的期末数:期初数+借方一贷方;(2)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类的期末数:期初数+贷方一借方;(3)现金流人的期末数:借方一贷方;(4)现金流出类的期末数=贷方-借方。纵向试算: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上一篇: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过关秘籍 下一篇:管中窥豹:直击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