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身家过亿华人江平

时间:2022-09-17 01:48:47

在华尔街去年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的“百位顶尖交易者”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位华人的名字,他就是年仅43岁的美国赛克资本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江平。

按照华尔街专业杂志《交易者》的报道,江平以年收入在1亿和1.5亿美元之间跻身这个华尔街“金融百人会”。

身为江苏靖江人的江平不仅是名单上唯一的一位华人,而且其投资业绩远远高于他人。

江平1993年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接着他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金融学博士,随后进入李曼兄弟公司拉美外汇交易部工作。

1995年至2004年,世界经济危机一波接着一波,而作为李曼兄弟公司的交易员,江平的投资营利一直在三四成至一倍以上。按照华尔街的规矩,基金经理的分成一般是业绩的10%到15%,但是江平的分红却不到这个比率的1/3。

2005年3月,江平正式加盟赛克公司,投资七国集团的外汇、指数、拉美外汇、债券和欧洲信贷。尽管一开始工作并不顺利,江平所做的投资亏了七八百万美元,但赛克总裁科亨坚信他“有着超级交易员的潜力”,最终,江平在赛克的第一年就实现科亨对他的期望,成为全球获利最多的基金经理之一。

2006年,江平把业务扩展到中国和亚洲股票以及全球石油和能源股票,但当时新兴国家的国债和股票遭受重创。是退是进,众说纷纭,但科亨力排众议,全力支持他继续扩大,结果当年江平的收益达到近一倍。

作为一位来自中国的留美基金经理,江平一直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发展。

2001年,他经过对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研究,发现中国公民的股票被严重低估。江平毅然对中国最大的石油公司中国石油进行投资,这一举动比股神巴菲特投资中国石油还要早。

1997年和1998年,美元兑人民币达到8以上。由于一系列新兴国家货币发生危机,市场上流传人民币必须贬值。但是,江平却认为,美元贬值,而人民币则会上涨。这在当时被认为不可思议。现在来看,他的预测完全正确。

2000年,上海市政府为了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采取“买一套房子,进一个户口”的政策。江平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根本不用促销,将来一定会增值。于是,他开始投资中国的房地产。结果,这两次正确的判断都给他的投资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2005年,中国股市持续熊市,投资者怨声连连。江平却敏锐地意识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投资机会已经来临”。当时,许多优质股票的市盈率不到10倍,而赢利每年都增长两到三成。江平判断,在银行利率不到2%的情况下,巨额存款有可能转入股市,大量外资为炒作人民币升值也将通过种种渠道流入中国。结果,他投资中国股市同样获得了颇丰的利润。

华尔街被全世界投资者视为圣地,但是,江平却提醒投资者对华尔街要保持警惕。例如,华尔街压低中国银行的价值,却趁此机会悄悄地大量进仓,最后获得暴利。

江平现在的投资团队有20人,团队以中国大陆留学生为主。他们分别在纽约和上海两个地方办公,在全球范围内投资股票、债券、外汇和石油等,而他自己则侧重于国与国、行业与行业等宏观比较。他牢记自己的信念,只有一线的将领最了解战局的变化。

江平说:“尽管我侧重在战略布局,但是有时仍然亲自操盘。”他认为,“为将者需要身先士卒”。

江平说,他很佩服创立指数基金的包格先生。包格创立的先锋基金不仅收费低廉,而且其回报超过了九成的共同基金。“他的收入不是最高的,但他为投资者做了好事,令人敬佩”。

江平在华尔街摸爬滚打十多年,对投资行业了如指掌。他说,目前法律对共同基金的限制太死,许多项目都不能投资;而对冲基金又太追求短期操作,且收费太高。“他们赚了钱就分红,亏了钱就由投资者承担”。因此,他想改变这一现状。

一般的投资者很难对市场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如果跟风华尔街,大都会招致失败。因此,不管是职业或是业余的投资者,都必须有个健康的心态,不能希图一夜暴富。一个基金经理在市场上如果总是想着自己的奖金,投资一定做不好。“这就像一个在战壕里的士兵,心中老是想着回去升官领赏,结果一定是阵亡”。

江平好友蒋明说,他和江平认识许多年,“过去我们是邻居”。他认为,江平的独特之处是他具有独立思维和逆向思维。“他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不太一样”。例如,在网络泡沫时,大家都去买,江平却很担心。“我认识很多人在这方面亏钱,他却没有”。

蒋明认为,江平的另一个特别是,“他能够在大的市场变化中抓住机会,能够在市场的改变中赚钱”。基金经理很多,但是其他人都是只做自己熟悉的一块,江平投资范围较广。2005年,中国股市升起前期,江平在赛克大举投资中国股市,从中赚了很多钱。

江平当年在江苏扬州中学的班主任许白虹老师看到网上有关江平的报道后笑了。

但他一开口就点出了报道中的一个错误:不能称江平“华裔”,他一直都没有加入美国籍,他是中国人。许老师告诉记者,目前江平在上海和美国都有办公室。

去年8月份,江平返回母校时,曾和当年教他的老师一起合影,许老师和周老师还陪着江平父子去何园游览。随后,江平就匆匆前往上海和北京,9月初回到美国。“我们平时联系不多,江平也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但是他与中国国内金融界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

江平说,他在金融衍生品上的功力来自过去的严格训练。在斯坦福大学读金融学博士期间,他太太生小孩,为了补贴家用,他在学校找到一份工作,辅导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学生。“这份工作,既辅导了学生,也锻炼了自己”。

他说,指导这些硕士生并不轻松,要经常批改考卷。学生在做金融衍生品题目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他们自己从市场中找实例来应用衍生品理论,答案是五花八门”。

作为教师,他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批改完所有的试卷,感到压力很大。“它逼着我去研究金融衍生品,以便快速批改学生的试卷”。这样,他做过大量演算和识别图形,他能够对着满页纸的运算,一眼看出结果是对是错。“最后,我练到只看图形,就能估计出价格多少,结果和实际价格相差无几”。

“理论在我身上已经成为一种生物直觉”。他认为,这种生物直觉对他后来的投资生涯发生重要的影响。

1999年,美国经济如日中天。但是,江平预测,美国的高科技泡沫会很快破灭,联准会将不得不降低利率,而且其降息幅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将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美国经常帐赤字将不会有任何好转,财政则会由盈余转为大幅赤字。

这时,江平在李曼公司已经从“一个步兵成长为阵地指挥官”,是李曼内部最大的外汇、美国国债及利息曲线交易员。他决定两路出击:一路兵力集中做多二年到三年期的美国国债,同时做空美国长期债券。他说,“我相信联准会减息会触发短期债券大幅升值,而弱势美元会阻吓国际投资者看多美国长期债券”。

另一路兵力集中做空美元。当欧元跌至1.0时,江平开始进仓。然而,这一路并不顺利,因为美元在美国高科技股票破灭后又屡创新高。欧元曾经一度跌至0.8250。这个下跌幅度很大,许多华尔街的人损失惨重。“但是,我透过交易衍生品避免较大的亏损”。2002年,欧元从低点开始上涨,他抓住了这个机会。

作为一个掌控十几亿美元投资的基金经理,江平每天工作相当紧张。他说,刚开始工作时,他想的都是做好工作,安顿好家庭,奖金拿得很少。“我们全家都节俭惯了,收入基本够用”。事业的发展完全顺其自然,并未强求。

现在,他每天早晨4时前起床,然后向亚洲打电话了解全球市场动态。其后,他开始打太极拳,6时进入公司开始工作。中午,他大都回家休息一下,再去工作。晚饭后的7时至9时,他开始亚洲市场的工作。他说,自己“每天只睡4个半小时,但精力却很充沛”。

他极为重视家庭生活。他说,“最高兴的就是全家坐在一起吃晚餐”。在周末,他一天陪家人,一天要工作。“我还要送一对儿女去中文学校”。江平在中国和太太相识,两人感情一直很好。

江平是江苏省靖江县人。靖江过去隶属扬州市,现在划归泰州市。1978年,不到13岁的江平到扬州中学住校读高中。1981年他以扬州地区高考状元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读书。1989年,他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化学博士学位,以后改学金融,由此踏上金融行业。“但是,扬中的三年是我迈向人生的一个起点”。

去年是扬州中学建校一百周年。他应邀写了一篇题为《三度春秋一生感动》的文章,发表在该校校报上。他在文章中说,他如今已年过不惑,家庭幸福,事业有成。“每当夜深人静,我回顾人生,深感在扬中三年之所得,为我后来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去年,他为母校捐赠100万美元设立“扬中教育基金会”,以奖励优秀的教师和学生。

上一篇:加拿大移民生活四部曲 下一篇:一位基层侨务工作者的追求